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专心学习一门技艺的...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专心学习一门技艺的人,较之聪颖但不专攻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者是有差别的。

而后者恃才妄为,做事轻率    纵然技艺还可能不够纯熟

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体上,前者专心致志,谨慎行事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段议论性句子。②③与“前面的专心学习一门技艺的人,较之聪颖但不专攻的人”合起来才能构成论点。根据内容①与④是相对的分析,根据“前者”与“后者”就能确定④在①之前。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A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园博园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免费租用一台语言导览器,收听专业的闽南语讲解。

B随着梨花体”“甄媚体相继出现,土豪体又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在新浪微博上被提及超过5600万次以上。

C台北故宫目前己发展了翠玉白菜伞、冰山一脚’’袜、富春山居图茶杯垫等文化创意产品。

D一曲《江南style》,一周内拉动的GDP数值竟然高达10亿美元,成为韩国软实力输出的标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央视汉字听写大会________。正是这样一个素面朝天的节目______了荧屏

的生态结构,______了社会对汉字的关注,激发了关于汉字的深层思考。总之,它传递了文化的______

A、可圈可点  更换  吸引  生命力    B.差强人意  改变  增加  正能量

C、可圈可点  改变  吸引  正能量    D、差强人意  更换  增加  生命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有四种软弱的小生物,虽然历经千百年的生存竞争,却依旧______.。宇宙浩 ____ (han),大如恐龙,愈强大死得愈快,小物却敖过恶劣环境。故自大不如认小,安全些,也长命些。

1.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填入处。(2)

A、相安无事    B.安然无恙   C、安之若素    D安于一隅

2.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填入第处。(1)答:(      )

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答:_____改为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默秋

1909年,陈寅恪复旦公学毕业。他带着复旦公学的文凭,也是他平生唯一的一张文凭,登上了去西洋的轮船。

陈寅恪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1 3年里,他总共学习了梵文、印第文,希伯莱文等2 2种语言。

陈寅恪一心向西学,但没想到的是,他从西方带回来的竞是东方学。陈寅恪发现,在世界学术中,中国文化的地位很高,跟当时中国地位低下的现实完全相反,跟国内批判传统文化、打倒孔家店也完全不一样.他后来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应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在清华校方包括他的同事粱启超,王国雏的鼎力支持下,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一一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

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即将不保。陈寅恪携妻将雏,踏上了流亡之路。在离开北平之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可是当书到长沙,竞悉数被焚毁在战争的大火中。陈寅恪做学问的方式是在书上随读随记,也就是古人说的眉批,眉批上写满了他的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书烧毁了,而他随身带着的常用的、备用的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部分竞被盗走了。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就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述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这是两本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著作。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在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作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中国学者,此时却身处战火之中,他的工作条件惊人地恶劣,但他在大灾难面前,恪守着一个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

抗战胜利了,双目失明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新回到清华园。一个瞎子为大学生授课,在世界上实在是绝无仅有。清华为陈寅恪配了三个助手来协助他的教学和研究。这三个助手都是他当年的学生。其中汪篯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他们可以无话不谈。

1953年,在清华时的学生蒋天枢,给自己的老师寄来了长篇弹词《再生缘》,陈寅恪听了,大受震动。在病中,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他开始了对明清历史和文化的探索。

正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在北京的许多好友都希望陈寅恪接任这个职务,然而他却拒绝了。这一年,他最喜欢的汪篯,带着同样的使命,到广州来看望他。他们开始谈得很好.但不久就谈崩了。陈寅恪感受到这个昔日门生,已经摒弃了自己恪守的治学为人之道,他怒斥道:你不是我的学生!”

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1969107,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地流泪。

(选自《国学》2010年第7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A有真学问的人不需要文凭装点门面,陈寅恪就是这样的人。他一生只有一张文凭,却给后世留下了藏之名山的著作。

B.陈寅恪虽然辗转欧美游学13年,但是他从西方带回来的竟是东方学。这首先归功于他的中学优于西学的学术思想。

C书被毁,书被盗,但陈寅恪凭借他学术研究的基础,令人信服地解释了隋唐时期的政治史和制度史,登上了研究隋唐史的高峰。

D国难当头,陈寅恪恪守着民族史学国可以亡,史不可断的传统,这表明他是一个对政治不关心,专心研究学术的纯正学人。

E文章撷取了陈寅恪人生的若干片段,叙述了陈寅恪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成就,清晰地表明了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本文两次提及汪筏,这对叙写陈寅恪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4)

答:                                                                                     

3.文章标题是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你认为陈寅恪是踽踽独行者吗?请结合文本简析。(6)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

炎凉

张晓风

我有一张竹席,每到五六月,天气渐趋暖和,暑气隐隐待作,我就把它找出来,用清茶的茶叶渣拭净了,铺在床上。

一年里面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极好,人躺下去,如同躺在春水湖中的一叶小筏子上。

清凉一波波来拍你入梦,竹席恍惚仍饱含着未褪尽的竹叶清香。生命中的好东西往往如此,极便宜又极耐用。我可以因一张席而爱一张床,因一张床而爱一栋屋子,因一栋屋于爱上一个城……

整个初夏,肌肤因贴近那清凉的卷云而舒缓自如。触觉之美有如闻高士说法,凉意沦肌浃髓而来。古人形容喻道之透辟,谓一时如天女散花。天女散花是由上而下,轻轻撒落——花瓣触人,没有重量,只有感觉。但人生某些体悟却是由下而上,仿佛有仙云来轻轻相托,令人飘然升浮。凉凉的竹席便有此功。一领清簟可以把人沉淀下来,静定下来,像空气中热腾腾的水雾忽然凝结在碧沁沁的一茎草尖而终于成为露珠。人在席上,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牧羊,他们故事里的羊毛毯是可以飞的。中国人种地,对植物比较亲切。中国人用植物编织席子不飞——中国人想,飞了干吗呀?好好地躺在席子上不比飞还舒服吗?中国圣贤叫人拯救人民,其过程也无非是由出民水火登民衽席。总之,世界上最好的事莫过于把自己或别人放在席子上了。初夏季节的我便如此心满意足地躺在我的竹席上。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七八月盛夏,情形就不一样了。刚躺下去还好,多躺一会儿,席子本身竟然也变热了。凉席会变热,天哪,这真是人间惨事。为了环保,我睡觉不用冷气,于是只好静静地和热浪僵持对抗。我反复对自己说:  不热,不算太热,我还可以忍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哼,谁怕谁啊  念着念着,也就睡着了。

然后,便到了九月,九月初席子又恢复了清凉。躺在席上,整个人摊开,霎时变成了片状,像一块盒子捶成薄薄的金箔,我贪享那秋霜零落的错觉。

九月中,每每在一场冷雨之后,半夜乍然惊醒,是被背上的沁凉叫醒的——唉,这凉席明天该收了。我在黑暗中揣想,竹席如果有知,也会厌苦不已吧?七月嫌它热,九月又嫌它凉,人类也真难伺候。

想来一生或者也如此,曾经嫌日程排得太紧,曾经怨事情做个不完,曾经烦稿约演讲约不断,曾经大叹小孩子缠磨人…··可是,也许,有一天,一切热过的都将乍然冷却下来,令人不觉打起寒颤。

不过,也只好这样吧!让席子在该铺开的时候铺开,在该收卷的时候收卷。炎凉,本来就半点由不得人的。

(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

【注】沦肌浃髓:渗透入肌肉骨髓.比喻程度或感受之深。出民水火,登民衽席:比喻解救陷于困境的百姓.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A段描写一年中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B.第段思路开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躺在竹席上的触觉之美,给人舒爽自如的感觉。

C“炎凉,本来就半点由不得人的,面对它也只好这样吧,体现了作者的无可奈何。

D作者感叹当一切忙碌的事都停顿下来之后,往往又给人一种瞬间冷却的失落感。

E本文主要运用议论和抒情方式,表现天气冷热变化,影响人对竹席的不同感受。

2.让席子在该铺开的时候铺开,在该收卷的时候收卷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析。(4)

答:                                                                                      

3.作者为什么要以炎凉为题?请结合文本简析。(6)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