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 ①在许德珩的成长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

在许德珩的成长过程中,他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家庭和教师经历的影响,二是社会的影响。这两方面让他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推动者之一。

1890年,许德珩出生于江西九江风景秀丽的庐山脚下。少年时期,许德珩从家中看到梁启超、邹容、章太炎等人的进步书籍,受到改良、维新思想的影响。通过中学老师的介绍,他加入了同盟会。1915年,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

许德珩入学第一学期,其父亲就突然病故了。失去了生活来源,许德珩的学业无法继续。这时,幸好得到蔡元培校长的帮助,给了许德珩一份翻译工作,每个月有10块大洋的薪酬。对于那些富家子弟来说,10块大洋仅够他们应付一两天的开销,而许德珩却能每月省出其中的5块大洋寄给他母亲,自己只在校门外简陋的饭铺里用火烧、素面充饥。

许德珩说,他当时所有的家当就是一条床单,睡觉时一半用来铺一半用来盖。191953日深夜,北京大学西斋宿舍的窗户里仍跳跃着微弱的烛光。烛光下,许德珩把他仅有的这床白色床单撕成一条一条,用来书写标语,为第二天的游行做准备。

54日中午,全市3000多名大中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大会宣读了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他在宣言中呐喊: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国同胞处其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集会后,他们列队来到东交民巷,准备向外国驻华使馆递交《陈词》。但是,同学们被中外军警阻挡在使馆区以外,交涉了两个多小时,仍不准他们进入。无奈,大家推举出许德珩等4名学生作为代表,才得以进入使馆区将《陈词》递交给美国使馆。面对中国人不能进入中国土地的现实,同学们义愤填膺。大家来到位于东单牌楼附近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家,用火柴点燃了曹汝霖卧室的罗帐,赵家楼随之燃起熊熊大火。不久,大批警察和士兵蜂拥而至,许德珩与几名走在后面的同学被军警逮捕。后来,经蔡元培等北京7所高等院校校长联名保释和孙中山、林长民等政治家呼吁,57,北京政府被迫释放了32名被捕学生。

1957年初夏的一个傍晚,全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回忆起往事,他的女婿邓稼先忍不住问,您当年在蔡校长的帮助下,好不容易还有两个月就能从北大毕业了,却去参与五四运动,就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吗?许德珩脱口而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对于五四运动的结果,许德珩并不满意,他也从不以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自居。1919829,他在致中国青年党创始人曾琦的信中这样写道:这回运动,好时机,好事业,未从根本上着手去做,致无多大的印象于社会,甚为咎心。个人的学识不足,修养不到,以后当拼命从此处下手。半年后,许德珩登上博尔多斯号邮船,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他认识了后来相伴相知一世的妻子劳君展,两人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徐悲鸿、刘半农、严济慈等34人到贺。

19271月,经蔡元培推荐,许德珩结束了7年的旅欧勤工俭学,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讲授社会学和社会主义史。因为课程受欢迎,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学校不得不将他的课程安排在大礼堂讲授。后来,受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的邀请,许德珩到黄埔军校兼任政治教官。在广州发生国民党右派和军阀屠杀共产党人的政变之后,许德珩经香港来到武汉,继续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等学校传播社会主义知识。

1931年夏,在阔别12年之后,许德珩回到母校担任社会学教授。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到各个大学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因此被当局逮捕,经宋庆龄、蔡元培等鼎力营救才被释放。出狱后,许德珩更加积极地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并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一二·运动当天,许德珩和妻子走在游行学生的队伍中,与同学们一起迎着军警的大刀和高压水龙头昂首前进,身上的棉衣结了一层冰甲,同学们因此深受鼓舞。

1948年夏,北京大学在民主广场举行毕业生典礼。校长胡适发表讲话,劝大家要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要自我奋斗,争取做人上人。紧接着,许德珩也发表讲话。他对同学们说:你们走入社会后首先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切不可做什么人上人,而应该立志做人中人。

许德珩认为,学习五四青年,不要局限于了解当年谁放火烧了赵家楼,谁起草了《五四宣言》,而应该从五四青年的人生选择上得到启发。在大浪淘沙的100年中,很多青年曾投入到各个历史时期的运动中并光耀一时,后来,其中一部分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得不激进了,甚至走向了反面。只有那些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高于自己生命的青年,才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选自许进《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有删节

1.分析第6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2.请分析传主的形象。(5分)

3.胡适鼓励学生做人上人,许德珩却鼓励学生做人中人,请结合文本说说你认同谁的观点。(6分)

 

1.第6段承上启下,邓稼先的问话承接上文许德珩在五四运动中的活动,许的回答则引出下文他赴法勤工俭学,而后一生致力于爱国救亡活动的经历。 2.传主是一个勤俭、孝顺,爱国、有民族责任心,有才学,冷静进取,沉稳务实的人物。 勤俭、孝顺:他每月将极少的伙食费省出一半寄给母亲,自己艰苦度日。 爱国、有民族责任心:把仅有的床单拿来写五四运动的标语,九一八事变后到处奔走抗日救亡。 有才学:起草《五四宣言》。  冷静进取:不以五四学生领袖自居,赴法勤工俭学。 沉稳务实:鼓励学生到群众中去,立志做人中人。 3.①我认同胡适的观点。人生在世就应该努力奋斗,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成就自己的梦想。尽管许德珩不承认自己是“人上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一生真真切切是不断奋斗的一生。只有全体人民都努力奋斗,民族才能更强大,国家才能更繁荣。  ② 我认同许德珩的观点,做“人中人”不等于不奋进。许德珩一生为国为民,不说空话,只做实事,比如“一二九”运动当天,他与妻子走在学生游行队伍中,迎着大刀与高压水龙昂首前进,使学生们深受鼓舞。又如“感动中国”的许多人物,都是生活在普通百姓当中,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事的人。可见,静下心宋做好“人中人”,才是我们应该有的选择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邓稼先的问话是承接了上文五四运动的话题;而许德珩的回答却引出了下文赴法留学及爱国活动内容,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作用。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可根据作者在文章中对传主的评价性的语句及传主的言行举止等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第三段,“许德珩却能每月省出其中的5块大洋寄给他母亲,自己只在校门外简陋的饭铺里用火烧、素面充饥。”表明他的勤俭、孝顺。起草《五四宣言》表明了他有才学;第七段,他不满意五四运动结果而赴法留学,表现了他的冷静进取;第九段,“‘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到各个大学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表现了他爱国、有民族责任心。第十段,“你们走入社会后首先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切不可做什么人上人,而应该立志做人中人。”表现出其沉稳务实的性格。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如认同许德珩的观点,就要从他的沉稳务实的角度分析,可结合着他的观点“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作答。如要认同胡适的观点,可从人生应有梦想,要奋斗拼搏等角度作答。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坐一会再走

朱玉房

春风这么暧昧地一鼓动,姜桥界湾边的柳梢染绿了,地里的麦苗也返青了。

庄上的品爷和几个老人的心,也像土地里翻出的蚯蚓一样,开始活泛起来。他们吃过饭,嘴一抹,便搬上板凳,来到铁路西姜桥物流园附近坐着,两眼呆呆地望着繁忙的施工工地,一坐就是半天的时辰。期间,家有事派人来喊,或到了吃饭时间,儿子、媳妇来叫,开头他们还细语慢声地回答:坐一会就走。催急了,唤紧了,他们有些不耐烦了,嗓门陡然间会提高许多:坐一会再走,坐一会再走,听不懂呀!搞得召唤的人走不是,坐不是,不尴不尬地杵在那儿。

他们是累了,想多坐一会歇歇?这,绝对不可能。我敢说,假如现在再给一块土地,他们会立马扛着梨子,套上牛,健步于土地上,指不定身后还会留下一串悦耳的号子。

他们是在等什么人吗?别说工地上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工人他们不认识了,即使人家跟他们说来自啥地方,这个地方他们听没听说过,是否记得住,它们在姜桥的左右哪方?恐怕一切还是个未知数,你说他们能等什么人!

他们就这样一直坐在那儿,从早到晚,看着一台台机器在他们曾耕种过土地上轰隆隆地来,轰隆隆地去,半天不说一句话,嘴里不停地吸溜吸溜地抽着烟袋。

家人们有些担心:老这样憋屈下去,早晚会憋出病灾的!

其实,老人们并没有其他,他们只是心病。这个病侵蚀他们肌肤、心肺已不是一两天了。

去年秋天我回家,正好赶上园区在挖地基。品爷一个人蹲在地头,孤零零的,宛如一只落孤的鹰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曾翔羽的空间一点点被吞噬,连悲怜的叫声都不能发出。

我走过去问老人在看什么。他说他在看地。我说地被占了,还有啥好看的。老人磕磕烟袋,猛地站起来,甩下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话,走了。

是啊,庄户人家一身和草木一样,是离不开土地的。你看,那田地里的草木,不管风雨再大,把他们吹得踉踉跄跄,甚至倒伏贴地,风静鱼停之时,她们仍然会站起来——只要不离开土地,只要心没有死。庄户人眼里,每块土地,不是冷冰冰的、有界限的区域,而是自己血脉相承的亲人。他们给每块地起了名字,他们熟稔每块地的习性——大柏地,夜潮土可以种西瓜;小猪地,砂浆岗管点花生……

我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年,为了给我置办衣被等行囊,家里只得把才100多斤猪卖掉。这头白猪从邻居家逮来时,仅仅30来斤。我娘一天到晚,唠唠唠,唠唠唠,呼来唤去。这头白猪很有灵性,我娘放工回来,或者唠唠唠召唤它时,它会摇着尾巴,哼哼叽叽走过去,拱拱我娘的脚面,或蹭蹭我娘的腿。那天小白猪已用麻绳捆在架车上,眼看着就要拉走了,我娘还站在架车旁,用手捋着猪毛,嘴里唠唠唠唤着。我娘唤一声,白猪挣扎几下,嗷嗷地叫上几声。以后几天,我娘也不知怎么了,有事没事就站在猪圈边发呆。

你说,养个小猫、小狗的,小鸡、小猪什么的,都都日久生情的,何况是留有祖祖辈辈汗水、脚印,庄户人的命根子土地呢!

土地没有了,劳作惯了的他们,真不知道手脚往哪放了。他们的魂也飞了。

我有位朋友,他们整个村庄被拆了,原先的庄稼地变成了山水相依,绿树成荫的商品小区。他家就居住这个小区。三间二厅,复式结构,典型的都市家居。可搬家时,他不顾孩子的反对,硬是坚持把锄头、镰刀、尿桶、粪舀……搬了进来。原本整洁的房间,如此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是凌乱不堪了。我曾不解问:没有地里,还留这些做什么?他笑笑,说:留它们,没事做心慌的时候拿出了看看。

我现在明白了。不过,正因为明白,我越发担心他们的心病如何理疗了。

(来源:新华副刊)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简要的赏析(4分)

2.作者在一开篇就写春风染绿了湾边的柳梢和地里的麦苗,有何深意?(5分)

3.文章最后说我越发担心他们的心病如何理疗了。请结合文章,你说说文中的心病指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艺术中的崇高

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表现得愈是激烈,愈加显得崇高。例如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杰出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是多么的悲愤、激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人们诵读这些诗句时,总是感到发自肺腑而感同身受。他那诗句的高昂和悯惜人们困苦的感情,犹如生命的迸发。他同情人们的胸怀是多么美,又是多么的崇高。

在旧社会中,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有时也给人以崇高的印象。如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在北风的严寒下,拉着车飞快地跑,忽然碰倒了一位头发花白、衣服都很破烂的女人,老人是慢慢地倒下的,肯定没有碰伤,可以拉着车一走了事。可是车夫却不然,停住车,把伊扶起,问声:你怎么啦?”“我摔坏了。便搀着伊的臂膊一步一步地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我这时突然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可见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在那人压迫人的旧社会里表现愈分明,愈觉得难能可贵,愈觉得变成一种威压自己的崇高。

世界上一切真正崇高的东西,都是为人民实践所掌握、所创作出来的。我们认为崇高的根源是实践,是客观的,不仅因为它是现实的现象,而且因为它和社会实践密切相联系。许多唯心主义美学家在探索崇高的根源时,仅仅从主观上去寻找,认为崇高的根源仅是主观的精神、情感或理性;由于其内在活动产生了整个外在世界及崇高的对象,因此成了主观的。我们认为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绝不像唯心主义者所说的是主观的,是来自空虚的心灵的。宗教唯心主义者把的伟大说成是远远超过了人。在他们看来,神是全知全能的,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要比人伟大得多。恩格斯彻底地驳斥了这一点,他说:人所固有的本质比臆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的本质,要伟大得多,高尚得多,因为只是人本身的相当模糊和歪曲了的反映。这就是说,人不是的创造物,恰恰相反,倒是人的创造物,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相当模糊和歪曲的反映。所以,应把伟大的、崇高的、真正的人的事物归还于人。这说明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来自人的实践的。当然,并不是一切人的行为和斗争都是崇高的,只有那种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形象,才是崇高的。

有的美学家还千方百计地企图证明,恐惧是崇高情感的基础,这也是根本不对的。事实证明,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真正的崇高感情是敬佩和自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指出先进人物的崇高理想时,总是与伦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说善是熔化在、沉淀在美感的愉悦之中,是潜藏着的;那么善在崇高感中则较强烈地表现出来。如长城以它气势雄伟的形式,引起我们的崇高感,但它也是我们古老民族的象征,在它引起崇高感之中,总是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密不可分的。所以,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近的。有的美学家则极力否认它们之间有任何联系,从美的形态中阉割掉它的一切道德内容,剥掉它的一切社会意义和作用,以便为生活和艺术中的无道德论作辩护。我们认为,没有高度伦理学的基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崇高体现了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选自《美学原理》,作者杨辛、甘霖,有删节)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愈是激烈,愈显崇高。只有大人物才能给人以崇高的印象。

B.作者引用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是为了突出屈原的崇高之美。

C.许多唯心主义美学家之所以认为崇高的根源仅是情感的理性的,是因为他们缺乏客观认识崇高的态度。

D.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来自人的实践的。因此,一切人的行为和斗争都应是崇高的。

E.有些美学家极力否认崇高感与道德感之间的联系,从美的形态中剔除它的一切道德内容以及社会意义和作用,以便为生活和艺术中的无道德论作辩护。

2.艺术作品的崇高’”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高度伦理学是崇高美的基础,对艺术作品能具有真正美学意义的崇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人的本质是神的本质的反映,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要比人伟大得多,而人比神要崇高得多。

C.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近的。

D.崇高体现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3.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哪些有关崇高的错误认识?(4分)

4.为什么说崇高的根源是实际的,是客观的?结合文意,分点概述。(4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百亩之田,                              。(《孟子》)

2.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3.别君去兮何时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1泪花落枕红绵冷中的字为什么耐人寻味?(4分)

2)本词最后两句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请作简要的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状,一一皆达于诗。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也。间以其余,旁溢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幕        客:幕客                  B文长作表    属:下属

C.穷朔漠      览:观看                  D.血流面      被:棉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山阴诸生                            旁溢花鸟

B数奇,屡试辄蹶                      竟不偶

C.一切可惊可愕状                      一一皆达于诗

D.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也  余所见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C.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D.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在山阴县声名狼藉,但被薛蕙、胡宗宪等官员所赏识。

B.徐文长在仕途上不得志,于是就放浪形骸,纵情山水,到处游历。

C.徐文长的书法用笔奔放,在苍劲豪迈中另有一种妩媚的姿态。

D.徐文长晚年行为更为癫狂,曾经拿斧头敲击自己的头颅,用锥子刺入自己的耳朵。

5.根据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3分)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徐文长在待人接物上不与时调合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