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发轫 切磋 顶呱呱 恭逢盛世 B.搏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发轫 切磋 顶呱呱 恭逢盛世    B.搏弈  坍塌  糊涂帐  厝火积薪

C.辑录  部署  迷彩服  忍辱含垢    D.融资  翩跹  白内障  誓死如归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字、形似字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可以根据语句的上下文意思并结合着词语意思来分析判断。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A A恭逢盛世→躬逢盛世B搏弈→博弈 糊涂帐→糊涂账 D誓死如归→视死如归。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佣金yòng)  yūn)   jué)  盖() 

B部(tún)  zhào)  ōrěn)  胎() 

C.奇   堂(nòng)  辈(chái当(gòu)  

D.脖gěng 肪(zhī)   量(diān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世人皆知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夫人杨绛比钱钟书出名更早。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希望借此安心治学。《杨绛文集》出版时,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信息;(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中国人爱到此一游。万里长城已是伤痕累累,刀刻、笔写的到此一游几乎布满墙体,而国内任何一个景点,类似的情况简直无所不在;甚至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也刻有到此一游几个汉字,这让一些中国游客无地自容。

某校要召开演讲比赛,呼吁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请你写一则演讲稿。

要求:(1)以议论和抒情为主;整句和散句相结合;运用反问、夸张的修辞手法;结构相对完整,语言鲜明、连贯、得体;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此  岸

贾梦玮

    (1)人生都是单程之旅,人无分贵贱,手里捏的都是单程票。没有返程票可买,因为根本就没有返程车。活在此岸,免不了的,都会想象离开此岸后的去处,也就是彼岸。因为此岸总不尽如人意,所以人在此岸想象、创造的彼岸总是美好的。但彼岸往往不能落实,身在此岸的人总是一边想象着彼岸,一边又留恋着此岸。人们或许还期望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搭一座桥,比如梦想、宗教,也许就是这样的桥。

2)人在旅途,碰巧经历的一些场景总难忘怀。我与场景中的人素不相识,也许是因为我对这些场景的敏感,它们才在我的记忆中逗留?

3)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多古罗马遗迹,而且因为它曾是教皇城,街巷到处是宗教题材的建筑、雕塑;站在庞大森严的教堂宫前,更是不禁起此岸、彼岸之思。

4)到达教皇宫前的椭圆形广场已近黄昏。夕阳的一抹余晖中,我看见一年轻的修女,白衣白帽,正从广场左手一座修道院的山坡上翩然走下来。一位法国男青年推着自行车,手拿着两根法国长棍面包候在高高的铁栅栏门外。修女开了锁,男青年将面包递进去,门随即关闭,上锁。隔着门,两人简单地说了几句什么。我能感受到那气氛,没有缠绵悱恻,没有怨,也没有依依惜别。修女转身往回走,一直没有再回过头。而男青年一直等那山坡上的白点最终消失,才骑上自行车,离开。

    (5)那男青年是修女的哥哥,还是她以前的男友?也许是她想念和他一起吃过的某家面包店的面包,因此让他买了送来;或者只是她的父母托比邻而居的他顺路将面包送来,并无隐情?修女进入修道院后经过三次发愿,即将自己完全献给上帝,绝财、绝色、绝意,究竟是何机缘使她发愿进入修道院?对于这些,我只能疑问,没法深究。

6)回到旅馆,对面小教堂的花窗已经被教堂内的灯光照亮,温暖而神秘。我躺在旅馆的床上,安稳,静谧,还有一丝淡淡的感伤。

7)南京自古佛寺众多,比如鸡鸣寺、栖霞寺等,至今仍是香火旺盛,声名远播。江北的兜率寺也是金陵名寺之一,知道的人就少了。兜率乃佛家梵语,意谓喜足,即受乐知足而生喜是心也

8)我去兜率寺的那天,天气阴沉。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便到佛殿的房檐下避雨。佛殿里有一女性正在打坐,年纪尚轻,穿着得体,气质不俗。雨淅淅沥沥下来了,那打坐的女子突然开声说话,大概是唤谁的乳名:“××,下雨了,去把窗户关上!一个小男孩答应一声从里间应声而出——原来是个小和尚,大概七八岁的样子,天庭饱满,面容白皙祥和,穿一身灰色僧服,头上戒疤尚新。有人向寺里的义工打听,原来小和尚和打坐女子是一对母子,而且是母亲自将儿子送来做了和尚,寺里要求做妈的暂时留下,照应儿子。其他的细节,不得而知。

9)我不禁想:肤发是父母所赠,剃发就是绝意于父母,自古就是大事。那母亲似乎并不缺钱,在物质生活无虞,孩子还不懂事时就让他剃度为僧,这与信仰有关,还是另有隐情?那小和尚的父亲呢?等到儿子可以脱手,做母亲的也要削发为尼吗?或者她仍回俗世生活,偶尔来看看那小和尚一天天长大……

10)圆霖法师的法位上安放着一帧照片,照片尚新,满面慈悲,音容笑貌宛在。老法师于振兴兜率寺功德最大,不久前才圆寂。听说,正是他亲自为小和尚剃度……

11)葛仙山是武夷山的支脉,位于江西铅山县中部,因晋代著名道士葛玄曾在此炼丹传教而得名。山峦叠翠,云雾缭绕,让人时有登临仙境之感。我们一行人结伴上山,大家由着各自的兴趣,走走停停。

12)上得山来,我离开众人,独自往最高处走去。走到一处叫飞升台的地方,传说便是当年葛玄最终羽化升仙之地。我站在台上,山风习习,四周一览无余。不远处,有一年轻道士,道袍道服,衣袂飘飘,正拿着手机打电话。升仙台上只有我和他二人,出奇的静。稍稍走近,不但可以听到道士的声音,也可以听到电话里传出的年轻女孩的声音。年轻道士用企盼的声音说:快放暑假了,你来看看我!话筒里的女声颤颤地说:这个暑假我要去外地实习,不能来看你了。道士仍在坚持:你抽时间来看看我!话筒里的女声静了一会儿,虽无奈但颇坚决地说:我以后再不能来看你了。接下来就没了任何声音……我猛地看到,年轻道士已是满面泪水,如玻璃碴子般,在太阳底下闪着晶莹而刺目的光……

13)多年以后的今天,我终于将这三个我亲身经历的情景写下来。那场景中的人们,曾无数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有时甚至到了让我神思恍惚的地步。此岸,彼岸,我牵挂他们,也是牵挂我自己。

(选自《十月》2013年第5期,有删改)

1.请用简练、直白的文字,分点概括文章开头一段的大意,并简要说明其对于全文的作用。(6分)

2.试分析文章作者的三个亲身经历的情景,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点。(6分)

3.在文章的第(5)段和第(9)段,都有一连串的提问。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4.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写道:此岸,彼岸,我牵挂他们,也是牵挂我自己。

请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5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于嗟鸠兮,                 ;于嗟女兮,                 。     (《诗经·氓》)

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白居易《琵琶行》)

3.                                                 ,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5.君子以仁存心,                              ,有礼者敬人。       (《孟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