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越山见梅 吴文英①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越山见梅   吴文英①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②空山暮。

【注】 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②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

答:                                                                                                            

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3)

答:                                                                                                                      

 

1.这首词通过描写在凄寒的暮色中的一株瘦削的素梅,(1分),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无人赏识,内心愁苦、凄凉、孤寂的情感。(2分) 2.末尾三句写行人离去,梅花凋落,悠扬的笛声在山中回荡。(1分)营造了凄清、悠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表现出“清疏空灵”的特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诗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评价时抓住词中“无限新愁”这一明显表达感情的句子与注释中“一生未第”“横笛暗指梅花凋落”这些带有感情的句子加以揣摩品味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理解。答题时可细细品味“行人去”“空山暮”这两处关键语句,由这两处可想到凄清、悠远等类似的术语。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贺胜,仁杰子也,通经传大义。年十六,入宿卫,凝重寡言,世祖甚器重之。大臣有密奏,辄屏左右,独留胜,许听之;出则参乘舆,入则侍帷幄。

至元二十四年,乃颜叛,帝亲征,胜直武帐中,虽亲王不得辄至。胜传旨诸将,还侍帝侧,矢交帐前,胜立侍不动。乃颜既败,帝还都,乘舆夜行,足苦寒,胜解衣,以身温之。桑哥秉政,势焰熏灼,胜父仁杰留守上都,不肯为之下,桑哥欲阴中之,累数十奏,帝皆不听。桑哥败,罢尚书省,政归中书。帝问谁可相者,胜对曰:“天下公论,皆属完泽。”遂相完泽,而以胜参知政事。大德九年,以胜代为上都留守。既至,通商贾,抑豪纵,出纳有法,供亿不匮,民赖以安。诸权贵子弟奴隶有暴横骄纵者,悉绳以法。奉圣州民高氏,以赀雄乡里,身死子幼。有达官利其财,使其部曲强娶高氏妇。胜白帝,斥之,高氏以全。岁大饥,辄发仓廪赈民,乃自劾待罪。帝报曰:“祖宗以上都之民付卿父子,欲安之也,朕复何忧?卿其视事!”民之,为立祠上都西门外。帝闻之,复命工写其像以赐,俾传示子孙。

初,开平人张弼,家富。弼死,其奴索钱民家,弗得,殴负钱者至死。有治其狱者,教奴引弼子,并下之狱。丞相铁木迭儿受其赂六万缗,终不为。胜闻弼事,以语御史中丞杨朵儿只,遂劾奏丞相,得所赂事实以闻。帝欲诛之,太后为言,仅其印绶而罢之。

英宗即位,铁木迭儿遂复出据相位,乃执杨朵儿只戮于市,且复诬胜迎诏不敬,并杀之。

胜死之日,百姓争持纸钱,哭于尸傍甚哀。泰定初,诏雪其冤。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胜传旨诸将,      饬:命令

B.民        德:感激

C.终不为                     直:平反。

D.仅其印绶而罢之         夺:改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贺胜深受皇帝信任的一组是(3分)

①辄屏左右,独留胜    ②胜解衣,以身温之    ③遂相完泽

④胜白帝,斥之   ⑤俾传示子孙    ⑥泰定初,诏雪其冤

A.①④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胜十六岁的时候就受到了元世祖的器重。因为贺胜严肃端庄不多说话,所以,世祖允许他听到大臣的密奏,担任身边侍卫。

B.贺胜举荐官员时能秉公进言。桑哥当权失败后,权力归入中书省,皇帝询问谁适合担任宰相,贺胜从公论出发,举荐了完泽。

C.贺胜担任上都留守时颇有政绩。他到任后,使商人自由经商,抑制豪强,财政收支有制度,供应财物不匮乏,百姓生活安定。

D.贺胜爱护百姓也深受百姓的爱戴。他做过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在他蒙冤被杀后,百姓争相拿着纸钱在他的尸体旁哀哭。

4.把下面文中画线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桑哥欲阴中之,累数十奏,帝皆不听。 (3)

2)诸权贵子弟奴隶有暴横骄纵者,悉绳以法。(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

3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4                ,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5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家胡塞尔说,我们切不可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时代在改变,但有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2012111,我国首个”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试点考试在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和南开大学五地一校开考。据介绍,本次推出了”四级”和”五级”两个级别的测试,测试对象主要是中国人,在华的外国人也可以参加考试。但是测试内容的设计不是以外国人为主要对象。这项考试一旦形成规模,受到用人单位认可后,很可能成为一项入职参考。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会将该项考试结果作为竞聘本企业岗位的条件之一。网友热议”中国人考汉语四、五级,这到底抽的哪根筋?”“考个证,证明自己会说母语,你准备好了没有?” 中国人有必要考汉语四、五级吗?

针对这个问题,你的看法怎样?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

 

查看答案

根据文中划线句作相应仿写。(4分)

文人的情趣和性格似乎与游走在他们笔下的物有一种微妙的牵系。屈原笔下的香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①                            ,②                        ,③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几千年寻觅的途中,中国文人在那些神性的物体上④                          ,但也消磨着自己的悲愤和怨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