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意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

请以“意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作文 意外 高一,随着功课的增加,我的学习压力也重了许多。书重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整个人趴在桌上,眼前的一大堆作业练习成山地向上叠起。 正在我烦恼之时,妈妈下班回来了。看见我这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又是担心又是生气。她决定了,带我出去散散步。 走在路上,我惦记着家里的作业。“如果不是妈妈如此热心,让我盛情难却,我真想埋在学习里,不出来。”我的心沉甸甸的。 母亲似乎看出我的心思,说:“做事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适当放松一下身心,可以调节自己的状态,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的。”我觉得妈妈的话也有道理,便索性放下心中的顾虑,环顾四周,寻找能让我赏心悦目的风景。但是,淡蓝的天空显得十分单调,秋天的时节里,树木大多已经泛黄,但是还有一些大树仍是那么的绿。我用目光搜索了很久,就是找不到一丝能让我兴奋的生机。我开始有些失望。 随后我们来到柏树下,这个地方是那么的熟悉。母亲说:“小时候,你就喜欢来这里,跟一大群孩子在这里戏耍打闹,还经常摔得浑身伤痕。”“是啊,几乎每一次放学,我都会来到这里。我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在这里量身高。那时还是你帮我量的,妈妈。”妈妈指着树上的刻痕说:“看,这就是你成长的记录本!”我走上前去,用手触摸着斑斑驳驳的刻痕,对这颗大柏树倍感亲切。记忆的照片一张一张地在脑海里翻动,当年和小伙伴们在柏树下嬉戏打闹的情景历历在目……不知不觉中,我的心情似乎也轻松了许多。摆在我心里的再不是那沉重的学习,而是那一筐筐美好的记忆。 我走到柏树下,让母亲再次帮我量量身高。昔日的刻痕已落在腰间出,再看看现在的这一道刻痕,明显高出了很多。顿时,我发觉自己长高了不少。“长大了就要承担更多了责任,就要正视压力,而不是埋怨……”我不断地思索着。 柏树下,阳光被裁剪成、组合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坐在树下看风景,感觉真的好悠闲啊!我的心似乎也开朗了不少。 这次出行,我意外收获了童年的回忆、赏景的悠闲,意外收获了适当放松、适时调节的意义。学习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无法逃避,就不如勇于面对。只要注意劳逸结合,适时调节,我们完全可以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从容应对高中的学习。再说学习本身就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之?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起码要求是以题干所给题目为题作文,不能另起炉灶自拟题目。然而考场上却有好些同学违背了这一看似弱智的要求,要么另起题目,要么对题目做些改变。如果另起题目,视内容与原本要求的题目的偏离情况,轻则扣题目2分,重则不及格甚至0分。此题以“意外”为题,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但还是以记叙文为最佳体裁,通过记叙一件意外事件表达一种哲理、表现一个主题。在立意方面,哲理及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因此在选材上,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能反映正面主题的事件,像2013春晚《扶不扶》之类的小品,就是再现2013年出现的热点事件,核心主旨还是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在事件的记叙或描述上,不能平铺直叙,波平浪静,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体现出“意外”,这样既符合作文要求,又使文章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增加可读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则请假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妥当之处,请指出5处错误并加以修改。(5分)

 请假条

王老师,您好!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在骑车回家途中,不慎跌倒,扭伤足踝,不能到校学习,需要请假,务必批准,祝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学生:李明

 

查看答案

为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平凡是一弯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查看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复为慷慨羽声, ,。

(2) ,大礼不辞小让。,我为鱼肉,何辞为?

(3)  ,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题目。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季节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