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听蟋蟀歌唱 钱续坤 ①听惯了夏夜此起彼伏的蛙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听蟋蟀歌唱

钱续坤

①听惯了夏夜此起彼伏的蛙鸣,一不留意,蟋蟀的瞿瞿声带着特有的金属质感,在耳边悠然地响起。古来有“以虫鸣秋”之说,这鸣秋之虫远远不止一种,但是屈指数数,恐怕要算蟋蟀最为积极。

②大雁南飞,黄叶遍地,在刈割后的田野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比赛捉蟋蟀,小心地装在用竹篾做成的笼子里,听它们唱歌,看它们打斗,那份愉悦,至今都享用不尽。到了晚上,草丛下,瓦砾间,墙缝中,厨房里,这些夜游的民间歌手,不知疲倦地奉献着清纯朴素的鸣唱,给肃杀的秋天增添了些许生机,使得我们的童年始终充满了欢乐、幸福和憧憬。我那时非常欣赏蟋蟀的“歌喉”,固执地认为那种歌唱比油蛉子要悦耳得多,比纺织婆要动听得多。事实上,那是彻底的谬误,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嗓子,而是在于它的翅膀。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个像锉一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就能够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了。

③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秋夜的蟋蟀,在线装的中国里独具魅力。《诗经·豳风》里记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对蟋蟀的描写完全遵循着它的活动时序。宋朝词人周邦彦云:“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蛩即蟋蟀,古人听蟋蟀鸣叫,好像是劝人机织一般,因此蟋蟀又称促织。乡下的孩子解释蟋蟀鸣唱的歌词为“浆浆洗洗,预备寒衣”,这样的儿歌与“促织”的意思相距不远,只不过不是织布做新衣,而是浆洗旧衣裳,做好过冬御寒的准备罢了。加之秋天总会使人伤怀悲悯,愁肠百结,蟋蟀还往往作为悲秋的载体,宋朝姜夔《齐天乐·咏蟋蟀》词云:“瘐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此词从“愁赋”起,到“更苦”终,满纸尽是凄凉之音,哀婉之语,读来令人怅然万千,慨然万千。

④尽管蟋蟀的鸣叫会引来悲怨愁苦,但还是有人愿意去听它的“哀音似诉”。《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这些深宫佳丽夜夜与蟋蟀为伴,是同病相怜,互诉悲怨,还是排遣寂寞,聊胜于无,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这些宫女与被她们关在小金笼中的蟋蟀,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两样。

⑤蟋蟀不仅仅是悲秋的载体,同时也是乡愁的化身,它在游子的窗前和床下歌唱,在月亏月盈的夜晚歌唱,唱得多少人牵肠挂肚,唱得多少人潸然泪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浓浓的思乡之情,也深深触动了作家流沙河的灵感:“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那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处处唱歌。”

⑥我是不会徒生故园之叹的,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长时间离开家乡,缺乏那种离愁别恨的故土情结吧。但我生活的地方是个新兴的县城,与生我养我的乡村只有百里距离,我常常有机会回到母亲身边撒娇,或者蹲在村头,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今夜,我与无数只蟋蟀相聚在乡村的一隅,先是轻轻地敲打墙根,尔后屋顶,尔后窗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那声音就像木兰家的织机,细细密密的节奏里,有一种亲切与柔婉,唧唧复唧唧;那声音又像摇着摇篮的母亲在那哼吟,清雅自然,充满磁性,唱得人心里服服帖帖的,似用熨斗熨过,瞿瞿又瞿瞿……

⑦枕着蟋蟀的和鸣入眠,今夜,我一定会做一个甜美的梦。梦中,我也变成了一只鼓噪着翅膀的蟋蟀,在那荡气回肠地歌,在那自我陶醉地唱!

(选自《钱续坤散文选》,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2.作者在第⑤节引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3.理解第③节中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4分)

4.赏析文章第⑥小节中画线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及效果。(5分)

5.文章的标题是“听蟋蟀歌唱”,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1.首先作者认为鸣秋之虫,蟋蟀最为积极;接着,作者回忆童年在乡村捉蟋蟀的情景;然后作者认为在线装的中国里蟋蟀独具魅力;最后作者聆听蟋蟀并梦化蟋蟀。 2.①内容上:突出蟋蟀是乡愁的化身,表现了诗人余光中对故土的思念。②结构上:照应了题目,与文中有关“蟋蟀”的诗句相呼应,也为作者夜听蟋蟀并梦化蟋蟀作了铺垫。③表达上: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更富有意蕴。 3.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蟋蟀具有丰富的意蕴,并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常用来写作的对象)。 4.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长句与短句相结合,多用叠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倾听蟋蟀歌唱的种种感受,表达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5.①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②表达作者对故乡浓浓亲情的无比眷恋。③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解析】 1. 试题分析:梳理作者的思路,实际就是理清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前后的内容应该有明显的变化角度。像本文,“蟋蟀”贯穿始终,文章的思路与此对应。先写鸣秋之虫,蟋蟀最为积极;然后展开回忆;接着丰富联想,“秋夜的蟋蟀,在线装的中国里独具魅力”;最后作者梦中化蝶。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第5段引用余光中的话,不同于开头或结尾的引用。除常规“作用”类答题要点外,还需明白这样两点: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凝练精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该句理解主要抓住“线装的中国”,借助下文语句,“线装的中国”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学作品。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研读题干,抓住关键词语“表达上的特点”,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特点”等角度思考。“蟋蟀相聚”,运用拟人手法;“像木兰家的织机”,运用比喻手法。“我与……”,长句;“尔后屋顶”,短句。“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等,使用叠词。结合各自的表达效果,突出所写的内容,加以表述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是‘听蟋蟀歌唱’”,题干暗示,探究作者的情感时可依据题目。结合第1题,不难发现“作者对逝去的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及“对故乡浓浓亲情的无比眷恋”;依据文中“秋夜的蟋蟀,在线装的中国里独具魅力”,可知作者“对民族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师者,            。(韩愈《师说》)

5.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6.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7.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怀王拘张仪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又谓夫人王之者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以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欲因张仪之于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曰:“愿委之于公,为之奈何?”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张子。张子得出,必子,秦女亦必不来,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贵,外结秦之交。畜张子以为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郑袖之,遽说楚王出张子。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楚怀王拘张仪:张仪曾以赠给六百里土地于楚国为诱饵游说怀王与齐国绝交,但是楚与齐绝交后,张仪却声称割地是六里,于是怀王大怒攻秦,又遭受大败。因此张仪再次出使楚国时,怀王拘禁了他。②靳尚:怀王的佞臣,和张仪关系亲近。③汤沐邑:享乐的地方。④擅楚之贵:在楚国拥有高贵的地位。⑤畜:收留

 对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又谓夫人王之者郑袖曰        幸:宠爱

B.欲因张仪之于楚王            遗:赠送

C.张子得出,必子              德:感激

D.郑袖之                      是:对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天下见楚无秦也              秦王忠信有功臣也

B.奉上庸六县                  势为王妻临于楚

C.子亦自知贱于王乎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挟宝地以为                  之以金玉宝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靳尚想方设法救张仪,是出于对楚国的国家利益和郑袖的宠妃地位考虑的。

B.战国纵横家张仪为了秦国,得罪了不少国家,所以经常有生命危险。这次险些在楚国丧命,幸好有靳尚搭救。

C.靳尚说服郑袖,拐弯抹角地说了许多理由,其辞令令人叹服。

D.郑袖从自身利益出发,听信了靳尚的话,马上去说服楚王释放张仪。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⑴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2分)

⑵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3分)

⑶王惑于虞乐,必厚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4分)

⑷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分)(《劝学》)

⑸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赤壁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用心一也。                 译文:因为心神专一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求学的道理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④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

⑤何为其然也?               译文: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

⑥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译文:山人建的亭子,正好处在那个缺口上。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其”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为惑也,终不解矣             皆出于此乎

B.闻道也固先乎吾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C.今智乃反不能及               众咸服雅量

D.日与徒上高山                 声呜呜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而”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蟹六跪二螯                   起,起而归

B.耳得之为声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C.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惑不从师

D.吾尝跂望矣                   则施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