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汉族,内外“共生”的典范 明 浩 ...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汉族,内外“共生”的典范

明 浩

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单个民族,常常被人们视为民族同化的典范。根据一般流行的说法,汉族人口之所以这么多,主要是靠同化了很多别的民族实现的。有人将这一过程比喻为“滚雪球”。然而在今天,如果从“内共生”的视角进行观察,我们就有充分理由将汉族看作是“内共生”的产物。应该说,这更有助于了解汉族之大的真谛所在,而且从中也能看到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未来活力之源泉。

在语言文字上,尽管从秦始皇开始就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度同衡,钱同币”,然而却始终未能实现“语同音”。不仅如此,由于与各地原有语言的越来越多的“共生”,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多样化的语言。源自中原的古汉语每到一个新的环境,并不是简单地吃掉即同化当地语言,而是与当地语言“共生”在一起。作为现代普通话主体的北方方言,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互动中,其因“共生”而发生的变化甚至比南方还更大,以致在语音上有些甚至面目全非。          

“共生”也使汉族的区域文化经历了各具特色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谱写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此消彼长、共同繁荣的历史画卷。总体而言,各民族各自以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占有属于自己的特定位置,并在其中参与和发挥其独有的功能。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汉族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主,自此到隋唐以前,大体上是共同性渐增与差异性渐减;隋唐以后,随着一些新的区域文化的加入,并在这些文化与汉文化频繁发生摩擦和冲突后,使得汉文化圈逐渐扩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齐鲁文化一直具有文化的和政治的象征意义,被赋予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地位,且不乏粗犷古朴、豪爽热烈的特点;以四川为中心的巴蜀文化兼具以热烈、诙谐、高亢为特征的地域文化传统……

汉民族文化不仅在内部实现了各个要素之间的共生共荣的“内共生”,也很好地实现了与其他民族的“外共生”,由此形成了以汉字为媒介的“外共生”圈,其中就包括大量使用汉字的日本文化。至于与国内55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属于这种“外共生”的范畴。

“共生”与“同化”之间,在理念上毕竟有着本质区别:同化意味着否定原有要素的主体性;而“共生” 以“和而不同”、相辅相成的方式,形成以前各个要素水平的整体机制,就意味着原来要素的持续存在。从各地方言和文化习俗中可以看到,来自中原的“先进”语言和文化并没有简单吃掉当地原有的“落后”方言和文化,而是与之长期共生,并形成了新的方言和文化系统。

汉族的“内共生”并不是全球个案。纵观当今世界那些人口比较多、且富有活力的民族,在其民族属性和特点上几乎都充满着“内共生”的诸多特点。可以这样说,正是这种“内共生”与“外共生”的并行不悖,即对内承认、尊重和发挥自身内部的多样性及其潜力,对外与其他各个民族和谐相处,实现共存共荣,才为多民族国家实现可持续繁荣昌盛提供了重要保证。

(《中国民族报》,2012年05月06日,有删减)

1.下列对有关汉族内外“共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内共生”是汉族如此之大的真谛所在,也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未来活力的源泉。

B.源自中原的古汉语每到一个新环境,就与当地的语言“共生”在一起,不存在“同化”现象,使得汉语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多样化的语言。

C.齐鲁文化和巴蜀文化各具特色,这是汉族区域文化“内共生”和演化的结果。

D.汉民族实现与其他民族的“外共生”,是以汉字为媒介。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族人口众多,主要是通过汉族同化了很多别的民族来实现的。

B.汉语始终未能实现“语同音”,原因与从秦始皇开始,就没有推行过“语同音”的政策有关。

C.隋唐以前,汉族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主,隋唐以后汉文化以齐鲁文化为正宗,汉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粗犷古朴,好爽热烈”。

D.来自中原的“先进”语言和文化与当地“落后”方言和文化长期共存或发生摩擦和冲突后,形成了新的方言和文化系统。

3.下列各项中,对汉族能成为内外“共生”的典范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民族与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存共荣,并成为人口最多的民族。

B.汉民族语言和文化能很好地与各区域、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求同存异、共生共荣。

C.不管是“外共生”还是“内共生”,汉语言和文化总是充满包容性,从来不否定别的区域和民族原有要素的主体性。

D.内外“共生”并行不悖,对内承认、尊重,对外和谐相处,是实现多民族国家可持续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1.B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中 “不存在‘同化’现象”,无根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原文是“一般流行的说法”,选项说法绝对。B项是否与“没有推行过 ‘语同音’的政策有关”,原文没有表述,无中生有且强加因果。C项原文为不乏“粗犷古朴,好爽热烈”的特点,曲解文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项“成为人口最多的民族”是结果不是原因,因果颠倒。C项“从来不否定”也就是从来不“同化”,说法太绝对。D项属于答非所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摄制组,将镜头对准大山深处和城市底层那些在艰难岁月里肩挑手扛撑起家庭重担的十二三岁小小少年令人肃然起敬。

B.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宗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一种润物无声、点滴在心的方式,在小小方格之中,在一撇一捺之间,向全社会传递汉字书写观念,展示汉字书写真谛。

C.随着“利剑”的首飞,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四个试飞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国家,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了从无人机向无人作战飞机的跨越,其重大意义不亚于歼-20等新型第四代战机的试飞。

D.虽然每天来省博物馆参观的人非常多,但秩序井然,没有出现任何混乱和不文明现象,实现了“十个艺术节”文明观展的倡导。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作品能传达诗文、辞章的意趣,展示书者的修养和人格。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人们能悟出书道之美,因而点燃心灵深处爱的火花。

B.中国在东海设置防空识别区是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符合《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是完全正当、无可厚非的。

C.王岐山指出,党风与民风紧密相连,党员应该自觉成为引领良好民风的表率,上行下效,党风正则民风淳。

D.黄摩崖所著的《头颅中国》这部书,以恢弘的视野和石破天惊的洞见让惯看白文、懒于思考的读者产生味同嚼蜡之感。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妥帖  亲和力   披沙拣金   锐不可当

B.蜇居  副作用   指手画脚   屈指可数

C.凑合  哈密瓜   眼花缭乱   膏梁子弟

D.犄角  嘉奖令   两全齐美   仗义执言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星宿/宿舍    色/逐  延/顺摸瓜  印/落不羁

B.雾/怨    想/迷  淖/古不化  装/歌载舞

C.复/谣    腾/耗  躯/瓜子   旅/鼓足干

D.铜/名    价/减  逼/击炮   包/扎实实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种种选择。有的选择很简单,无需动脑;有的选择却很艰难,需要智慧……

请以“选择的智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