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沁(qìn)园春 摭(zhí)拾 犄(jī)角 入不敷(fū)出
B.懊(ǎo)悔 挥斥方遒(qiú) 吝啬(lìng) 锲而不舍(qiè)
C.啮噬(shì) 纤(xiān)巧 驽(nú)马 汗流浃(jiā)背
D.脊(jǐ)骨 摇曳(yè) 思忖(cǔn) 自艾(yì)自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1.从全文看,“今生今世的证据”可分为哪两类?请简要概括。(4分)
2.文中第2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3.文中第5、第7节画线处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节这句话的深刻意蕴。(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6.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7.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8. ,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
9. ,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0.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①,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②。
【注】①长安:这里借指被金人占据的北宋故都汴京。②鹧鸪:传说鹧鸪飞必往南,而不北往。
1.这首词写了哪些“愁余”的景象?(3分)
2.“青山遮不住”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3分)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岭①记(节选)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②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注】①梅花岭,扬州(今江苏扬州)广储门外的一个土山,山上梅树很多。②史忠烈公:即史可法,明末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崇祯时进士。崇祯皇帝自缢后,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即帝位,史可法任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清兵南下时,自请至扬州督师,孤军抵抗,兵败殉国。忠烈是他的谥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用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 克:战斗取胜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旧:故交,老交情
|
D.承畴大恚 恚:恼怒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刚勇忠烈的一组是(3分)( )
①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 ②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③忠烈大骂而死 ④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⑤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 ⑥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有关对原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即扬州城)被清兵围困,情势危急。史可法知道局势难以挽救,心中已有以身殉国之意。
B.有人说,史可法没有死在城中,又有传言说,史可法没有死。这些说法,都表明人民群众对史忠烈公的敬仰,希望抗清英雄仍活在人间,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
C.德威答应史可法的请求,在城陷的紧急时刻,为免于落入敌手,帮助史可法“成大节”,但最终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没有下手。
D.作者用“梅花岭记”作为标题,既是因为梅花岭是史可法所葬之地,也是因为作者要用“梅花”来象征和歌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忠勇气节。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⑴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3分)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⑷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