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茨威格有关文学创作的四段论述,概括其文学观。不超过20字。(5分)
我最初发表的一些中篇小说带有洒过香水的纸张气味。那些作品是在全然不了解现实的情况下写的。
多看、多学,然后才开始真正的创作!不要带着仓促写成的作品来见这个世界,而要首先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现实中最戏剧性的瞬间要远远超过和高于任何艺术形式中的现实。
永远喜欢恶作剧的现实,总是能找到最令人开心解颐的点子,因为它比任何想象力丰富的作家更大胆。
用对偶句式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4分)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嫦娥三号探测器14日21时11分成功落月,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落月是从15公里高度开始的。大约11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 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 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 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在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之后, 平稳“站”上月面。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接下来的 几个小时里,“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开始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延迟退休的政策信号一经释放,立刻在全社会引发巨大反响,一时之间, ,反对之声 。虽然延迟退休有益于减缓养老金不足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潮流,但遭到如此多的质疑和反对却是 的,其背后的原因值得决策者深思。
A. 群情激奋 甚嚣尘上 始料未及 B.群情鼎沸 甚嚣尘上 超乎想象
C. 群情鼎沸 此起彼伏 始料未及 D.群情激奋 此起彼伏 超乎想象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纤巧/纤维 熨帖/电熨斗 蹊跷/另辟蹊径
B. 富饶/妖娆 暑假/马铃薯 傍晚/大雨滂沱
C. 拜谒/笑靥 角色/挖墙脚 嗔怒/瞋目而视
D. 蹒跚/珊瑚 戏曲/文曲星 硝烟/销声匿迹
认真阅读题目,按照要求作文。
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陈寅恪和钱钟书——两种不同的诗学范式(节选)
胡晓明
对于诗学,陈寅恪最大的贡献可能正是证明了中国诗与西方诗根本的不同。西方诗长于宗教性的体验,中国诗长于现实人生的体验。陈寅恪认为中国诗最高的典范是杜甫。杜甫的诗歌既是个人的生命年谱与生活日记,同时又是唐代社会的诗体年谱与历史实录。尤为重要的是,杜诗中表现了唐代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灵魂。这是一般人的研究无法达至的地方。而陈寅恪对杜诗的研究,正是深入发掘杜诗与唐代社会的生命般的联系,凸显杜诗的文化性格。
而钱钟书的意义却迥然不同。他最终证明的是中西诗学相通的文心诗眼。这个“心”“眼”,乃在心理、智慧、情感类型的审美情趣。《谈艺录》与《管锥编》中对杜甫诗句引述考论,竟然没有一条涉及杜诗中表达的重大史实,甚而没有一条涉及唐代的典章制度与杜甫所切身感受的时代问题,易言之,没有一条是知人论世的读杜心得。钱钟书的着眼点在于杜诗中所蕴含的诗艺渊源、美感欣趣、风格情调、诗律细末、修词巧术,以及心理学内容等。如此之多从差异的一面看,陈寅恪与钱钟书的对比是学术规则的不可通约,但是从相通的一面看,陈寅恪与钱钟书的智慧又可以同时被我们分享。
以两人对杜甫《哀江头》中“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句的解释为例。陈寅恪强调的是兵乱黄昏之时诗人“眷恋迟回”的苦情,而钱钟书则着重的是“丧精亡魂”之际老人“衷曲惶乱”的心状。陈的说法是回到历史当下,回到杜甫其人,钱的说法则可以引申到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普通的人性。尤值得注意的是,钱钟书补充说:“破国心伤与避死情急,自可衷怀交错”,这无疑是包容了陈寅恪的说法而更为合理入情。这样当然增加了杜诗的文学魅力,也印证了诗无达诂的阐释真谛。由此可见,陈寅恪与钱钟书的互补,并非完全不可能,而有意味的互补恰可以达致中国诗学自身丰富深邃的魅力。
写到这里,有必要指出陈、钱诗学范式中极易被人忽略的另一层重要的相通性。一般人都能了解钱钟书非常重视解诗工作中的想像、联想能力,而以为陈寅恪只会凭材料作理性的证明与逻辑的挂搭,而完全漠视想像能力。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陈寅恪不仅早年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提出著名的解释理论,即“必须具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与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而且在他失明膑足的晚年,又以八十万余言的《柳如是别传》,实践了这一理论。
于是我们可以引出另一问题:为什么陈、钱都注重解诗人的想象力,却在学术方法与风格上有如此强烈的反差?说到底,学术的不同最终是学者人本身的不同。在解诗方面,陈、钱都不愧为“艺术家”。然而钱是智慧型的解诗艺术家,他那浓厚的智者品性、他那慧光四溢的探索意趣,都不能不最终自觉发展成熟一套打通四部、破体成文的方法。而陈寅恪则是情感型的解诗艺术家。这种“情”当然不是一般日常人生之“情”,而是对于历史文化近乎宗教般的痴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的诗学范式,其实是不可学的,因为他们的底子正是生命与性情的延伸。
1.陈寅恪诗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章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