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①清和:农历四月。
1.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6分)
2.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死无所恨 恨:遗憾。
B.多所匡正 匡:辅助。
C.盖是纤介之愆 愆:过失。
D.亲案其罪 案:核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裴政善于断案的一组是(3分)
①簿案盈几,剖决如流 ②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 ③察情既敌,须以证定
④政数切谏,太子不纳 ⑤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 ⑥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3分)
A.裴政很有才干,被人们称赞。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文书案卷堆满桌子,能够迅速作出公正判断。
B.裴政断案公平,为人正直。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问,他分析事理,依据证人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C.裴政执法宽严适度,他允许死刑犯人的家属到狱中探望;对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马上揭发,对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则严惩不贷。
D.裴政刚直不阿,他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曾经多次遭到权臣的忌恨;后来因为直谏大子,被调出京城担任襄州总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
(2)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书画装裱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裱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不完善。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的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挂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的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方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就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专门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来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此,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裱糊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装裱样式更加完备,挂轴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明代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朝出现的“京裱”与“苏裱”一起成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书画装裱能够很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在繁荣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观赏。
1.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画装裱是一种特殊工艺,与书画创作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装裱浆糊的制作、防腐以及装裱用料的选择在我国很早就有文字记载。
B.两晋时代,书画装裱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不够完善;到了唐代,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装裱样式。
C.五代时期,虽然对大型绘画创作只能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但这一时期的书画装裱工艺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D.书画装裱很好地表现了书画的艺术魅力,不仅对书画的观赏和保存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传统文化的繁荣也有独特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南北朝的卷轴到唐代的挂轴和册页,再到宋代的“宣和装”手卷,明代的对联,这说明书画装裱的样式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B.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种装裱材料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C.明代江南地区文人画的发展促使“苏裱”兴起并广受推崇,可见,书画创作的繁荣对于书画装裱的发展和兴盛至关重要。
D.周嘉胄的《装潢志》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也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和明代都设立了专门装裱书画的机构,书画装裱得到了飞跃发展,可见,统治者的重视对书画装裱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B.书画装裱之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是因为地区不同,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各地区的装裱格调、工艺也有一定的差异。
C.清代出现的“京裱”和“苏裱”,一个以古朴庄重见长,一个以工艺精湛著称,二对书画装裱工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D.米芾以纸来托裱书画可以减少磨损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名画都是采取这种装裱方式完好保存至今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人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飞机上,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将你的观点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人民日报》的一则评论,请从中提取五个关键词语(可以是短语,但每个均不超过四个字)。(5分)
驱车上路,总能看到一些人的私家车贴着个性车贴。尽管给私家车贴车贴纯属个人行为,别人无权干涉,但是追新求异玩“过火”,就可能伤害公共文明。我们发现,有的张狂嚣张,其实是藐视道路交通法规;有的恶意挑逗,容易激化车主情绪,引发交通矛盾;有的噱头过足,会分散其他车主的注意力,增加了事故风险。车贴一方面是车主的调侃和自嘲,另一方面也显示审美情趣。相对于欧美悠久的汽车文明,我们的“车轮上的文明”还在襁褓之中。一个心灵高尚、文明礼貌的驾驶人,显然应该谨守公共文明的边界,不应该用不文明的车贴吸引人们眼球、对他人产生视觉污染。车流滚滚,谁都希望心情舒畅、顺顺当当,千万别让车贴辱没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