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晋厉公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胥童谓厉公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晋厉公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胥童谓厉公曰:必先杀三郄。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公曰:诺。乃使长鱼矫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于是厉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杀之。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及也。

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于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立有间,再三言。李悝趋进曰: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王曰:仲虺有言,不谷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曰: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之,其可乎!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巨。”“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赵简子沉鸾徼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理督责于其臣矣。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选自《吕氏春秋·骄恣篇》,略有删减)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虺有言,不谷之说:通,喜欢。

B.而君独之伐:攻伐,攻打。

C.箴谏不可不熟:仔细考虑。

D.宣王春居,几为天下笑矣微:无,没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君王在明辨他人的谏议后所产生的行为表现的一组是(3分)

晋厉公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楚庄王退朝而有忧色寡人请今止之

(齐宣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赵简子沉鸾徼于河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辑录了几则君王与大臣之间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君王要戒骄恣,明辨大臣忠直与否。

B.魏武侯起初很自负,认为自己比臣属高明,后在李悝的劝谏下,才更加懂得了当君主的原则。

C.齐宣王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三年还未完工,其他大臣都不敢进谏劝阻,只有春居不顾及齐宣王的颜面而直言进谏,从而阻止齐宣王继续建造。

D.赵简子对臣子要求很严,对鸾徼这样只会一味让君王沉湎于享乐的大臣予以严惩,把他沉入河中。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3分)

2)是长吾过而绌善也。(3分)

3)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3分)

 

1.B 2.B 3.C 4.(1)诸侯们没有谁援救他,百姓们没有人哀怜他。(3分,“莫”、宾语前置及句意各1分) (2)这是助长我的过错、磨灭我的长处啊。(3分,“长”、“绌”及判断句式各1分) (3)对自己的臣子依照原则审察责求,那么国君就可以跟他(他们或臣子)一起为善(做好事),而不会跟他一起为非(做坏事)。(3分,介词结构后置“督责於其臣”、省略句“可与(之)”及大意各1分 )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实词翻译必须结合原文上下语境来分析。根据原文“这就是成就霸王之业的人所忧虑的,可是您却偏偏自夸”,“伐”在这里解释为“夸耀”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晋厉公听信谗言,不是“明辨”。 ③楚庄王退朝而有忧色,不是在听取劝谏后的行为。⑥赵简子自己明辨大臣忠直与否,文中未涉及听取他人的言论或谏议。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第3段内容,“春居不顾及齐宣王的颜面而直言”错,春居是循循善诱,是讽谏,而非直言。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1)是宾语前置句,应为“诸侯莫救之,百姓莫哀之”,莫翻译为没有的意思(2)“……也”判断句的标志,“长”译为助长,“绌”是磨灭的意思(3)介词结构后置“督责于其臣”,应为“于其臣以理督责”、省略句“可与(之)”,“善”作名词。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晋厉公想把他的大臣们都除掉,提拔他身边的人为官。胥童对厉公说。“一定要先杀掉三个姓郄的。他们家族大,对公室有很多怨恨,除掉大家族,就不会威逼公室了。”厉公说;“好吧。”于是就派长鱼矫在朝廷上杀死了郄犨、郄锜、郄至,陈列他们的尸体示众。接着厉公到匠丽氏那里游乐,栾书,中行偃劫持并囚禁了他。诸侯们没有谁援救他,百姓们没有人哀怜他。过了三个月,就把他杀死了。君主的弊病,在于只知道(自己)能危害别人,却不知道(如果)所害的人是不该害的反而会自己遭殃。 魏武侯谋划事情总是很得当,有一次他在朝廷中捋袖伸臂大声说:“大夫们的谋虑,没有人赶得上我了。”只站了一会儿,这句话就说了好几遍。李悝快步走上前说:“从前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成就了很大功业,退朝以后却面有忧色。身边的人说:‘大王您成就了很大的功业,退朝以后却面有忧色,请问这是什幺原因?’庄王说:‘仲虺有话,我很喜欢。(他)说:“诸侯的品德,能为自己选取老师的,就会称王天下;能为自己选取朋友的,就会保存自身;所选取的人不如自己的,就会灭亡。”如今凭着我这样不贤德,臣子们的谋划,又都赶不上我,我大概要灭亡了吧!’”(李悝接着又)说道:“这就是成就霸王之业的人所忧虑的,可是您却偏偏自夸,那怎么可以呢?”武侯说:“你说的好。”(从此以后)武侯更加懂得了当君主的原则。 齐宣王修建大宫室,规模之大超过了一百亩,堂上设置三百座门。凭着齐国选样的大国,修建了三年还没有能修建成。臣子们没有人敢劝阻齐王。春居对宣王说:“楚王抛弃了先王的礼乐,音乐因此变得轻浮了,请问楚国算是有贤明君主吗?”宣王说;“没有贤明君主。”春居说:“所谓的贤臣数以千计,却没有人敢劝谏,请问楚国算有贤臣吗?”宣王说:“没有贤臣。”春居说:“如今您修建大宫室,宫室之大超过了一百亩,堂上设置三百座门。凭着齐国这样的大国,修建了三年仍不能够修建成。臣子们没有人敢劝阻,请问您算是有贤臣吗?”宣王说;“没有贤臣。”春居说:“请您允许我离开吧!”说完就快步走出去。宣王说;“春子!春子!回!为什么这么晚才劝阻我呢?请允许我现在就停止修建宫室。”赶紧召记事的官员说:“写上!我不贤德,喜欢修建大宫室。春子阻止了我。”对于劝谏,不可不认真考虑。宣王如果没有春居,几乎要被天下人耻笑了。 赵简子把鸾徼沉没到黄河里,说;“我曾经爱好音乐女色,鸾徼就给我弄;我曾经爱好宫室台榭,鸾徼就给我修建;我曾经爱好良马和好驭手,鸾徼就给我找。如今我爱好贤士六年了,可鸾徼不曾举荐过一个人。这是助长我的过错而磨灭我的长处啊。”所以象简子这样的人,是能严格地依照原则审察责求自己的臣子了。对自己的臣子依照原则审察责求,那么国君就可以跟他一起为善,而不会跟他一起为非;可以跟他一起做正直的事,而不可以跟他一起做邪曲的事。这是夏商周三代的美好教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众文化时代文学批评走向个性化

吴琪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市场化原则和消费主义的普及,精英文化日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大众文化的流行。这种文化观念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的最重要之处在于,破除了精英文化高贵血统的一枝独秀,并赋予大众文化经验和价值的话语以合法性。大众文化并非是乌合之众享用的文化,而是大众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负载并传达个人生命体验和文化价值的活化石。

作为消费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类型,大众文化兼具商业生产和文化传播的双重属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多元复合的价值因子和美学质素。作为商品生产,大众文化必须严格遵循商品的生产逻辑和消费伦理,物质主义遂成为大众文化无法剥离的价值诉求。而作为文化产业,大众文化又必须成为负载大众感性经验和理性意识的文化母体,进而在塑造大众文化习俗和文化心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大众文化的转向与文化观念的变革,在改变时代人文精神的同时,必然引起文学话语和批评观念的变革。过去,文学一直被视为高雅文明的化身,它集真、善、美于一身。文学是文明社会的伟大的传统,文学以诗性话语重构生命的形式,以理性之真、情感之美和伦理之善的方式塑造国民性。现代性文学更是被赋予审美自治的权力光晕。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与结构,生成自己的本质——文学性。文学引领人性走向美与自由的圣殿。然而,随着大众文化转向与文化观念的变革,文学不再拘泥于原有的领地,而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大众社会的市场法则与消费文化的游戏规则,在改变文学的文化地基的同时,也彻底置换了现代性的文学遗传密码。文学开始与市场联姻,与消费媾和,与爱欲狂欢。文学不只是表征领域里花团锦簇的葳蕤,它也成为娱乐世界风尘不羁的浪漫。文学既沿袭体制的命脉,传承文明的血统,又追赶时代经验的步伐,迎合大众感性的一晌贪欢。文学不再专注于纸媒的书写空间,反而同电子媒介喜结连理,分娩出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短信文学等新的文学样态。文学的泛化与扩容,文学审美经验的变异,最终祛除了现代性赋予文学的审美本质主义迷魅。文学曾经风华绝代,而今却洗尽铅华。这是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必然的命运,也是历史为人性写就的最平凡传奇。

文学经验与文学观念的改变,必然带文学批评方法的革新。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之下,文学批评不再把文学性视为文学唯一的美学质素,而是转向丰富多元的文化性。这也就意味着,文学批评将不再拘泥于审美批评的话语属地,而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个性化。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倡导多元、民主、宽容与综合的批评意识,反对精英话语的美学独裁与理论独白。个性化的文学批评,要求以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主义姿态介入文学的文本肌理,最大限度实现文学的价值阅读、文化理解和意义阐释。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关注文学多层面、多雏度的存在状态与话语症候,由内而外地开释出文学活动中无限量的文化韵味。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并非是如某些学者所言的泛文化研究,它追求个体在文本阅读中审美同情与文化批判的辩证耦舍。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同样不失为人性通往文化救赎的审美历险。当然,作为一种方法学和话语范式,个性化的文学批评,还亟待理论的深入反思和实践的不断检视。(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6

1.下列对大众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市场化原则和消费主义的普及,大众文化流行起,从而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一枝独秀。

B.大众文化负载并传达了大众在日常生活世界中个人生命体验和文化价值,并不是乌合之众享用的文化。

C.大众文化必须严格遵循商品的生产逻辑和消费伦理,所以大众文化具有商业生产的属性。

D.大众文化必须负载大众感性经验和理性意识,塑造大众文化习俗和文化心理,所以大众文化具有文化传播的属性。

2.下列对文学的发展变革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过去,文学一直被视为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高雅文明。随着大众文化的流行,现在,文学成为融市场、消费、爱欲为一体的娱乐世界风尘不羁的浪漫。

B.过去,文学是文明社会的伟大的传统,引领人性走向美与自由的圣殿。现在,文学更注重追赶时代经验的步伐,迎合大众感性的一晌贪欢。

C.过去,文学尤其是现代性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与结构,生成自己的文学性本质,可谓风华绝代。现在,文学已经泛化与扩容,祛除了现代性赋予文学的审美本质主义迷魅,可谓洗尽铅华。

D.过去,文学拘泥于纸媒的书写空间,样态固化。现在,文学样态全新,同电子媒介喜结连理,呈现的都是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短信文学等崭新的文学样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英文化追求把文学性视为文学唯一的美学质素,赋予现代性文学审美自治的权力光晕。

B.大众文化的流行,使得文学经验与文学观念也发生改变,进而带文学批评方法的革新。

C.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之下,文学批评不可避免地走向个性化,反对精英话语的美学独裁与理论独白。

D.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关注文学多层面、多维度的存在状态与话语症候,将推动中国文化沿着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泛文化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寡人之于国也》以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讽谏梁惠王要施仁政于民,还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仁政措施。

B.《庖丁解牛》是一篇代表庄子思想的寓言。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里的,指的是古代君子所追求的崇高的道德修养。

C.鲁迅在小说《药》中写了两个悲剧,一个是华小栓之死,另一个是革命者夏瑜之死。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还用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治病,从而揭示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D.《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自认为最好的小说,文中死去的小偷的母亲在世人面前极为镇静,她身上的那种超越道德伦理的母爱打动了神父,也打动了读者。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82岁的女作家艾丽斯·门罗,之前不为外人所知,并非因为她的作品不好,很大原因是因为她一贯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只顾埋头写作。

B.德国总理默克尔严肃重申,德国对纳粹犯下的罪行负有永久责任。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勇气,不但不反省,而且否定战争罪行,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起码道德。

C.千百年,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共同理想,熔铸了中华民族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

D.维持台湾与大陆都在一中框架下,以避免战争,这才是台湾人民最大的利益与福祉。如果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浮躁到烦躁,从拒绝阅读到教养缺失,甚至某些地方焚琴煮鹤的决策,以及社会戾气的四处游走,都和全民阅读的式微有或远或近的因果关系。

B.春节期间到基层走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如期铺开,但存在两张皮现象:活动已启动,群众却不知情,成了上下不对称的应景工程。

C.一些明星大腕走马灯似地频频亮相,出没于全国每年数以千百计的豪华晚会。纵使最初还有那么点热情,也经不起疲于奔命的一再稀释。

D.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基层,关键是下真力、出实招、见实效,少些回比划的雕虫小技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狭隘    博奕    核威慑    醍醐灌顶

B.范文    媚俗    有内含    语焉不详

C.法码    虚拟    掉书袋    挑肥拣瘦

D.韬略    讹诈    撒手锏    饮鸩止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