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语“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语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常用于形容一次把事情做好,以后就可以不用再做。然而,鲁迅先生却说“‘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请以一劳未必永逸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与套作。

 

参考例文 一劳未必永逸 都说我们是娇宝宝,经不起风吹雨打,生活在蜜罐里的我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也未尝吃过苦,生活也许很滋润。大人们都说学习是我们唯一吃苦的时候,既然如此我就好好品尝一下“苦”的滋味吧!在我看来吃苦就是跟自己的惰性作斗争,就是不断战胜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就当是一种修炼吧!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所在,战斗不止,奋斗不息! 初中时以为上了高中就轻松了,正如现在的我曾认为上了大学就解放了,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人在不断的成长,就必须经历一些磨难才可能真正的成熟,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烦恼,只是我常常把我将要到达的地方幻想得很完美,认为自己就可以轻松地玩啦(想法很幼稚吧)!人一生都会承担责任,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而已,也许现在的我对责任的真正含义还很模糊,稀里糊涂地过着舒适的生活。 有时在想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于有追求,并为之不断奋斗的成就感;还是漫无目的的自由散漫的玩。答案显然是前者,但不知为何我总希望能停一停,无忧无虑的玩(哪怕有些空虚),玩罢后又会有不尽的悔恨(特别是当我发现可以用这些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时)。也许这也是一种成长中的幼稚想法:玩就是一切吧! 过几年后,再想想现在的我是不是会觉得好笑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人生就是需要自己不断的奋斗。就像火车一样,从一站驶向另一站,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更要期待远方的风景,正如人生要享受每一个过程,用心去体会。同样不是说到达了这站后,就可以停止了,而是要不断的前行。 人们常说快车与慢车的区别不是在于速度的快慢,而是在于中途停靠车站的多少,所以要执著和专注现在所从事的事情。活在当下,梦想就像车站一样在我的前方,指引我们前行。 其实现在最想说的是,人生真的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只是做每件事时都应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一次就将它做好。但人生真的是需要不断的奋斗,奋斗再奋斗!好像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一个阶段的结束就意味着新阶段的开始,好像一个从很高雪山顶滚下的雪球一样,随着雪球越来越大,它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现在的生活好像就是需要这样吧(也许不太恰当)。相信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而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现在我觉得人的极限就是无限。在高三,学习不仅是学习,它成为了每一个人的事业。人一生的事业有很多,但学习永远是人的第一项事业。我在为这项事业付出着。 【解析】 试题分析: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一般来说,文章有文眼,诗歌有诗眼,命题作文的题目有题眼,审题时要找准题眼,把握文章的写作重点。对于文眼的把握,不同类型的命题要区别对待:偏正短语构成的命题,其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并列短语构成的命题,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因此,只要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论述的中心,选材立意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有些命题要求比较宽泛,也有些命题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们在审题时要能化大为小,虚实结合。当然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抽象概括;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总之,我们在实际写作中,要能够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角度去审题,迈好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希望同学们可以审好题,立好意,行好文。该题审题立意的重心在于鲁迅先生的名言中,强调“一劳永逸”的事很少。写作时或记叙或议论,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1分)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注】龙应台,台湾文化学者,著有《野火集》。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文中的”,是母亲,也是女儿。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蕴积着的是目送者渐远

渐浓的至深亲情。

B.文章构思精巧,形散不散。在看似散乱的行文中写出的却是人的情感历程。在这些深情的目

送中,向人们展示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依恋。

C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这句话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终点必联系另一个起点。

D.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作者于其中做最深刻的思索,发出自

己独特的声音,别有境界。

E.本文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

遍的体验与关怀。

2.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述。(4分)

3.文中出现两次不必追,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请结合全文内容,针对这篇散文的主题意蕴进行深入探究。(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2.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6.有志与力,而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本诗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运用什么写法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5分)

2.评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注:司马穰苴,齐国的军事家。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鲁人或吴起                    恶:诽谤

B.曾子之,而与起绝              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吴起                谢:劝戒    

D.子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士兵

2.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3)

杀妻以求将                      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其母死,起终不归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

常痛恨他。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

言。

D.吴起身为军事将领,好用兵,善用兵,他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和秦国,都取得过辉煌战功。

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1)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5分)

(2)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