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6分) 丘和,河南洛阳人也。父寿,魏镇东将军。和少便弓马,重气任侠...

文言文阅读(16分)

丘和,河南洛阳人也。父寿,魏镇东将军。和少便弓马,重气任侠。及长,始折节,与物无忤,无贵贱皆爱之。周为开府仪同三司。入隋,累迁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汉王杨谅之反也,以和为蒲州刺史。谅使兵士服妇人服,戴幂旂,至城中,和脱身而免,由是除名。时宇文述方被任遇,和倾心附之,又以武陵公元胄罪,拜代州刺史。属炀帝北巡过代州,和献食甚精。及至朔州,刺史杨廓独无所献,帝不悦。而宇文述又盛称之,乃以和为博陵太守,仍令杨廓至博陵观和为式。及驾至博陵,和上食又丰,帝益称之。由是所幸处献食者竞为华侈。和在郡善抚吏士,甚得欢心,寻迁天水郡守。

大业末,以海南僻远,吏多侵渔,百姓咸怨,数为乱逆,于是选淳良太守以抚之。黄门侍郎裴矩奏言:“丘和历居二郡,皆以惠政著闻,宽而不扰。”炀帝从之,遣和为交趾太守。既至,抚诸豪杰,甚得蛮夷之心。

会炀帝为化及所弑,鸿胪卿宁长真以郁林、始安之地附于萧铣;冯盎以珠崖、番禺之地附于林士弘。各遣人召之,和初未知隋亡,皆不就。林邑之西诸国,并遣和明珠、文犀、金宝之物,富埒①王者。铣利之,遣长真率百越之众渡海侵和。和遣高士廉率交、爱首领击之,长真退走,境内获全,郡中树碑颂德。会旧骁果③从江都还者,审知隋灭,遂以州从铣。

及铣平,和以海南之地归国。诏使李道裕即授谭国公、交州总管。和遣司马高士廉奉表请入朝,诏许之。高祖遣其子师利迎之。及谒见,高祖为之,引入卧内,语及平生,甚欢,奏《九部乐》以飨之,拜左武候大将军。和时年已衰老,乃拜稷州刺史,以是本乡,令自怡养。寻除特进②。贞观十一年卒,年八十六。赠荆州总管,谥曰襄,陪葬献陵。

(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九)

[注]①埒:等同。②骁果:骁勇敢死之士。③特进:官名,相当于国策顾问。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幂旂,至城中                奄:突然

B.又以武陵公元胄罪              发:出发

C.并遣和明珠、文犀、金宝之物    遗:赠与

D.高祖为之,引入卧内            兴:起身

2.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丘和施惠政、明大义的一项是

①始折节,与物无忤,无贵贱皆爱之      ②和倾心附之,又以发武陵公元胄罪

③和在郡善抚吏士,甚得欢心            ④抚诸豪杰,甚得蛮夷之心

⑤和遣高士廉率交、爱首领击之          ⑥及铣平,和以海南之地归国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和年少时娴熟射箭骑马,崇尚侠气之风,而年长后便改变行为自修,不轻易与他人生气。由周到隋朝时,都曾做官。

B.汉王杨谅造反后任命丘和为蒲州刺史,又派士兵穿上女人的衣服,偷偷地来到蒲州城中,丘和却离城而去,也因此被免职。

C.丘和在隋炀帝北巡之际献上精美的食物,再加上宇文述大加称赞,取得隋炀帝的好感而升职。这也造成隋炀帝所到之处出现竞相奢侈献食之风。

D.隋炀帝被杀后,丘和当初拒不投降于萧铣和林士弘,并率部击败了萧铣派出的前来进犯的百越之众。后来丘和知晓隋朝灭亡,才不得已归顺萧铣。

4.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丘和历居二郡,皆以惠政著闻,宽而不扰。(5分)

(2)和时年已衰老,乃拜稷州刺史,以是本乡,令自怡养。(5分)

 

1.B 2.C 3.B 4.(10分。一个采分点准确即给1分)(1)丘和先后在两个郡县任职,都因施行仁政(惠民政策)而著称(闻名),宽厚又不扰民。(“历居”“以”“惠政”各1分,句意2分)(2)丘和当时已经衰老,于是授予稷州刺史,因为这里是他的故乡,让他自己休养。(“乃”“拜”“以”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考察其是否合乎语境。题中,B项解释错误,这里的“发”应是“揭发”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最能表现出丘和施惠政、明大义的一项”这个要求,根据其对各句话考察。不难发现,其中的①讲的是丘和的性格;②写的是丘和获取提携的心机;⑤写的是丘和尽职守土的功绩,它们都不合乎题干要求,凡含有此三句之一的选项都应排除。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内容同文本相关文字仔细比照,以发现其正误。题中,B项表述错误:并非汉王杨谅任命丘和为蒲州刺史。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历居”是“先后”之意;“以”作介词,表原因和凭借,相当于“因为”或“凭着”;“蕙政”即“惠民政策”。第(2)句中的“乃”作连词,表承接,相当于“于是”;“拜”是“授予官职”之意;“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丘和(552—637)是河南府洛阳县人。父亲丘寿,是西魏镇东将军。丘和少时娴熟弓马,重义任侠。年长后才改变行为自修,不随意与人发怒,无论贵贱都很爱惜。北周时候为开府仪同三司。入隋后逐渐升迁到右武卫将军,封为平城郡公。汉王杨谅造反时候,丘和被任命为蒲州刺史。杨谅派其兵士穿妇人之衣,戴着头巾,突然来到蒲州城中,丘和脱身免难,因此被罢职为民。当时宇文述正受宠信,丘和倾心结纳依附于他,不久因告发武陵公元胄之罪,就任为代州刺史。适逢炀帝北巡经过代州,丘和献食很是精细丰盛。到达朔州时,唯独刺史杨廓无所进献,炀帝很不高兴。宇文述又盛赞丘和,炀帝便派丘和任职为博陵太守,频繁下诏命令杨廓前往博陵观察丘和的行事方法。等到炀帝经过博陵,丘和献食更为丰盛,炀帝更是称赞。由此所过之处献食物的官员竞相做华美奢侈之举。但丘和在郡中善于抚慰吏士,得其欢心,不久迁任天水郡太守。 大业末年,由于海南地处偏远,官吏多侵扰渔民,百姓都很怨怒,多次发生叛乱。在这种情况下选用淳良太守来安抚。黄门侍郎裴矩上奏说:“丘和先后在两个郡县任职,都因施行仁政(惠民政策)而著称(闻名),宽厚又不扰民。”炀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派丘和任职为交趾太守。到任后,他抚慰豪强,深得南方部落之心。 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鸿胪卿宁长真率郁林、始安郡依附萧铣,冯盎率珠崖、番禺之地依附林士弘,各自遣使招抚丘和。丘和最初不知道隋朝灭亡,概不依从。林邑之西各国,多次派人赠送丘和明珠、文犀、金宝之类东西,因此丘和富比王者。萧铣(闻之)欲图其利,便命宁长真率领百越之兵进攻交趾。丘和派遣高士廉率海南之兵将其击退,交趾郡得以保全,该郡为此树碑记功。后遇旧时骁勇士卒从江都返回,问询后才知道隋朝已亡,丘和于是率州民依附萧铣。 等萧铣平定后,丘和率海南诸地归附朝廷(唐朝)。朝廷下诏令李道裕随即封丘和为谭国公,授予交州大总管之职。丘和派司马高士廉奉表奏请入朝,朝廷下诏允许。高祖派遣其子师利前往迎接。到朝见之时,高祖为他起身,引入卧内,谈及平生,极为高兴,演奏《九部乐》来配合宴飨,授职左武候大将军。丘和当时已经衰老,于是授予稷州刺史,因为这里是他的故乡,让他自己休养。不久,加衔为特进。贞观十一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被赠予荆州总管,谥号为襄,陪葬于献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识记默写(8分)

1.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诗经·氓》)

2.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沁园春·长沙》)

3.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

4.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10分)

请描述老师的某间办公室,写出或“安静”或“热闹”的特点。要求:有叙述和描写,有一定的评价。200字左右。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2013年已经过去了,作为一个亲历者,你一定会有许多话想说。请以“我的2013”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文中不得出现“我”的真实姓名和学校真实名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无关岁月

蒋勋

①时间其实是一条永不停止的长河,无法从中分割出一个截然的段落。我们把时间划分成日、月、年,是从自然借来某一种现象,以地球、月球、太阳或季节的循环来假设时间的段落。时间,也便俨然有了起点和终点,有了行进和栖止,有了盛旺和凋零,可以供人感怀伤逝。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在岁月的关口,明知道这关口什么也守不住,却因为这虚设的关口,仿佛也可以驻足流连片刻,可以掩了门关,任他外面急景凋年,我自与岁月无关!

③今日的过年是与我童年相差很大了。

④在父母的观念中,过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1951年,我们到台湾,不仅保留了故乡过年的仪节规矩,也同时增加了不少本地新的习俗,我孩童时代的过年便显得异常热闹忙碌。

⑤母亲对于北方过年的讲究十分坚持。一进腊月,各种腌腊风干的食物,便一一吊晒在墙头竹竿上。用土坛封存发酵的豆腐乳、泡菜、糯米酒酿,一缸一瓮静静置于屋檐角落。我时时要走近去,把耳朵俯贴在坛面上,仿佛可以听到那平静厚实的稳重大缸下酝酿着美丽动人的声音。

⑥在忙碌与兴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可解的禁忌。孩子们一再被提醒着不准说不吉祥的话。在腊月间打破器物母亲也十分忌讳,如果不慎失手打碎了盘碗,必说一句:“岁岁(碎碎)平安。”这些小时候不十分懂,大了以后又有点厌烦的琐细行为,现今回想起来是有不同滋味的。

⑦远离故土的父母,在异地暂时安顿好简陋的居处,稍稍歇息了久经战乱的恐惧不安,稍稍减低了一点离散、饥饿、流亡的阴影,他们对于过年的慎重,他们许多看来迷信的禁忌,他们对食物刻意丰盛的储备,今天看来,似乎都隐含着不可言说的辛酸与悲哀。

⑧孩童时的过年,对我便有着这深重的意义,而特别不能忘怀的自然是过年的高潮——除夕之夜了。除夕当天,母亲要蒸好几百个馒头。数量多到过年以后一两个月,我们便重复吃着一再蒸过的除夕的馒头。而据母亲说,我们离开故乡的时候,便是家乡的邻里们汇聚了上百个馒头与白煮鸡蛋,送我们一家上路的。

⑨馒头蒸好,打开笼盖的一刻,母亲特别紧张,她的慎重的表情也往往使顽皮的我们安静下来,仿佛知道这一刻寄托着她的感谢、怀念,她对幸福圆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祝愿。

⑩在母亲忙着准备年夜饭的时候,父亲便裁了红纸,研了墨,用十分工整的字体在上面写一行小字:“历代本门祖宗神位”。

11父亲把这字条高高贴在白墙上,下面用新买的脚踏缝衣机做桌案,铺了红布,置放了几盘果点,两台蜡烛,因为没有香炉便用旧香烟罐装了米,上面覆了红纸,端端正正插了三炷香。香烟缭绕,我们都依序跪在小竹凳上:向这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宗族的祖先神祠叩了头。虽然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但在我的记忆中,却如同华贵庄严的神庥俎豆,有我对生命的慎重,有我对此身所有一切的敬与爱,使我此后永远懂得珍惜,也懂得感谢。

12我 喜欢除夕。年事增长,再到除夕,仿佛又回到了那领压岁钱的欢欣。我至今仍喜欢“压岁钱”这三个字,那样粗鄙直接,却说尽了对岁月的惶恐、珍重,和一点点的 快乐。而这些,封存在簇新的红纸袋中,递传到孩童子侄们的手上,那抽象无情的时间也仿佛有了可以寄托的身份,有许多期许,有许多愿望。(有删改)

【注】①神庥(xiū):神灵护佑。②俎豆:俎(zǔ)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①段中作者认为,时间本是不可分割的,但人为地把它分出段落,时间便富有了人的情感。

B.文章第③段承上启下,是过渡段,从描绘今日的过年,自然过渡到对童年时过年情景的回忆。

C.母亲在腊月间若不慎打碎了盘碗,必说一句“岁岁(碎碎)平安”,这样写意在说明母亲迷信。

D.除夕时母亲要蒸几百个馒头,这不仅寄托了母亲对简单生活的感谢和祝愿,也暗含思乡之情。

E.本文以“无关岁月”为题,却又处处表达对时光的感怀伤逝,对年关岁月的感悟,耐人寻味。

2.文章第11段中划线部分,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祭祖的情形,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5分)

3.文章第12段写道“我喜欢除夕”,请结合④~12段内容,说说“我喜欢除夕”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美国人尼古拉斯•卡尔写了一本书叫《浅薄》。他提出了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同时,是否也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卡尔认为,互联 网虽带来了不胜枚举的好处,但也带来了碎片化的问题。超级链接鼓励我们在一系列文章之间跳来跳去,导致精力的分散。我们在网页上的每一次点击,都标志着专 注思想的一次中断,是注意力的一次瓦解。互联网让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而我们正在丧失的是专注能力、深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卡尔在书里引用了一些大脑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长期碎片化方式接收信息,会改变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我们 正变得更加容易接受支离破碎的“非线性”阅读浏览方式,这一方面是人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在悄悄变化的直接依据。

卡尔的观点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但难道互联网式的阅读就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吗?

首先,互联网从总体上提升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间。以前很多不会用来阅读的时间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很多人正是在开始频繁使用微信后,每天花在阅读文字上的时间才成倍增加。

同时,互联网式的碎片化阅读,让随时阅读成为了可能和习惯。以我个人的经验,越是大部头的书籍,如果有电子书的辅助越有可能读完。比如我前段时间看的《三体》和《失控》,正是利用出差、坐车时的碎片时间,才把它看完的。

伴随纸质书籍阅读的有可能是浅层思考,而电子化阅读也有可能促发深度思考。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方式是“碎片化阅读,体系化思考”,也就是从被动的、漫无目的的阅读,转化为有框架、有体系、主动性的阅读。

而且,当我们的阅读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的时候,互联网式的非线性阅读就能体现出比纸质书籍这种线性阅读更大的好处。当需要对某一个点进行深度研究时,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和可拓展性,让阅读走得更远更深入。比如看《浅薄》这本书,我们在看之前可以先去网上查一下其他阅读者对书的评价,了解到作者主要的观点并判断其相对于自己的可读性,在读完之后还可以去查看书里所提到观点的相关文章,去看看作者的博客,也可以进入专门的讨论区间和其他的读者进行交流,这些都能加强阅读的深度。

(取材于付伟的《拯救阅读》,有删改)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互联网式的阅读,导致人们丧失了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B.美国人卡尔认为互联网让人的专注、深思和反省能力正在丧失。

C.通过研究大脑结构,卡尔进一步证实了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

D.长期碎片化方式接收信息,改变了大脑的神经系统和思维方式。

E.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时,也要警惕互联网带来的精力分散等问题。

2.作者认为互联网式阅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请分条概括。(4分)

3.下列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请加以解释。结合上文的相关理论,请你给小学生的网络阅读提一条建议。(4分)

多家研究机构联合主办的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显示,有46.7%的小学生把“看书、看报、看期刊”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小题。(18分)

唐诗的意象是跳脱的、疏离的、并置的,意象与意象间的空间较大;而宋词的意象大多是紧密的、蝉联的、链接的,其间的空间较小。我们来看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意象的绵密,而且还能看出,这绵密的意象,与词人的内向细腻的性格有关。他们喜欢“思量”,喜欢这样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地忖度,他们注力于某一点,一往而不复一往而情深。这种递进层深之笔,都是宋人情怀幽深的表现。(取材于鲍鹏山《天地词心》,有删改)

【注】①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1.下列对文段和《踏莎行》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写词人所见所感,因为战乱,词人远离家乡,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

B.下片写行人想象思妇登楼远望的情形,但行人远在春山之外,望而不见,更添愁情。

C.全词的意象具有绵密、蝉联、链接的特点,表现的情感是细腻动人的,“递进层深”。

D.作者认为宋词的意象具有绵密的特点,与词人的性格有关,与幽深的情怀也有关。

2.下列词句中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两项是(5分)

A.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E.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古代诗词中常用到叠词,或摹形,或摹声,或摹色……,用来表达思想感情。请选取自己熟悉的包含叠词的诗词句(上文中的叠词句也可作为例句),说一说运用叠词的好处。150—200字。(10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