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砥砺 麦杆 徇私舞弊 名宿(sù) 厉兵秣马(mù)
B.飞碟 疏浚 突如奇来 挟制(xié) 蔫头耷脑(yān)
C.平添 算账 厉行节约 河蚌(bàng) 年高德劭(shào)
D.硫璃 称颂 关怀备至 解剖(pāo) 火中取栗(l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其中一个是3岁的孩子,他在被妈妈使劲拽走时还不停地回头看。实际上,这名男子是约夏•贝尔(Joshua David Bell),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用同样的45分钟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根据上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题目。(12分)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日:“无以为①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入虽欲自绝②,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③。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④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⑤已矣。”(《论语。述而》)
子曰:“当⑥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注】①无以为:犹言“无用为此”。②自绝:白行断绝与对方的关系。③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④抑:不过。⑤云尔:如此罢了。⑥当:遇到。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孔子子在弟子心中的形象以及孔子的自我评价。(6分)
2.从孔子和其弟子的师生关系来看,你觉得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就师生关系简要谈谈你的认识。(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灯塔看守人(节选)
【波兰】 显克维支
长列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地从黑暗中翻滚出来,咆哮着一直扑奔到岛脚下,于是喷溅着泡沫的浪脊,在灯光中闪耀着红光,也看得清了。潮水愈涨愈高,淹没了沙礁。大洋的神秘堂堕堕,清晰地传来,愈加响朗,有时像大炮轰发,有时像森林呼啸,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有时又完全寂静。既而老人的耳朵里,听到了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终于海风大起,吹散了浓雾,但却带来了许多破碎的黑云,把月亮都遮没了。西风越吹越紧,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水花直舐着基墙。这是有一场风暴在远处开始发作了。昏黑而纷乱的海面上,有几点绿色的灯光正在船桅上闪烁。这些绿点儿正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摇不定。史卡汶思基走下塔顶,回到自己的卧室里。
风暴开始在咆哮了。在塔外,船里的人正在与夜、黑暗及浪涛相斗争;而塔内却是安逸与平静。便是风暴的吼声也不能侵入这坚厚的墙壁,只有单调划一的时钟滴答声,在诱使这个疲倦的老入颓然入梦。【注】《灯塔看守人》讲述的是一个波兰籍老兵史卡汶思基的故事。他年轻时当雇佣兵,得到过几个国家的勋章。退役后,在世界各地流浪一一在澳洲淘过金,在非洲挖过钻石,在美国经营过农场,在巴西与土著做过生意,还做过水手,当过渔师,开过雪茄烟厂。他刚毅正直、肯于吃苦,但命运仿佛时时都在和他作对,他从来没有成功过,没有赚到安度晚年的资本。他实在是太累了,需要找一个停泊的港湾。灯塔看守人这一差使,在别人看来,“差不多就等于一个囚犯”的工作,但却强烈地吸引了他。
1.请概要赏析文中的画线部分。(4分)
2.在这篇小说(节选部分)中,“场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故乡二题
刘长春
找不到田野
①我的老家在浙东南的一个小镇上。小镇周围便是望不到边的田野。几十年来,我从小镇走出,走过田野,走过城市,走过世界上许多的地方。
②夏秋之交,我远涉重洋,到大洋彼岸的一个国家访问。失眠之夜,明月在天,照着失眠的我。望着明月,想着家乡。所以,一回来就急切地挈妇将雏踏上回故乡的路。行李甫落,与上初三的孩子说:走,去看田野。”
③出门往东过几个铺面折北就有一座拱形石桥,桥上可以望见老家后门。记得过桥就有两株古樟,它们经历过多少世纪的风霜雨雪,我不知道,但我记得,儿时是须得三人牵手才能合围树干的。古樟苍劲挺直,枝桠勃发着生命的灿烂,精力旺盛地向天空四周伸展,覆盖人家,覆盖小河……那记录过春雨夏阳秋霜冬雪与鸟鸣虫唱水韵桥情的两株古樟呢?
④记得,过小桥往北直行走出镇子就可以望见田野,沿河间于田土中有十来口河塘,塘中养鱼、种莲、植菱,岸边散落开桃李梨杏。阳春三月,这河塘,这田野,油菜花豌豆花、蓝草籽花紫云英花、桃花李花梨花杏花……穿行在这花的海洋,快活美丽了多少个年少的日子。入夏,娇媚了河塘,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蛙鼓虫鸣,一阵喧闹厂一阵沉寂。秋天,放一只澡盆于塘中,人坐其间,以手当桨,晃悠悠,采红菱……那是一幅幅四时交替的乡情风俗画啊。
⑤可是,情依旧而景全非。河塘不见了,桃李梨杏不见了,竹篱茅舍不见了……中式西式不中不西式的楼盘和闲置撂荒的土地,延伸到了视野尽头。
⑥一路上,我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说着小镇的过去,一一一过去的河塘,过去的田野,过去的物产,过去的风情……
⑦当孩子一声“田野呢”让我从温馨的怀旧中走出,我茫煞若失地对孩子说:
⑧我找不到原来的田野了,找不到了!
那条小河
①老家屋后有一条小河。
②河水从大山深处流来,像一条飘带似的由西往东从镇中蜿蜒而过。小河两侧十里长街,临河而居十万人家。沿河一色二三层的木结构楼房,参差错落,平平仄仄。河上横卧着许多石拱桥,桥上黄发垂髫、蓝衫红袄,都一律倒映在河中。河岸点缀着桃红柳绿,河中流动着灯影桨声,水面飘荡着清月明霞……读了一点书后,觉得这小桥流水,就成了唐诗宋词。
③长街上十万人家吃的用的都是小河的水。晨雾中洗菜,灯影里捣衣,黄昏时游泳,一河欢笑一河歌,也都是别样的风情画呢。
④天刚启明,家家根据梆子铁绰的不同声响,将泔水和便溺提出去交给专门收拾的人,一车车拉向郊外拉向田野。同用一河水的十万人家小心呵护着小河,小河以其自净能力回报十万人家。
⑤年年冬天枯水季节,镇上为头的一组织,每家每户或出钱或出力,十万人家疏浚河床,来年春天、河又是莹莹亮亮,一天天漫上一级级石阶,招呼十万人家。
⑥小河,就这样清洌洌地流过了多少世纪。
⑦离家二十年,当我回到小河边,我的眼,涩了。小河窄了,浅了。才是仲秋,小河也干瘪着身子,不再丰满。我的街坊乡邻啊,如何就不再呵护小河了呢?T水道的污水向小河排放,烂菜残羹向小河倾倒,废物破瓶向小河抛掷,小河发黑了,变臭了。
⑧我的梦魂萦绕的小河呢?我的可以照出石拱桥弧线,可以照出乌篷船倒影,可以照出浣衣女娇容的小河呢?我的一河欢笑一河歌、十里小河十里画的小河呢?
⑨……
⑩生活一天天走向未来,也就一天天走向历史?
(选自《名家雅谈》丛书,有删改)
1.简要阐述两处标点符号在文中的表现作用。(4分)
(1)《找不到田野》文末“找不到了”后面所带的感叹号。
(2)《那条小河》第⑨自然段的省略号。
2.《找不到田野》写田野,为何第③自然段却写古樟,有何表达意图?(5分)
3.《那条小河》第②自然段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请选三例作简要赏析。(6分)
4.探究作者在《故乡二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