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错 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错  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有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幸福的错觉 我的子民们,幸福不在天涯,而在智者的心中。 ——《圣经•旧约》 河的此岸渴望着对岸的幸福,但河的彼岸却又渴望此岸的幸福——泰戈尔的短诗《错觉》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追求着隔岸的美丽,却忘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幸福。 在我看来,追求幸福本无非议,但若一味沉浸在追求的状态而忘记了享受幸福,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应该忘记那些飘渺的幸福,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动。 向往别人的幸福是愚蠢的。 舒婷的《神女峰》写道:“金龟子,仲夏梦,交织在一起,伫立江畔万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夜。”人人津津乐道于神女的传说,渴望那一份幸福,却没看到神女的叹息:光环下的她,何尝不渴望凡人之情!可惜,就连爱人的怀抱也只能是奢望。可见,幸福的双方各有苦衷,幸福背后也许是一场辛酸。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曾让我感动。百战百胜、纵横无敌的孙悟空人人羡慕,可是,面对挚友的死去,他无能为力,面对爱人的追问,他只能沉默——神性的代价是失去美好的感情。最终,驾着七彩祥云也只能看着爱人死于怀中;法力无边也只能享受一拥的离别。他,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幸福。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何必过分在意他人的幸福呢? 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睿智的。 自古以来,名利二字吸引无数人投入,成为人们的“幸福”所在,其实,这两字其实是在吞噬着人们的美好灵魂!有些智者深谙此理,于是跳出了红尘名利,寻得了真正的幸福。陶渊明布衣蔬食栖于田园,淡泊了喧哗,收获了宁静。林逋梅妻鹤子,悠然吟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仕途不顺,但他仍乐天知命,“从此不系舟,江海寄余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们都是聪明人,不随世俗,寻找自己的幸福,从而使得它们的生命无比厚实,精彩。 可惜,总有些人随波逐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一心向往别人的地位,却不肯从自身开始做起。总是绷紧了弦去关注别人,怕有一天会心碎的。 学会欣赏自己吧!你也有着别人羡慕的地方。尽情去挥洒你的人生激情,何愁得不到幸福!别人的,就由它去吧;你的生命由你自己创造,不要沉迷于幸福的错觉! 停止追梦吧!醒了,就该继续上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忘却对岸那道迷离的风景,踩着自己踏实的脚印,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吧。 【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解读 泰戈尔在小诗《错觉》中,巧妙刻画了河的此岸和彼岸“忽视自身拥有而互相歆羡对方不已”的生动形象,借此反映和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盲目艳羡别人而无端自卑自怨”的心理现象。从题目“错觉”可以看出,诗人无意彻底否定或批判谁,只是把这种现象客观地表现出来,引发读者的深层次思考,启迪世人客观冷静地对待自己与他人所拥有的优势,不必自添烦恼;进而树立自尊自信,给自己快乐和幸福感。 从诗歌里,我们也完全可以读出这么一层含义:幸福快乐的感觉来自于自己的平和心态,别人未必如你想象的那样幸福美好。我们有个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克服心理错觉,是让我们成熟起来的一门必修课。 2.文体选择 作文说明中提到“自定文体”,表明没有固定的文体限制。结合自己的审题立意,依据“最好表达”的原则,充分展示自己的精彩,这应该是应考的窍门。 无论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或是其他文体,都要注意文体特征,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3.立论角度与主题方向 在教材必修3《多思善辩,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这个作文专题里,有关于立论角度的训练,学生应该不陌生。读懂了题前材料(这首诗),立论或确定主题方向就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错觉的危害与对方的美。由于盲目歆羡对方(对手),增加了自己心理负担,减少了自己的快乐幸福感,这不是竞争与危机意识,而是缺乏自信的自卑表现。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国家,都要预防和克服这种盲目心态。而如果对方真的有值得向往和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当然不能妄自尊大,而应该甘当小学生了。 快乐幸福感。我们最大程度的幸福感不是盲目无知和自我陶醉,也不是夜郎自大,不思进取,而是冷静客观地对待自己生活(或者其他拥有)所建立起来的幸福感(满意度)自信。盲目歆羡对方而让自己减少甚至丧失快乐幸福感是一种人性的悲哀。正确把握盲目自满与充分自信的区分,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趋向更加精彩和幸福,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富强,才能使我们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自信与自知。自信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无处不在的,自信的重大意义也是深入人心的。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事例,完全可以具体诠释“应有的自信于学习、事业乃至人生的重要意义”;援引古今中外高度自信觉悟者的典型事例也能雄辩地说明自信于人生或国家的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俄国是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鞋子好不好,只有穿鞋的人知道。”这就是对于我们国家制度和治国方略的高度自知和自信。 克服心理错觉。当今中国社会是个国际化进程中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特别是社会透明度和言论自由度的提高,对国民接收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克服盲目相信、盲目跟风、盲目崇拜、妄自菲薄等诸多心理错觉和行为偏差刻不容缓! 写作提示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面对这类有一定思辨性的材料,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写议论文,所以,议论文肯定是此次考场作文的主角。 如何写好议论文?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整体构思: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选用哪些论据?如何使用论据?有人说先打个腹稿,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草拟一个“构思提纲”更好,那样可以有效控制因为紧张而产生的行文随意性。然后才是考虑和进行开头、结尾、语言把控的问题。根据历次作文判卷情况看,学生考试作文模式化倾向明显,比如论据的高度类似,结构的大致一样,语言表达上的所谓文采等等:这样的文章难以企望高分。作文确实有一定的套路,但是千万不能写成了“国标舞”;文采是学生语言修养的重点内容,但是一定不能追求没有严密逻辑思想的语言外壳;论证过程是议论文的核心,学生必须要弄清楚议论文中的“论证”不同于数理逻辑中的线性“证明”。根据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的实际情况,议论文备考重点应该突破审题和论据表述这两个瓶颈,只要老师做出“四两拨千斤”的示范性修改,大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增分效果。 本次作文选写记叙文也是很好写的,就是把审题得到的“思想主题”融合在具体的完整叙事中。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实:有的人遇事就发长篇大论,直抒己见;有的人任何时候都是让事实去说话,以行代言。所以,善于观察思考的学生完全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去完成议论文的说理任务。我们读过的小说、寓言故事,哪个不是大道理的载体,哪个不让我们读后击节称赞啊!当然,写好记叙文,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构思上“提纲”不可少,如文章中心、记叙要素、结构技巧、语言运用等,严防动笔后信马由缰而不可收拾;二是“自我警示”要有:如篇幅范围、人事真实性、情感事理的自然性等,努力写出“农家乐式”的清新文章;三是追求境界,力求突破自我,直指高分(相对和绝对)目标。近年来高考记叙文屡被鼓励,好的文章也被公布,选择写记叙文不是时髦问题,应该是明智之举。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318日,是刘和珍君遇害88周年纪念日。如果你参加此次纪念活动,请运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颂扬刘和珍君的文字,100字左右。(4分)

颂词: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仍以“平凡”开头另写两句话。要求比喻恰当,并使上下句的语意形成对比。(4分)

    平凡是一弯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

    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仿写: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介绍中提取出有关“国学”的四个关键词。(4分)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也有学者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中国国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既深且巨的学术派别,其主流被后世概括为“九流十家”。

关键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的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波光淡然冷静潮湿的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的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水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

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的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忽然的,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选自《文苑》2006年笫8期)

【注】梭罗(1817-1862),19世纪美国作家、思想家。《瓦尔登湖》是梭罗于1854年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于1845年至1847年在家乡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描述了他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本文从《瓦尔登湖》写起,以梭罗为线索贯穿全文,用细腻的笔法书写自己的感受,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B.作者在文中一再提到“梦”,这些梦,似乎是孤独的旅行者吟咏的悲凉的歌,传递给读者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C.文章引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海子的理想来衬托作者的理想,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强化了情感。

D.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出作者为自己能与棱罗等进行心灵对话而欣慰,为自己在这纷纭的尘世中仍能用文字表达心中的感动与疼痛而落泪。

E.文章以“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收束全文,具有照应文题,卒章显志的作用。

2.结合文章,简述你对文题“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含义的理解。(4分)

3.简析文中画线句子“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的所用手法与作用。(4分)

4.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棱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对于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修《醉翁亭记》)

5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凄凄不似向前声,                  。(白居易《琵琶行》)

7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