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三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三教,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

B.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严酷,因其低氧而被认为是人类居住的最极端环境之一。人类何时开始登上这片荒原,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争议和关注的焦点。

C.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较强的城市融入意愿,但职业技能、收入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限制,总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如愿以偿地“留城”,还是需要回到农村。

D.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创作与传播从未离开技术的支持,而且,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红楼梦》等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

 

A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B语序不当,“争议和关注”应该调换语序,注意并列词语的先后逻辑顺序,搭配不当“青藏高原”和“;C不合逻辑,前面是“不能如愿以偿”,后面是“需要”,前后矛盾,应为“被迫”,成分残缺,“职业技能”前加“因为”;D不合逻辑,前后句应该是转折的关系,中间用“而且”连接是递进,应为“但是”。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张惶    部署    一炷香    却之不恭

B.矍铄    作祟    天然气    出奇致胜

C.胁从    起迄    文绉绉    一筹莫展

D.浮浅    编纂    拉拉队    理屈词穷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针jiǔ)    丑(guǐ) zǎn    尺天涯(chǐ)

B开(zhāo样(mú)    泣(chuò)  附会(qiǎng

C克(jiā)    车(yùn)    源(sù)    病入膏huāng

D.付zǐ)    案(dàng)    奉(gōng令人舌(zé)

 

查看答案

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的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将小小的汉堡做到世界各国的人都爱吃,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将一瓶汽水卖到世界各地去,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将英语培训班做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就是新东方。

阅读这则材料,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新闻内容,完成题目。(12分)

①“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各类关于雾霾的段子近期在网上广为流传。环保部专家认为,中国接下来将进入雾霾高发期。目前我国正在经历发达国家二三十年前的阶段,即由于城市化过程发展和城市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区域性的雾霾高发。假如城市的污染治理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留下足够的通道,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局面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②“雾霾天”、“PM25”、“爆表”,刚刚过去的2013年,这些与空气质量有关的专业词汇在中华大地得以迅速普及。如果说2013年年初雾霾还是北京的专利,那么年底的那场蔓延全国的雾霾则让更多人领教了其威力。度假天堂海南岛也未能幸免。连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治霾”成为会上最重要的议题。118日,北京人代会分组讨论中,旁听的北京市长王安顺透露,自己已向国务院立下治霾“生死状”,保证在2017年前实现空气污染治理目标,国务院领导则开玩笑称完不成任务就“提头来见”。

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研究所主任宋国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可以说,现在的雾霾问题就是地方环保局不作为造成的。现在空气质量信息和企业污染排放信息数据缺失现象非常严重。没有数据,很多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和雾霾相关的就是排放,而目前在我国技术上是可以实现达标排放的。”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2.请针对主要新闻事实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9分)

 

查看答案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跨栏高手

[马来西亚]张依苹

小时候随母亲上街,母子俩总会比同时出门的邻居早到菜市场。我们从不顺着大路走,更不爱用斑马线和天桥。母亲最是会打算。

“喏,从这边到那边,至少得走一分钟。阿弟呀!你手脚灵巧,从栏杆爬过去得了!”她自己也应声跨了过去。母亲每天总忙得漏吃一二顿饭,也就比一般中年妇女轻盈,加上“训练有素”,手一撑,跳过及腰的围栏,根本易如等闲。孩子们渐渐长大,父亲的生意开始赚得多,家里生活水准大大提高,也就买起汽车来。母亲不再走路上街,当然也没再表演“跨栏”。我念小学,一直到初中,年幼时过马路的习惯还保留着。就在中四那年,同学广生被车撞得脚骨碎裂,听说是从街上的围栏跳下来时给货车碰到。结果,锯了一边脚,每天倚着拐杖。自此,我对“跨栏”敬而远之。近年,自己加入有车阶级行列,不知不觉对街上的“爬栏”、“跨栏”高手起了恶感。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忽地窜出一个人影,来个紧急煞车,不禁憋了一肚子气,不停下来么,难不成搞出第二个广生来!街上永远不乏此道中人。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略笨重的中年人,初出茅庐的儿童,老当益壮的老年人,围栏周遭一直都是热闹的。母亲已届不惑之数,身子日形瘦小,简直皮肉见骨,精神更是一年比一年差,医生说,必须做些轻便的运动。那天,带母亲上街散步,她见到围栏对面一间药铺,嘴里念着:“阿弟,我去前面买些参。”

说罢手已扶住栏杆。我忙阻止:“阿妈,走那边吧!”到底人老了,没能翻过去,我倒松了一口气。不经意地眼光飘到远处的围栏。一个残废者正靠着围栏休息,然后缓缓把拐杖放到另一面栏,吃力地压着围栏的横柱,把身体一弹,过去了,重新拿起拐杖,支在腋下,一跛一跛地横过马路。我转回头,母亲正小心地钻过围栏的空隙。啊!清瘦了的母亲竟能穿过半尺宽的栏格。何时,方才越栏的跛子已走至我们旁边。我下意识地看他一下,他的眼睛居然也盯着我。我不由得多看他一眼,脑海忽地闪出一个名字……“广生!”

1.谈谈本文是如何描写“母亲”这个形象的。(6分)

2.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主旨感情?(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