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中国现代教育之父----南开中学创办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中国现代教育之父----南开中学创办人张伯苓

在我看来,张伯苓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一座山,也是一座人格的丰碑。作为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奠基者,他还是一条泱泱大河,濡溉后人,泽被中华。

1904年,张伯苓和严范孙一起创办了南开中学。在后来成为名校的现代新式学校中,南开中学创办最早。在由封建传统教育进入近现代新式教育的转型时期,南开中学的诞生及其以后一系列的办学实践,确实起到了开一代先风的作用。

南开的办学理念是人生以服务为目的20世纪30年代,在《南开双周》、《南开高中》、《南开校友》、《南开童子军》的创刊号上,张伯苓校长的题词是以服务为目的

张伯苓在南开施行的人生教育和人格教育,就是和我们的许多学校相比,仍然是十分领先的。其中较著名的就是施行四十字镜箴。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张伯苓特意在南开中学校门入口处立了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严范孙书的四十字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种做法在当时,赢得了极好的社会反响,甚至连来校访问的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都赞叹不绝,回国后四处宣传,镜箴及相关照片还上了美国的报刊。

亲历过国帜三易的张伯苓,一直将爱国热情同教育救国的理念融为一体。这是南开学校人格教育中一个极为闪光的特色和亮点。在每周三固定的修身课及不定期的各种集会上,都要对会场进行一番精心布置,讲台上必定高悬国旗,两旁大书爱国二字。1916年,张伯苓想起他几年前在美国看到美国学校的学生在校长的带领下向国旗行礼的场面,便决心也在南开仿效实行。于是学校每天都会在黄昏时吹响旗号,三三两两漫步校园或闲谈的学生,只要一听吹号声,都会不约而同地止步立正,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张伯苓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最杰出的先驱者。这首先表现在他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上。中国人向来私念重,缺乏公德意识,而体育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国民弱性,培养密切合作、集体为重的观念意识。他还认为,体育比赛能培养同学们公平竞争、以技取胜的观念,真正的体育精神乃是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创造最佳成绩,以豁达乐观的情绪和心态来对待失败的态度。南开的体育场地设施,在当时是全国一流的。20世纪20年代中期,南开学校千余名学生,共有15个蓝球场,5个足球场,6个排球场,17个网球场。张伯苓大力提倡普及体育, 他一直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德、智、体、群四者并进,明确宣称: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张伯苓作为南开学校的校长,两袖清风,生活十分简朴。几十年中,先生四处奔走,努力募捐,靠化缘为南开挣下数百万产业。但是,他从没有在自已身上乱花一分钱。教育无小事,事事育人;教育无小节,处处楷模。张伯苓酷爱听戏,但为了教育学生不浪费学习时间和防止学生沾染不良习气,他从不进天津戏院听戏;他虽然和梅兰芳等名角颇有来往,但当他们在天津表演时,张伯苓决不前去捧场。张伯苓以身作则,行为师表的故事在南开有口皆碑。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谆谆告诫学生不要抽烟,但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当场质问校长说:您不许我们抽烟,您为什么自已还抽烟呢?张伯苓顿时无话可说。沉思了一下,他便当场明确表态:这个问提得好,现在我宣布马上戒烟。说着,他就把随身带的烟杆折断了,在场的全体学生被感动了,报以热烈的掌声。凭着顽强的毅力,成功地戒除了烟瘾。在他人高尚人格的感召下,南开学校形成了铁的纪律和良好风尚。

作为一所私立学校校长,张伯苓因其名望功业得到社会和高度认可和尊重。他把毕生献给了南开和中国的现代教育。一所中学,出了周恩来、温家宝两位总理,拥有如此一流的时代骄子,在中国现代基础教育史上,很难有第二所中学可以匹敌。

一所私立学校,一位平民出身的校长,靠什么创造了如此辉煌的奇迹?还是用张伯苓校长的话说明吧:既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称张伯苓是一条泱泱大河,濡溉后人,泽被中华,其中原因之一是他创办了南开中学,并培养出了以周恩来、温家宝为杰出代表的一流学子。

B.南开中学校门入口处所立的四十字镜箴令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赞叹不绝,正因为他四处宣扬,镜箴及相关照片才上了美国的报刊。

C.南开中学每天都会在黄昏吹响旗号,学生们只要听到号声,就都会面向国旗行注目礼,这是南开学校人格教育中一个极为闪光的特色。

D.张伯苓处处以身作则。他酷爱听戏,和梅兰芳等名角颇有来往,但为了教育学生不浪费学习时间和防止学生沾染不良习气,他从不进戏院听戏。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精心选材,记述了张伯苓的办学实践和为中国现代基础教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一个现代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2.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为什么说张伯苓是中国现代教育之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在张伯苓看来,一个人要创造辉煌的奇迹,需要终身努力。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1.AE(选E项得3分,选A项得2分,选C项得1分) 2.①在内容上,它突出了张伯苓在中国现代基础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②从结构上讲,它以“奠基者”,照应了题目“现代教育之父”。 ③从结构上讲,它还总起下文,为写张伯苓现代教育的措施及影响作铺垫。 ④通过突出张的成就和地位,引发悬念,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以上四点,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最早创办了现代新式学校,起到了开一代先风的作用。 ②他的“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办学理念,在南开所施行的人生教育、人格教育、爱国教育,影响都 十分深远。 ③他率先在学校实行了体育教育。 ④作为教育工作者,他的清廉自律、两袖清风的品格,足以当得起“先辈”的称号。 (以上四条,答出三条即可,每条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一个人要创造辉煌的奇迹,确实需要“终身努力”。(提出这样的观点,2分) ①在事业上,张伯苓的努力坚持了一生。从创办南开中学开始,他把毕生献给了南开和中国的现代教育。其名望功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②在理念上,他一直推行先进的人生教育、人格教育、爱国教育,这才有了优秀的人才。 ③在品格上,他一直两袖清风,生活十分简朴,清廉自律,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写出任意两点4分,每点2分。) 我们都是一般人,与张伯苓相比,机会和才智都更逊,所以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更需要终身努力。(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因为他四处宣扬而上了美国报刊是强加因果;C项原文说“将爱国热情同教育救国的理念融为一体。这是南开学校‘人格教育’中一个极为闪光的特色”。D项范围扩大,“张伯苓酷爱听戏,但为了教育学生不浪费学习时间和防止学生沾染不良习气,他从不进天津戏院听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第一自然段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两者思考有:开门见山,照应标题,总起下文,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眼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结合内容,“张伯苓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一座山,也是一座人格的丰碑”“作为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奠基者,他还是一条泱泱大河,濡溉后人,泽被中华”。分析可知,在文中的作用主要为:突出了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为下文措施及影响作铺垫,引发悬念等。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所谓“筛选信息”,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凭借整体感知,经过辨别,快速准确地捕捉到命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所谓“整合信息” 就是根据答题的要求,对筛选所得的 信息作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形 成准确的答案。分析可知,说“张伯苓是中国现代教育之父”,主要表现为:最早创办了现代新式学校,在南开所施行的人生教育、人格教育、爱国教育、体育教育,及清廉自律、两袖清风的品格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在阅读文本时,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本或借助工具书来解决,要善于对文本内容进行辩证地分析、进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先阐述张伯苓先生创造的辉煌奇迹:把毕生献给了南开和中国的现代教育,推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两袖清风、生活简朴、清廉自律的高尚品格等。然后联系现实,从正反面去分析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

窗中戏剧

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女人站住了。

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紧接着,小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采用误会的写作手法,讲述的是女人看到一位老人表演而发生误会的故事。题材偏又怪,而主题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B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这部分的描写,暗示女人能够看到老人的表演,较好地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女人在报警电话中之所以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是因为她看到老人在做倒立,担心老人在倒立过程中会出现意外情况。

D.敲门时没有人应,按门铃依然没有人应,原因是老人听力不好,又全神贯注地表演,逗对面楼上的孩子玩耍,并且离门较远。

E.本小说通过老人在窗前逗孩子玩的情节,主要突出了老人的孤独寂寞,同时也较好地表现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猜疑。

2.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小说中女人心理变化的过程。(6分)

3.小说是怎样刻画老人形象的?试指出两种手法,并作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1.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3.萧鼓追随春社近,            。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注: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民擅取            听:听任

B.天下传以为          式:格式

C.弼为相,守典故        典故:先例

D.帝虚位五起之          虚位:空着职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富弼王佐之才的一组是(3分)

少笃学,有大度

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

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

自弼立法简便周尽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弼自幼好学,才华出众。范仲淹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王佐才;晏殊在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在制科考试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B.富弼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在驿馆中招待使者,执政者未采纳此建议,而契丹却撤除宴乐,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隔占宋朝国土,富弼不顾朝臣的一致拦阻,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

(2)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通常情况下,以该国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区的界限,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它比领空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要大得多,根本不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一般来说,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防空识别区是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完全是一国的单方面行为。

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目标。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一方识别目标后,在实施G波道广播的同时,向军事最高当局通报情况,并加强雷达监控,同时立即提高防空导弹的警戒,命令空中待战的飞机前往这一区域,或者令地面战斗机做好拦截准备。通过对目标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和以往情报的进一步掌握,判断目标有无敌意。对于有无敌意的判断,通常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短,如果较短,并依照指令行动,即可以认为误入或者无害通过,不采取武力措施。二是如果停留时间过长,不听从全球通用G波道广播劝告,目标继续沿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且飞行速度没有变化,无意进入对方领空时,一般采用跟踪飞行的方法进行监视;如果对方飞机续航时间过长,通常采用轮换监视飞机批次的方式保持持续监视。三是目标不听从劝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对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敌意,即可在目标进入领空时按最高当局指令采取攻击手段,将目标击落或者迫降。 

1950年美国最早建立空中识别区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国、缅甸、土耳其、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建立了海上空中识别区。尽管各国和地区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范围、作为限制对象的航空器的种类、目的等内容不尽相同,但防空识别区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 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 成为国际法所默认的事实存在。

与其他建立了防空识别区的国家相比,日本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范围可以用霸道一词来形容。日本防空识别区是一个巨大的正五边形,其最西部距离中国大陆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中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呈重叠状态,西北部更是过分到距离俄罗斯海岸不足50公里。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向国民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其每年4次公布针对可能侵犯领空外国战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最近两年一直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出动次数在急升。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中国海军运8电子侦察机尚在东海中线以西飞行,日本就已出动战斗机进行近距离跟踪拍摄,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反潜巡逻机则在中线以西的中国东海油气田上空大摇大摆地盘旋着。

20131123,中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覆盖大部分东海海域,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中国通报飞行计划,对不配合识别或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 

1.下面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防空识别区是空中预警范围,这个范围是根据一个国家的空中防御需要而划定的,设立防空识别区不需要经过他国同意。

B.防空识别区不等于一个国家的领空,也不等于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它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

C.防空识别区设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防止他国飞机侵犯,提示或警告他国飞机不要误入或闯入防空识别区

D.防空识别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设立了海上空中识别区,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默认。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国际通行的原则是实施C波道广播同事通报军事最高当局,加强监控和警戒,命令飞机前往拦截。

B.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短,依照指令行动,从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及以往情报的掌握来判断,若无敌意可不采取武力措施。

C.对在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时间过长,不听劝告而继续沿外沿飞行,速度没有变化又无意进入己方领空的目标,一般跟踪飞行进行监视。

D.对于不听从劝告,航向直指己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有敌意的航空目标,在其进入领空时可根据指令将其击落或迫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防空识别区最早由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每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目的、范围、限制对象的种类等内容都不尽相同。

B.日本防空识别区划定的范围远要比其他国家更加霸道,距离我国大陆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我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重叠。

C.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它一方面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急升,一方面派巡逻机在中国海域上空盘旋。

D.我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我国通报飞行计划,对于保护我国领土和国家的主权安全意义重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