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 描 孙犁 ①鲁迅几次说到白描笔法的好处,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  描

孙犁

①鲁迅几次说到白描笔法的好处,所谓白描,在写作上,就是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但这是很难的。能几笔画出一个人,是要有经验的画家才行。在初学画的时候,一定是擦了再画,画了再擦,不知经过多少次练习,然后才能一笔是一笔。

②白描的功夫,是作家对生活人物异常熟悉,经过周密观察研究的结果。如果事先没有观察或不熟悉,面对面工笔细涂,尚且不像,何况白描?

③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杰品。研究起来,他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代言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描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人物的形象,绝不分散甚或掩蔽人物的形象。都是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的最为特征的表现。

能够做到这样,作家就近于成熟了。从繁琐到单纯,要经过很多苦心。我们要避免的是造作。什么是造作?就是在一个人物之上,强加形容,滥作猜测;在一个环境之上,铺张涂饰,不分黑红。例如一个人物,本无必要,我们却强要他做几个动作,算作描写,以示生动;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本无必要,我们也强要加一两点形容。叙述农民,都是从土地改革以前,说到实现社会主义以后;描写工人,一定依次说完日本、国民党和解放以来的三个时期。

⑤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就成了曹雪芹说的:一千个人一个面孔,一千个人一个声音。既无情节的不同,也没有性格的差异。这样的描写,繁复或是简略,都成了无谓,和白描的精神是背驰的。

⑥文章里的造作和日常里的造作一样,是因为没有真实的基础。造作的人物,造作的动作和言语,都不是从生活里积累起来,更没有在作家头脑里成熟。都是临时写到了,才勉强添加进去的。它就像坏导演导出来的戏剧一样,虽是满场动作,满台喊声,也只能引起一时的哄笑。

⑦鲁迅的人物,是一色的白描。阿Q、孔乙己不用说了,就是那些很不重要的配角,只要在鲁迅的笔下出现一次,谈吐几声,也便立刻被我们认识,成为永久不磨灭的形象了。对于乡下的一次社戏,儿童们的一次行船,瓜园的一个夜晚,禾场的一个黄昏,一经鲁迅描写,也就成了既有文学价值又有民俗学价值的风物断片。

⑧鲁迅写这些小说的时候,身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故乡的印象是非常鲜明,非常强烈的。所以写出来,就能够真实,能够洽如其分。可以想象,鲁迅平日是如何关心这些农村现象,关心这些人物的命运;对于被剥削迫害的农民,寄予了多么大的真诚的同情;他倾听着农民说话,能立刻理解他们的心情。

⑨所以,白描的功夫,是从对生活,对人民的关心的基础上,再加上对艺术的严谨,才能养成的。

  (节选自《耕堂文论》)

1.下列对文章所说的“白描”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A.白描是一种不浮夸矫饰,不强加形容,而崇尚简练的写作手法。

B.白描更需要作家对生活、对人物异常熟悉,周密观察研究。

C.白描是不用繁复琐碎的笔法而以写意的手法突出显示人物特征。

D.白描的功夫源于对生活、人民的关心,以及对艺术的严谨。

2.第④段“能够做到这样,作家就近于成熟了”一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白描”为题,却用了不少笔墨谈“造作”,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这样”指的是一切描写叙述,包括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等(1分),都要从人物情节出发,紧扣人物性格特征(1分),集中地显示人物的形象(1分)。 3.(3分)“造作”是强加形容、过度描写、缺乏真实的表现(1分),文中用不少笔墨谈“造作”,以此与“白描”相对照(对比)(1分),更鲜明地突出了白描手法的特点与表达效果,让论说更有说服力(或 “使人避免陷入‘造作’的误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以写意的手法突出显示人物特征”这一表述错误,是无中生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杰品。研究起来,他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代言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描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人物的形象,绝不分散甚或掩蔽人物的形象。都是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的最为特征的表现。”此为“这样”的指代内容。答题时要将它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白描”与“造作”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两种相对的表现手法,所以介绍“造作”即从反面入手介绍“白描”,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

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②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③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

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

    1.请概括出①③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思想的共同点。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两段中曾子和孟子对“仁"的看法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道:“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众人笑推她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

“她”指谁?她因何事醉酒?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表不信,亲诣馆舍观之,果有诗四句。诗曰: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刘表见诗大怒,拔剑言曰:“誓杀此无义之徒!

“无义之徒”指谁?毛宗岗对上述四旬诗评点道:“龙跃池中,正应马跃溪中。假诗之句,已预为之谶矣。”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A.得到梅去世的消息,觉新是平静的,他赶往钱家为梅料理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他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了一番话。  (《家》)

B.隐修女用石头砸铁窗栏,爱斯梅拉达从铁窗进入小屋——“老鼠洞”,母女俩沉浸在骨肉团聚的欢乐里。这时,克洛德喊来宪兵包围了“老鼠洞”。隐修女把女儿藏在小屋的一角以躲避搜查。  (《巴黎圣母院》)

C.葛朗台从前上过一个犹太人的当。在谈判时,葛朗台替那个两手捧着耳朵,假装听不清又口吃得厉害的犹太人寻找思想与字眼,把犹太人的理由说得像是应该似的。那场交易是葛朗台平生唯一吃亏的买卖。(《欧也妮·葛朗台》)

D.就在赵伯韬等待公债市场的斗争能传来好消息时,他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

了吴荪甫。赵伯韬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我们大势已去了呀! ”(《子夜》)

E.自从随着流放队伍跋涉了两个月后,马斯洛娃内心的变化也在她的外貌上表现出来。她消瘦,晒黑,仿佛苍老了似的,她的两鬓和嘴角露出细纹,她不再让一绺头发飘到额上来,而把头发都包在头巾里。(《复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江夜

[]吴锡麟

    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

    隔汀孤鸟欲同梦,逆浪老鱼微有声。半夜月沉潮又上,渔灯流过蓼花明。

(选自《晚晴移诗汇》)

1.为什么诗人“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请谈谈你的理解。  (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颈联或尾联进行简要赏析。  (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