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退而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之也      勖:勉励         

D.比其,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二孤轼、辙哭言曰      学废生,奈何?

B.二孤奉事状拜以授光    皆识大义

C.父母非乏财            今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D.即罄出服玩鬻之治生    每称引古人名节厉之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不数年遂为富家

⑤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洵去世后,司马光前去吊唁,苏轼和苏辙告诉他,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并请司马光为他们的母亲写墓志铭。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到,但是恐怕会有人讥笑自己的丈夫,就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家,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1.D 2.D 3.A 4.B 5.(1)(3分)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2)(3分)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3)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 【解析】 试题分析: 1.没:同“殁”,死。 试题分析: 2.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连词。A.表并列,连词;将要,副词。B.她的,代词;它们的,指书,代词。C.在,介词;从,介词。 试题分析: 3.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教育孩子,⑥写其善良助人。 试题分析: 4.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试题分析: 5.[3分。何为:为什么。1分。独:难道。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3分。死:为……而死。1分。戚:忧伤。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4分。穷:困窘。1分。振:救济。1分。业:置办产业。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

弟子们有的说是枝叶,有的说是花果,他们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总是显而易见的。还有的说是看不见的树根,正如世上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老禅师笑而不语。

请联系实际,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文体不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做题。(6分)

20131021,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发布,被民间讨论多时的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终于有了结果。

据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介绍,北京2016年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文史类、理工类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数学仍为150分。英语由150分减成为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由现在的300分增至320分。

1.请根据上文内容,续写下面的句子。(2分)

北京市2016年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与现行方案相比,科目未变,但五科中有四科   (不超过8个字)。

2.新闻点评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就上面这则新闻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写一则点评,不少于60字。(4分)

 

查看答案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图表1 各地区大学男生4项身体素质均值得分

满分5 manfen5.com

图表2 各地区大学女生4 项身体素质均值得分

满分5 manfen5.com

结论一:              

结论二: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15分)

诗性的校长

——访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

记者  沙培宁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近几年在媒体中,柳袁照的名字经常是与联系在一起的,称您为诗人校长校长诗人的不少,但我更愿意将诗人换成诗性,因为这里的好像不单是一个文体的概念,而是弥漫在您做人做事中的一种品性、一种情怀、一种底色、一种格调和气质。不知道您是怎么看自己的?

柳袁照:您说得对。我不是想做一个诗人,诗人的头衔对我并不重要,我写诗是想让自己多一点诗人的气息,让我们的师生尽可能诗意地栖息。没有来苏州十中做校长前,我几乎没有认真写过诗,不过现在写诗已成为我工作与生活的一种方式,我喜欢诗意地表达。

记者:我也发现,您大规模发表诗作也就是最近四五年的事。如果说高中以后是您诗性的成长,那么近几年就是您诗性的爆发。这中间近20年的空白期,看似断裂,但我相信,您的诗心”“诗情未泯,是这样吗?

柳袁照:可以这样说。近20年,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学校,我都是一个极率真的人,或许,这也可以称为一种诗性?因为追求本具,所以我喜欢灿然的状态,喜欢原生态的美;而且,几乎所有的自然景观都会带给我对、对教育的联想。记得那年在挪威,我看到被称为生命之柱的人体雕像——121个人体浮雕沿着石柱向上盘旋。那种力量、那种赤裸裸的欲望、那种让人失魂落魄而又热血沸腾的形象,几乎让我窒息。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真的成了太阳下的一个裸孩子。山川河流宠我,飞禽走兽宠我,花卉草木宠我,我生活在无限真诚、朴实、友善而又充满的世界中。

记者:我认识不少爱诗的校长朋友,但他们大都将品诗、写诗作为个人的一种业余爱好,而您却有意识地将诗性推广到办学,转换为学校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您为什么希望学校与您一样诗意盎然?

柳袁照:诗性是人性的一种境界。我对诗的热爱不仅仅是个人的一种喜好,更是我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的产物。我所提出的诗性教育的三个特征——“本真、唯美、超然,是我对教育现状与教育应有的价值进行深度思考的结果。在我看来,学校应该是最真、最美、最善的地方,校园应该洋溢着诗的气息,因为学校是孩子们裸露灵魂的地方。但现在,我们看到不少善意的摧残”——目的多为善,而手段却实在是一种摧残,更谈不上诗性与诗意。

更可怕的是,教育的功利主义和浮躁病已相当严重,工具理性严重膨胀。如何区分教育的热情与浮躁、高效与功利?企业发展的一些理念和经验能照搬到教育中吗?这些都需要我们追问。

教育是人学,但现在往往被窄化为知识的教学。文学也是人学,在我们的传统中,教育与文学是很相通的,但现在,它们的关系却被割裂了。文学在今天的学校中只是语文学科中的几篇课文,而不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弥漫在校园中的一种气息。今天,不少教师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即使语文、历史教师也是这样。

我们可以考察一下苏州历史上的几位教育大家。比如叶圣陶,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是一个作家、文学编辑,在他身上,教师作家是融合在一起的,没有他在文学作品中对的深刻反省与表达,也不会有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再如范仲淹,也既是教育家(办过苏州中学),又是诗人、散文家。

今天,在不少学校,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写诗、作文,就会被认为不务正业。如此,怎么能有教育、学校和教师的人文情怀与诗意?我们现在十分强调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必要的,但我总觉得还少了些什么。我们会不会只专注于他们技术的发展,而疏忽了他们的人文素养?我们不应该把教师局限在课堂里、局限在狭窄的专业中发展,而应该把他们放在其人生的宏大背景中去发展。

记者:是的,当教师被日益功能化后,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发展需求就会被遮蔽,而其负面影响,绝不限于他们自身。

柳袁照:在古希腊,诗人创造者同义。科学发明要靠想象,写诗也主要靠想象,在这方面,两者是相通的。但我们今天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却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忽视人文素养,包括诗性的养成。

有些人以为诗性教育就是写诗的教育,这是一种误解。教育首先是科学,所以理性是它的根,传承知识是它的本职,问题在于,我们不能仅囿于此,而疏忽了学生作为一个全人的成长。而且,诗性不是一味地浪漫,它是以和谐为宗旨的,即在所有的极端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是我所追求的。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谢谢您充满诗意的表达。

(选自《中小学管理》201203期,有删节)

1.本文作者为什么将柳袁照称为诗性的校长?(4分)

2.访谈能否收到预期效果与记者提问的技巧有很大关系。请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的划线句。(5分)

3.联系全文看,柳袁照为什么要倡导诗性教育?他认为要对学生进行诗性教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穷苦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天又黑又冷,但茅屋里却温暖如春,炉火还没有熄灭。在大海的咆哮声中,有五个小孩在挂着白蚊帐的床上熟睡。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冉娜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

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冉娜更担心了。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渔。他们从早忙到晚,又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就是黑面包也不够吃;下饭的只有鱼。咳,总算命好,孩子们没灾没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这样想道,又留心听着风暴的呼啸。他在哪儿呢?上帝保佑他,救救他,可怜他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嫌太早。冉娜点着提灯,往头上披了一块厚头巾,点着提灯,走出门外,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一些了,灯塔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能不能看得见丈夫的小船。但是,海上什么也看不见。风使劲地刮着她的头巾,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西玛小屋的门,于是冉娜突然想起来,从傍晚起她就想去看望生病的街坊西玛。还没有人去照料过她呢!冉娜想道,敲了敲房门。仔细听着……没有人应声。

寡妇的处境真难啊!冉娜站在门口想道,孩子虽然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操心。而她自己又有病!唉,寡妇的处境真艰难啊!我进去看看她。

冉娜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人应声。

哎,西玛!冉娜喊了一声。

出了什么事情了?!她想道,推了一下门。门开了,冉娜提着灯,走进了屋。冉娜发现西玛已经一动也不动地仰卧着。冉娜把提灯再靠近一些,不错,西玛已经咽气了,她脑袋向后仰着,在那冰凉发青的脸上呈现出死的安详。死者一只苍白的手仿佛要去拿什么东西,落了下来,垂在草垫上。而就在死者旁边,睡着两个胖脸蛋、葱头发的娃娃,身上盖着一件破衣,蜷着腿,两个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临终前还曾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他们的小腿,用自己的衣服把他们盖上。他们呼吸的均匀而平静,睡得香甜而酣畅。

冉娜不假思索地取下摇篮,用头巾把他们裹好,抱回家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回到家,她把没醒的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孩子的旁边,急忙把帐子拉好。她激动得脸色发白,似乎心里正受到巨大的折磨。他会说什么呢?她自言自语道,养活五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还不够他操心的……是他回来了?不是,他还没有回来,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孩子领回来呢?……他会揍我一顿?那也活该,我该挨揍。他回来了!不是!……哎,他怎么还不回来呢?

门响了一下,仿佛有人进来了。冉娜颤抖了一下,从椅子上欠起身子。

没人。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上帝啊!我干吗要做这件事?冉娜心事重重,久久坐在床边,默不作声。

雨停了,但是风还在呼啸,海仍在咆哮。

突然门开了,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漉漉的鱼网走进小屋,说道:

我回来了,冉娜!

哎,是你!冉娜说道,没有勇气抬头看丈夫。

糟糕透了,什么也没有打着,渔网还被剐破了。真是太糟糕了!……我好像从来没碰见过这样的黑夜。能活着回来就算万幸了。得啦,我不在家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

渔夫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火炉旁。

冉娜的脸陡然变得苍白,断断续续地说,我干了什么事……我在家缝补船帆……大风呼叫得我都有点害怕了。我真为你担心。

对,对,丈夫低声说,天气坏透了!有什么办法呢!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你知道吧,冉娜说,邻居西玛死了。

真的?

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吧。两个孩子还都是小不点呢……一个刚会说话,而另一个刚刚会爬……”

冉娜沉默下来。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

是呀,这倒是件事!他说道,不时地搔搔后脑勺,好吧,又有什么办法呢!得把他们抱过来,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抱他们吧!

可是,冉娜没有动地方。

你是怎么啦?不愿意吗,冉娜?

他们就在这儿。再娜说着,把蚊帐拉开了。

1.文中划线处是一段心理描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2.丈夫主动提出收养孩子,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作简要分析。(5分)

3.作者以穷苦人为题,你认为匠心何在?(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