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议论类文本(14分) 两代人的矛盾 杨子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

现代文阅读:议论类文本(14分)

两代人的矛盾

杨子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

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年青人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无论怎样指责这一类的行为,都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未能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因此,父母固然有与子女沟通的必要,而作为子女,也不可犯盲目反抗的错误,总是要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才后悔莫及!

父母可能有许多错误,孩子也可能有许多错误。但是,一个孩子在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要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父母,在孩子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也应当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属于孩子的时代。

只要年青的一代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而父母则顺应时代潮流,把下一代看着自己的朋友,双方共享喜乐,分担烦恼,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两代人的矛盾。

(节选自《十八岁和其他》,有删改)

1.概括选文的论述思路。(6分)

 

2.文中举劳伦斯的例子,目的是什么?(4分)

 

3.针对一部分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文中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4分)

 

 

1.首先,指出两代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然后,分析两代人之间矛盾对立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化解两代人矛盾对立的策略。(评分标准:1点2分,共6分。) 2..①告诉人们,父母要与子女沟通。(或,两代人之间要彼此多点“友情”和理解;或,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②告诉年青一代,不要犯盲目反抗的错误,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才后悔莫及。(评分标准:1点2分,共4分。) 3.①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思想;②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评分标准:1点2分,共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论述性文本,首先在梳理文本的基础上,知道本篇论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论述这一问题的,得出了什么结论。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了之后,就可以按照“首先提出(指出)了……,然后论述(分析)……,最后……”为序来组织答案了,只是要注意的是,答案要具体,比如提出问题,应包括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怎样提出的。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是篇论述性的文本,其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据和论证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述文本中的例子,都是为了来说明问题的。具体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例子前后的议论性的语句。所以要先看文本中在什么地方举了劳伦斯的例子的,这个例子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对此,要抓住作者例子后的话,“因此,父母固然有与子女沟通的必要,而作为子女,也不可犯盲目反抗的错误,总是要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才后悔莫及!”这句话就是作者用劳伦斯例子后所得出的结论,讲了两点意思,一是父母有必要与子女沟通,二是子女不可犯盲目反抗的错误,到了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才后悔莫及。懂得这些,答案就容易得出了。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针对一部分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文中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根据论述性文本的文体特点,文题告诉我们,这属于解决问题部分的内容,可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来寻求答案。本题就在文章的最后二段,最后一段只是一句话,“只要年青的一代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而父母则顺应时代潮流,把下一代看着自己的朋友,双方共享喜乐,分担烦恼,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两代人的矛盾”,它分别针对父母和子女提出了策略,而题干是针对父母,围绕此抓住关键词语,就能组织答案了:顺应时代潮流,把下一代看着自己的朋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下 棋

梁实秋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做惨笑,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困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痛苦,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

自古博弈并称,全是属于赌的一类,而且只是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胜一筹而已。不过弈虽小术,亦可以观人。相传有慢性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拱手认输。是有这样的慢性人,每一招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的考虑,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赛跑,劈劈拍拍,草草了事,这仍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响,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作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都跳到桌上去了!

笠翁《闲情偶寄》说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之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都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所以有人于挨了一耳光之后还要捂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

下棋只是为了消遣,其所以能使这样多人嗜此不疲,是因为他颇合于人类好斗的本能,这是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所以瓜棚豆架之下,与世无争的村夫野老不免一枰相对,消此永昼;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人士下棋消遣,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宦海里翻过身最后退隐东山的大人先生们,髀肉复生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只好闲来对弈,了此残生,下棋全是剩余精力的发泄。人总是要斗的,总是要勾心斗角地和人争逐的。与其和人争权夺利,还不如在棋盘上多占几个官;与其招摇撞骗,还不如在棋盘上抽上一车。宋人笔记曾载有一段故事:李讷仆射,性卞急,酷好弈棋,每下子安详,极于宽缓。往往躁怒作,家人辈则密以弈具陈于前,讷睹,便忻然改容,以取其子布弄,都忘其恚矣。(《南部新书》)下棋有没有这样陶冶性情之功,我不敢说,不过有人下起棋来把性命都可置之度外。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此公深得棋中之趣。                                                

(选自《雅舍小品》)

1.作者所说的在下棋上太有涵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4分)

 

2.文中几次提到下棋却是要争的”“下棋不能无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3.人们通常都说观棋不语真君子,作者却说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这是为什么?(4分)

 

4.该文的可读性很强,缘于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请结合全文,从选材、结构和语言三方面加以探究。(6分)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8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3.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4.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5.酾酒临江,              。                      (苏轼《赤壁赋》)  

6.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7.苟利国家生死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8.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10)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字在此有哪些意蕴。(3分)

 

2.请分条简析诗歌前四句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 (4)

 

3.诗歌最后把东流水别意作比较,有什么好处?(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0分)

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意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曰:吾将南游云梦。上遂行。

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因赦天下。

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注释:趣:同,督促,催促。豨():陈豨,刘邦征战时的将领,夺得天下后掌管要塞之地,后谋反,被樊哙军队消灭。通:勾结。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发兵,坑竖子耳       亟:赶紧

B.陛下出,伪游云梦     第:只管

C.部署已定,待豨       报:回复

D.相国信曰             绐:劝说

2.下列都属于韩信称病原因的一项是(2分)

发使告诸侯会陈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    从上所来,言豨已得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⑤⑥

3.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组是(2分)

A.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向刘邦献计不可攻打,只能活捉。

B.刘邦听从了陈平的意见,假装出游,召见韩信,从而将他抓获。

C.刘邦到洛阳后赦免了韩信,但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

D.韩信密谋袭击吕后和太子,但因舍人弟弟的告发而招致杀身亡族之祸。

4.翻译下列句子(14分)

1)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3分)

                                                                          

2)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4分)

 

3)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3分)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4分)

                                                                           

 

查看答案

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下列语段是从哪三个角度阐发教养的。(4分)

教养指的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追求教养主要不是为了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是为了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获得教养就必须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