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①。比人心,山未险。

【注释】①飞廉: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

1.为突出天台山之险峻,曲中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分析。(4分)

2.此曲的主旨写什么?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主旨的?(4分)

 

1.一是生动的比喻,如以雪剑喻群峰峭拔尖削,以冰帘喻瀑布水柱高悬密集;(2分)二是动静结合,除山水这些主体外,还通过哀猿、杜鹃的声音写人的心理感受,显得有声有色。(2分) 2.比主旨是表现人心险恶,揭露社会的黑暗。(2分)作者先极力表现山势险峻,在结句一笔宕开,有力地衬托了人世间更加险恶。(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作“天台瀑布寺”,写的实为登寺之所见。从曲中“血华啼杜宇”句,可知时节已是春天,但作者找不见半丝温馨之意,占据他心头的感受就是一个“险”字。本曲描写山景,就从多方位表现了这一“险”字的内涵。 第一、二两句对仗中,“绝”、“攒”、“悬”、“挂”都是动词,每句的后三字又是前三字的再现与说明。天台由八座主山组成,各山又有多座峰头,瀑布寺正临华顶山,所能望见的“顶峰”也不止一处。“绝顶峰”,含有目力搜寻至尽处之意,也就是顶峰之顶。时虽值春,峰顶却依然积雪皑皑,顶尖如铓,作者形象地将其比喻为“雪剑”。一个“攒”字,既表现了积雪的紧束峰尖,又表现了群峰齐耸的集体态势,一字两用,余字难以代替。“崖水”指著名的天台石梁瀑布,高三十余丈,诗人先强调它“悬”的特色,然后又用“挂冰帘”加以形象化,“冰帘”一喻,形、色、气势、寒意,俱在其中。“绝”、“攒”、“悬”、“挂”,还起到了化静为动的作用,若将“绝顶”、“悬崖”按照平时复合词的方式连读,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两句分别显示山景之高与奇之险。 第三句写到山顶林中的猴群,一句之中兼及它们倚树、哀啼、嬉动的三种情态。由于树木高耸入云,所以群猴仿佛在“云尖”上活动。这一笔虽再一次涉现了“高”,但从“倚”、“哀”、“弄”的意象中,更添出了令人不安的悸动之感。将这两方面的感觉综合在一起,即是素常所说的“危”字了。 第五句的“血华”是指山上鲜红的树花,但作者有意将它与啼叫的杜鹃鸟安排在一起,遂使“杜鹃啼血”的印象占据了句境。同样,第六句中的“阴洞”本意只是背阴的岩洞,作品加上“吼飞廉”三字,狂风的肆虐便令人不寒而栗。这两句都表现出强烈的声音效果,前句“凄”,后句“寒”,又构成了“险”字的新内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 此曲写天台瀑布的壮观,突出天台的高险,并连类取譬,针砭世情,将写景和讽世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独出一格。笔势峭拔雄健,景观瑰奇,针砭有力。末句画龙点睛,振起全篇,近乎词中豪放一派。 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借山势之险恶抒写人心更险恶,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心  术(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縋(zhuì)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而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长短,吾抗而暴(pú)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              瞬:眨眼

B.凡兵义                        上:崇尚

C.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也    殆:危险

D兵而寝                        据:靠着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心术”具体内容的一组是(    )(3分)

①用人不尽其所欲为;②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③一战而胜,不可用矣;④知理而后可以举兵;⑤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⑥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全篇有一条主线相贯,每节各有妙用。一、二节论治心,三、四节论养士,五、六节论审势,七、八节论守备,而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B.作者认为,战争的正义性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义的战争,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是不利的;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只有士气旺盛,才能百战不殆。

C.文章阐述了智和愚、理和势、忍和勇、静和动、长和短、尝(试)敌和自尝等众多对立因素的关系,对战争中的问题,作者从矛盾双方着眼去思索,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D.本文给人以跌宕顿挫之感,得力于文中大量整句的熟练运用。这些整句,不仅音韵铿锵,气势不凡,而且是极富哲理的警句,语言精练,内涵丰富,为文章增色不少。

4.请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3分)

2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3分)

3尺箠当猛虎,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9处)(3分)

梁 丘 据 谓 晏 子 曰 吾 至 死 不 及 夫 子 矣 晏 子 曰 婴 闻 之 为 者 常 成 行 者 常 至 婴 非 有 异 与 人 也 常 为 而 不 置 常 行 而 不 休 者 故 难 及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将古本《大学》中的“亲民”改为“新民”:“亲,当作新。”朱子有云:“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就朱子看来,“明德”就是人的本体,是全善的。但人就其现实的存在来说,则存在“为气禀所拘”和“为人欲所蔽”的问题。故本体“明德”存在“有时而昏”的情况,需要做“明”之功以“复其初”,即“明明德”。“学者”完成“明明德”之后,则又需要“推己及人”。这就从“明明德”转向了“在新民”,使民也在学者的教化下去完成德性的复归,复其本性之初的“明德”状态。朱子在这里诠释的关键是由“旧”转向“新”,或者说是回归“新”的问题。所谓“旧”,就是指“为气禀所拘”和“为人欲所蔽”的不合理状态;而“新”自然是指在学者推己及人的教化下民众回归到本然的“明德”之初的全善的理想状态。总之,教化是朱子的“新民”思想的核心,即“学者”对“民”的教而化之。

与朱子的“新本”《大学》主“新民”不同,王阳明则主古本的“亲民”。阳明反对朱子的“新民”而主“亲民”,最重要的理由是他认为“说‘亲民’便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所谓“偏”,是指朱子偏重于“教”的一面,而忽视“养”之一面,而说“亲民”,本身就包含了“教”“养”两个方面。换言之,“教”“养”都统一于“亲民”中。在教养关系上,阳明主张的是教养合一,而这个合一之“一”就是“亲民”。或者可以说,即使单就“新民”之“教”来说,也不能脱离“亲民”的根本宗旨。如果只讲“新民”,就是一种“偏”见。这种“偏”,不仅是教养关系的“偏”,还可能“偏”离儒家教化的根本宗旨,而儒家教化的根本宗旨就是“亲民”。另外,阳明的“亲民”,还体现了他对“民”的恻隐仁爱和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怀。这可以通过阳明“万物一体”的道德境界得到说明。“万物一体”是宋明儒者共同的追求,阳明对此的理解是“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所谓的“万物一体”,基本内涵就是对生民之困苦荼毒感同身受的体会与同情,是把生民之疾痛等同于自我之疾痛的一体感通。而从阳明的“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的观点来看,“亲民”正是“万物一体”精神的具体运用与表现。“亲民”所体现的也正是对生民之困苦荼毒感同身受的一体感通之仁。总的来说,阳明的“亲民”,蕴含的是他在教养关系上的中正理解,体现了他对民众一体感通的仁者关怀,是他对民众疾苦感同身受的思想表现。

1.下列有关“亲民”与“新民”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亲民”思想包含“教”“养”两个方面且二者合一,统一于儒家教化的根本宗旨,即“亲民”。

B.“亲民”的基本内涵是对生民之困苦荼毒感同身受的体会与同情,是把生民之疾痛等同于自我之疾痛的一体感通。

C.“新民”思想强调“学者”对“民”的教而化之,使“民”本性之初的“明德”得以恢复。

D.“新民”思想是基于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为气禀所拘”和“为人欲所蔽”的问题而提出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朱熹看来,“明德”是人的本体,“明明德”就是“民”通过做“明”之功来恢复其因“有时而昏”而暂时被“拘”“蔽”的人之本性。

B.“新民”的关键是由“旧”转向“新”,即从“为气禀所拘”和“为人欲所蔽”的不合理状态回归到本然的“明德”之初的全善的理想状态。

C.朱熹的“新民”思想过于强调对民众的教化,而偏忽了“养”的一面;王阳明的“亲民”思想则很好地将“教”“养”统一了起来。

D.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既分析了“新民”“亲民”两种思想的不同,又归纳了它们的本质特点是儒家的“仁爱”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学者不仅要完成“明德”的自我内化,还应该“推己及人”,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他人。

B.“新民”之“教”如果不脱离“亲民”的根本宗旨,就不会偏离儒家教化的根本宗旨。

C.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解决民生疾苦,这是“新民”与“亲民”思想的现实要义。

D.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其提升思想素质,这符合“新民”思想的内在要求。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他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之一。

B.《家》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典型,做了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包括参加学生运动,逃婚,以及最终从家中出走等。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如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罗洛的轻薄。

D.哈姆雷特是个有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是他对乔特鲁德的精炼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正能量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的人才带有正能量;而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多做善事能增加这一能量场。

B.冯小刚透露,有意以电影的手法,用一个主题将歌舞节目贯穿于“春晚”之中,最终将一部“综艺电影”在大年夜呈现给观众。

C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发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这些改革措施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D.爱和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着善良的因素,拥有爱心的人,对人对事的情感往往是温和的,善良的。这种温和善良的爱心拒绝残暴,维护美好,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邪恶的人感化。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3分)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玉器收藏的      越来越盛,人们不仅喜欢佩戴、把玩玉器,还把玉器收藏作为一项投资。一些玉器商人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仿制古玉器,

     玉器收藏爱好者,以达到谋取暴利的目的,          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       

的局面。

A.风气    蒙骗    因而    鱼目混珠

B.风俗    蒙骗    进而    鱼龙混杂

C.风俗    诱骗    进而    鱼目混珠

D.风气    诱骗    因而    鱼龙混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