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15分) 隔窗相望 贺点松 一棵梧桐树的阴影下,蹲着一个黑瘦的中年汉...

现代文阅读(15分)

隔窗相望

贺点松

一棵梧桐树的阴影下,蹲着一个黑瘦的中年汉子。他上穿一件皱巴巴的衬衫,下穿一件脏兮兮的黑裤子,脚上一双“踢死牛”布鞋,没穿袜子。他不断地取下脖子上的短毛巾揩额上、颊上大颗大颗的汗珠。他的脚旁放着一只鼓囊囊的塑料袋,塑料袋里装着一套衣服、几包方便面,还有许多鲜黄的杏子。

学校是新建的学校,梧桐树是去年才栽的,它投下的阴影勉勉强强地能遮住壮年汉子。

我经过他身旁时,他正又一次用短毛巾揩脸上的汗。

“找学生吧?”我问。

他赶紧站起来,脸上堆着笑:“是找学生。”

我又问:“在哪一班?”

他说:“二(3)班。”

“二(3)班?”

“嗯。”

 “学生叫什么名字?”

“赵飞。”

我心里“咯噔”一下。

“刚才下课没找着呀?”

“来得不巧,进校门时刚敲上堂(课)钟(铃)。”

我看看表,第二节课才上5分钟,就是说,这位父亲还得在酷暑中苦熬40分钟!

我说:“这儿太热,教学楼北边台阶上凉快,坐那儿去吧!”

不敢再多看这位父亲,赶紧走进教学楼。

赵飞是我班的“双差生”,学习差,成绩差。作为班主任,从高一到高三,我不知做了他多少思想工作,都没有什么效果,近来,顽劣程度还有增加。我上了二楼,走到班的教室外,隔窗观察。是语文课。王老师正在动情地讲着,学生们听得入神。可是,赵飞已趴在靠窗的课桌上睡觉。赵飞此举,我已见怪不怪,而今天却让我非常恼怒,真恨不得冲进去把他揪起来狠狠地揍一顿。

我点起一支烟,猛吸一口,有了一个主意。我轻敲一下窗子,示意赵飞的同桌叫醒他,让赵飞出来。

赵飞被叫醒了,揉着眼。“跟我来!”赵飞跟着我进了办公室。大概认为我又要教训他了,摆出一副水泼不进刀枪不入的满不在乎的架势。

我说:“往里边站点儿,赵飞。”

赵飞往里边站了点儿。

我说:“再往里边站点儿,站到窗户前。”

赵飞大大咧咧地站到窗前。

我说:“这节语文课,你在睡觉吧,赵飞?”

赵飞轻描淡写地说:“是。”

我说:“我想让你观察一个人。观察之前我想提醒你,今年夏天天气干旱,持续高温,今天的气温是38摄氏度。你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那个人来干什么?他为什么蹲在那儿?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可能是什么——好啦,隔着你旁边的这扇窗户,那个人你抬眼就能看见——开始吧!”赵飞抬眼一望,转身就要出去。我用极其严厉的语气说:“站着!按我说的做!”

赵飞不敢再动。

办公室里静极了,只有吊扇转动的“呼呼”声。

赵飞的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

赵飞的喉头在蠕动。

赵飞的双肩剧烈地抖动着。

下课的铃声响了,赵飞终于“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老师,我……”赵飞泣不成声。

我严厉而又语重心长地打断了他的话:“什么也别说,去吧,我相信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我不想听你现在怎么说,我想看你今后怎么做!”赵飞咬着嘴唇重重地点点头,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跑出办公室

从此,赵飞像换了一个人,期末考试,赵飞的成绩跃入了全班前列。

1.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的开头便对“中年汉子”进行的详细的描绘,其作用在于体现这位“汉子”的艰辛及其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同时也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B.作者在故事的细节上也费了很多心机,如“壮年汉子不停地揩脸上的汗”,侧面描写衬托出天气的炎热。“赵飞的眼里有亮晶晶的东西,他的喉头在蠕动”,细节描写使故事的描写得以开拓。

C.当赵飞来到办公室后,“我”让他站在了窗边,他抬头便看到了在外面苦苦等候自己的父亲,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并迅速向父亲冲去。

D.小说中的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本让人头疼的“双差生”——赵飞,采取了“另类”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E.本文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前后之间的反差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突出了父爱伟大和师恩浩荡的主题。

2.请简要说说“我”在文中的作用?(4分)

 

3.结合全文,请说说题目“隔窗相望”的深刻内涵。(6分)

 

 

1.C、E 2.文中的“我”并不是真正的主人公,“我”在这里只是一条线索,一条引主人公出场的线索。(1分)先以“我”作为旁观者的视角观察,看到的是一位憨厚朴实的庄稼人,一位为儿子前途忧虑的慈父;(1分)再以“我”作为赵飞班主任的身份出发,看到的却是一个不求上进的学生,一位自暴自弃的“双差生”(1分);再由“我”的刻意安排,让赵飞观察窗外的父亲,使得昔日的“双差生”后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分) 3.这里的这个“窗户”可以说是实现赵飞转变的关键,透过这扇窗赵飞看到了父亲的艰辛,看到了父爱的伟大。虽然是隔窗相望,但是赵飞却走进了父亲的内心,真正地理解了父亲。(2分)这扇窗也可以说是赵飞心灵的窗户,通过这扇窗一个“又差生”打开了自己久闭的心扉,迎接外界的阳光,从此发愤图强。(2分)“隔窗相望”是一次特殊的教育,旨在说明对所谓“差生”的教育重在打开他心灵的窗户。(2分)(只要能自圆其说,便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文中没有“迅速向父亲冲去”的内容;E项本文所要反映的不是父爱伟大和师恩浩荡的主题。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确定“我”是一个次要人物,然后考虑这一次要人物所起到的衬托作用,同时考虑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解答时要抓住相望二字,然后从父与子的角度挖掘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述题(任选一题,5分)

1突然间,她看见弗比斯头顶上方伸出了另一个脑袋,一张发青的痉挛的脸孔和一副恶魔般的眼光,在那张脸孔旁边有一只手,举着一把尖刀。

上面这段话出自《巴黎圣母院》第七卷中“临窗子的用处”这一章。选文中的“另一个脑袋”是谁的?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2那是两个人合而为一,那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成一个天使。那是天堂啊。这是谁对爱情的看法?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

 

 

查看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的              因被人弄脏了新裙子而苦恼,宝玉为解其愁,叫袭人拿来一模一样的新裙子让她换上。

2)“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                因遭训斥而怄气,宝玉为了让她开心,拿扇子给她撕。

3)探春起意,约集大观园里的众姐妹结成诗社,纷纷起了别号。林黛玉别号是            ;探春的别号是           ;李纨的别号是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创造了怎样的意境?。(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第三联中“系”“啼”二字的艺术效果。(4)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姜贞毅先生传

公名埰,姓姜氏,字如农,山东莱阳人也。父泻里,诸生。崇祯癸未,北兵破莱阳,泻里守城死。事闻,赠泻里光禄寺卿。公为政廉仁,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尝捐俸请托,免泗州修河夫五百名,百姓不知也。

辛巳,改礼部仪制司主事。明年,巡抚南直隶朱公大典疏表公贤劳。上阁臣曰:“有臣如此而不用,朕之过也!”公既拜官,五月中条上三十疏,上每采纳。十一月,东方告急,公受诏分守德胜门。自元勋以下,公不敢归休沐。时宰相大贪婪,都御史黄宗周有“长安黄金贵”之疏。宰相惧,卸其罪于言官。公上疏极论罪在大臣,不在言官,又有“上谕:代人规卸、为人出缺,陛下果何见而云然?”及“二十四气蜚语,腾闻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恶言官不利于己”等语。上大怒,闰十一月二十三日,御皇极门召见群臣,谓:“埰欺肆,敢于诘问朕何所见,二十四气之说,不知所指何人何事?着革职,锦衣卫拿送北镇抚司打问!”

初,公下北镇抚司狱三日,勺水不得入口。冰雪交积,公僵卧土室,无袱被,身婴三木,血流贯械。公既备刑,谳狱者必欲得二十四人姓名以报上。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绝,唯以指染口血书“死”字,卧阶下。半日稍苏,清宏令尉灌酒一杯,使毕谳。公终不肯承。

明年春,莱阳破,公父死于难。请身系狱,而释埰归治丧,不许。台省亦交章请释公。上曰:“垓在!”甲申正月,闯贼猖獗,阁臣李建泰奉命督师山西。上御正阳门,行推毂礼。建泰请释埰,上报可,谪公戍宣州卫。

公过故乡,哭光禄公。闻京师,上殉社稷,公恸哭。南之戍所。未至,弘光即位,赦,公遂留吴门,不肯归。会马士英、阮大铖用事。大铖往被垓劾,必杀公兄弟。复窜走。丁亥,避地徽州,绝食。樵子宋心老时以菜羹啖之。或徒步数十里,走吴孝廉家得一饱。祝发黄山丞相园,而自号“敬亭山人”,盖不敢忘先帝不杀恩也。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①垓:姜埰的弟弟姜垓。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阁臣曰       目:看着           B公不敢归休沐       惮:担心

C           垂:将要           D闻京师             陷:被攻破

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表现姜埰刚正不阿的一项是(3) (    )

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

公上疏极论罪在大臣,不在言官

二十四气蜚语,腾闻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恶言官不利于己

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

建泰请释埰,上报可,谪公戍宣州卫

丁亥,避地徽州,绝食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姜埰清廉仁爱,为官十年不但对百姓分毫不取,而且还拿自己的俸银替百姓办事。

B.由于巡抚朱大典的表奏,姜埰曾一度得到皇上的重用,他的很多建议常被皇上采纳。

C.由于得罪了皇上,姜埰被押到北镇抚司之后,受到严厉的审讯并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D姜埰最后虽得到弘光皇帝赦免,但由于他以前曾得罪过当政者,因此还是受到追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3分)

译:                                                                                             

(2) 垓请身系狱,而释埰归治丧,不许。(3分)

译: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4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骏马名骓,常骑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B.谓骑曰            秦爱纷奢,人亦念

C.愿诸君快战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

D.于是项王上马骑    当立者公子扶苏

3.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来于秦。         B.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C深林兮惊层巅                         D.后人哀之而不

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2分)

例句: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A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C 戍卒叫,函谷举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3分)

译:                                                                                                   

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3分)

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