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颡(sāng):额头。

1.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3分)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理解。(9分)

 

1.围绕人性问题,(1分)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 2.孟子以水为喻,认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出于天性的。而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或是被私欲所蒙蔽。(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所以人应该保持仁义、放弃私利,以维护自己的天性。) 【解析】 1. 试题分析: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这是本文段的中心句,孟子是以“水之就下”来比喻人性向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解本题时可以赞同“人性本善”,但也可以反对。比如荀子就认为“人性本恶”。可以从人的先天性、后天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自己的观点。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

昨天,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从今天起至1028公开征求意见。记者获悉,本市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文理同卷)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中考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英语卷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

1.请为这条新闻拟定一个标题。(3分)

2.新闻甫出,议论纷纷。请你也就新闻的焦点问题发表看法,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新闻短评。(9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麦 香   

叶青才

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

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

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

我径直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我好久没有置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像玫瑰里拌入了糖,还有点淡酒的余味。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胀,抽芽,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香。

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身子骨似乎依然坚实,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的皱纹。他的纹路粗了,深了,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人一老,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我想到我不要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

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种利索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剪除枯老的茶株,砍掉高高的茶桩,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他眼疾手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出连贯的破绽。那些他亲手种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这种活力与肤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的麦子,走过了嗞嗞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暮年。

在乡下时,我也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在那种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息,它一点点渗透到我的鼻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地把住了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将我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最切实的部分。现在想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椹,它们其实结不了什么果实,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

真正的麦香总是与镰刀在一起,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在一起不久,荣伯新剪的茶棵又将长出青幽幽的茶叶来,把大片萎黄的麦子衬托得分外衰老。然而,整个村子在这时才激动起来,就像荣伯在黎明俯身于麦地一样,天空晴朗而高远,大地芬芳而宽阔。当青春的梦幻醒来,我发现,一个距离大地最近的人就是一把镰刀或扁担,一声动情的呼喝就是一阵麦浪或槐风。时节正值端午,太阳正在背脊之上,村庄正在麦香之中,而我正在麦粒之外。

那时,成熟的麦子香气四溢,倘若旁边有梅子,它会落入梅香;旁边有李子,它会融进李馥。

熟麦的香味曾经把我的乡居整个地淹没了。荣伯揉开一穗麦朵,在掌心,他细细地吹掉麦芒和麦壳,让一堆鼓胀的新麦裸露在五月的太阳下。他拈起其中一粒,放入嘴里,然后嚼起来,这时候,我看见天空蓝得有些承受不住,而荣伯眯缝的眼睛却成了两穴幸福的陷阱。

一个能被麦香陶醉的人,他的幸福简单得很,也悠远得很,他的祝愿有时就是他的遗憾,他的挽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他不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留不住的,像滑溜的时光、逃跑的庄稼以及跟欲望一起私奔的人,像他手把手教了16年割麦技术的那个瘦小的身影,到底还是在五月的麦芒直视下溜之大吉……

一转眼30年,时光快得就如一地麦子从四月走进五月,从花香进入谷香。

老了的荣伯面对我的到来,只能欢喜地连声说:你回来了,回来了!你看今年的麦子……他哪里知道,我原本就没打算看望这一地青青麦子,我不过是在麦地里寻找他罢了,就像那年我回去寻找当年我爬过的一棵青桐树,结果却找到了一条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幽幽小路。

是麦香帮了我的忙,让我找回了镰刀与麦茬旁边的自己,还有这位将庆幸和失望发酵在一起的荣伯。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9)

1.你是怎么理解第段中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一句的?(4分)

2.请从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3.文章第段写作者自己年轻时也喜欢麦香,这有什么作用?(6分)

4.文章以麦香为题,表达了什么主旨?请作探究。(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呼唤文化原创力

曾 凡

文化是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极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原创力是文化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失去原创力的文化就没了生机与活力。尽管我们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但是跟风现象也日益严重,有些电影只有技术没有艺术,电视剧题材风格都不停地重复,小说都变成了影视剧的分镜头剧本;电视节目从结构到细节都摹仿抄袭得一丝不差,一个超女选秀蜕变出几十个同类节目,一个快乐大冲关,又出来十几家克隆节目;就连春节晚会上魔术的走红,也突然催生出十来个电视台的魔术类节目。谁也不肯动脑筋,谁也不肯付出自己的真实的劳动。到了某位青年文学偶像,不但抄袭,而且在法院宣判之后还公然拒不道歉。以塑造人的精神和人格为目标的大学里,从本科生到教授,剽窃、抄袭行为屡见不鲜。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文化的原创力哪里去了?

原因之一是人们失去了对理想信念和信仰的执着,也就是精神的坍塌。人之所以是文化动物,就在于人有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的支撑不管是来自于宗教哲学还是日常生活,都会以理想和信仰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人生活的动力和追求的方向。而由于种种外力因素的作用,这种对信念的执着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淡化,于是就导致我们在具体行动时也渐渐失去了对价值规范的信赖与敬畏。这后一点,正是近来人们说得比较多的道德底线的丧失。

失去了应有的文化信念支撑之后,人们所能找到和最容易找到的参照系只剩下了物质性的和现实性的目标了。人一旦没有了理想信念、精神依托和抽象的追求,就没了奔头儿,就放弃了日常的道德坚守和社会公义的敬畏。各个阶层各种行业都以数字为标准,以机械学物理学和算术学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坐标,拿到钱是英雄,出名是成功,但实际上有没有内容则不管。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的非英雄主义的价值哲学,时尚的娱乐化的物质化的现实评价标准,功利主义的技术主义的数字化的考核与选拔标准,从学前教育到博士后教育的公式化模式化机械化,都不断促使人们放弃思考放弃个性放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追求。

不难看到,有的作家往往被市场所左右,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听命于书商或影视导演的趣味,使得一部可能具有真正人文内涵的作品成了能换来高稿酬的受时尚和公众所欢迎的畅销书。而一个大学教授或者是研究生,则要在自己的学术兴趣甚至是专长之外,不停地忙于在特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规定数目的论文。在一切都被规定了的精神环境中,相信没有谁还有能力甚至还有耐心去做创造性的思考和劳动。所以,原创性的文化成果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了。

由于缺乏精神的动力,最终导致在技术层面也出现了普遍化的原创力丧失。论文和著作是抄袭的,剧本是摹仿的,歌曲的主题意境和旋律都是摹仿的,就连作品的名字和栏目的名字都要抄来抄去。谁也没有独家秘诀,谁也不能在艺术上和技术上独冠群芳。所以,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工业生产、产品设计,甚至城市规划和有的领导讲话稿,都变得一模一样了。

文化原创力是一种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现实的理解能力。热爱生活,理解生活,渴望改变生活,就会产生具有原创力的文化辨识力和文化感召力,由此而创造出的文化艺术作品和工业技术产品就必然地会爆发出文化原创力的冲击力与凝聚力,会形成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而持久的推动作用。现实中原创力的丧失,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真诚。

文化原创力的缺失,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事,也不仅仅是大学教授的事,而是全民族全社会的事,是中华文化生命要延续和中国人找回生活的意义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摆脱数字化看待事物的眼光,摆脱模式化的生活轨迹,摆脱对生活对理想对精神的不屑一顾的态度。惟此,文化原创力才能与文化建设携手而行。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如果失去了原创力,文化就会失去生机与合力,从而使一个国家失去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

B.理想和信仰都是人的精神支撑,是人生活的动力和追求的方向,决定了人是一种文化动物。

C.在生活中,人们不能以物质性和现实性的目标为参照系,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文化信念支撑。

D.在一切都被规定的精神环境中没有文化成果,因为无人有能力和耐心作出创造性的思考和劳动。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中所说的失去文化原创力的一项是

A.卡梅隆的3D电影《阿凡达》获得成功后,我国电影届纷纷效仿,而成功者寥寥。

B.谍战片、抗战剧、穿越剧、宫斗剧、翻拍剧、家庭伦理剧等一拨拨扎堆亮相荧屏。

C.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大学生曾经有过抄袭论文的现象。

D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已达22亿亩。

3.2012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超过170亿元,而进口片票房份额占52%,国产片票房首次输给了进口片。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国产片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原因。(5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宋]  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简要赏析颈联中”“二字的精妙之处。(4)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幽情(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