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两段文字均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
①从以上的事实中,告诉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刻苦努力才能过关。
②他让出的房,解决了两户住房困难的居民。
请以下列词语中的任意一个为话题写一句20字以内的话(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表达一定的哲理。(2分)
供选词语:黑板/钉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分)
请你把文章的观点写明白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要一目了然。不要故弄(xuán)虚,让人废解。
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蔡尚思的师道
朱健国
若选当今中国古书的博学之人,首推何人?有人说唯“北钱南蔡”而已。“北钱”即北京之钱钟书先生,“南蔡”便是上海的蔡尚思先生。蔡尚思先生能有如此博古,除了他有百岁之寿福,一个重要奥妙就是他有独特的求师之道。
1905年11月10日子夜,蔡尚思生于福建泉州德化县浔中乡诗敦村一个农家。因为父亲曾为私塾教师,蔡尚思七岁便开始读五经,尔后上县立小学、上县立中学、上省立十二中学。在省立十二中,其时校长名郑翘松,是个前清举人,又是一个藏书家。他热情慷慨地指点蔡尚思,要想文章好,天天读韩文——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之文。蔡尚思在校长家里果然读得韩文上瘾,不仅滚瓜烂熟,且自读自批注。不过,读韩文最大的收获,是蔡尚思突然明白了:小水出小鱼,大水出大鱼。要求大学问,成大学者,必须到大学者云集的北京去!
1925年,蔡尚思只身到北京求学了!只因路途遇匪仗,耽误了考期,只好一面去北大自由听课,一面考入孔教大学研究科。最后再考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哲学组。在北京三年,蔡尚思的主要功夫用在向校外的王国维、梁启超等大师拜师求教。拜了王、梁为师后,蔡尚思进入了“拜师热”,又拜北师大名学者陈垣为师,又到天津拜梅光羲为师,又拜蔡元培、柳诒征为师……他在《蔡尚思自传》总结道:“王国维教我治经学与勉励我不自馁、自限;梁启超鼓励我成一家之言研究思想史,陈垣教我言必有据,戒用浮词;梅光羲最鼓励我治佛学;蔡元培在教育行政上做出最好榜样与常介绍我教大学;柳诒征给我多读书多搜集资料的机会与经常为我讲近代掌故,这个长辈给我的教益,超过了我的所有老师,是我学术上的最大恩人。”
学问从老师中来,而思想则要从非老师来。
哪些人是他的非老师呢?第一个是他的母亲郭有。“母亲郭有就教导我,千言万语都没有‘为老百姓而读书’,‘为老百姓打不平而读书’这两句话重要,只要不曾忘记这两句话,就算得一个不忘本的好人了。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许多儒家经书。”
第二个非老师可以算是墨子。
蔡尚思认为,墨家敢于为百姓鸣不平,反对宗法,反对宿命,反对述而不作,反对知而不行,优点最多。
第三个非老师要算是“唯物论”。
1931年至1934年,蔡尚思在武昌华中大学教书期间,通读了马克思及恩格斯的许多著作。在当时的时代潮流下,这一读就读到了思想方法,从此蔡尚思的一切著作,其方法只有一个,皆是“唯物辩证法”。
第四个非老师当是图书馆。蔡尚思认为死老师(图书)胜过活老师,每到一地,必以泡图书馆为乐。1925年到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是其整天常待之地。1931年到武汉,又以湖北省立图书馆和汉口藏书家徐恕家为业余读书处。1934年9月至1935年9月,更是入住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住读了整整一年,白天在书库读书,晚上向柳诒征馆长请益,遍读中国古代集部史书,从此奠定了治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历史的深厚基础。1935年9月至1941年到沪上后,又在顾廷龙主持的沪江大学图书馆、合众图书馆常年借读,从此年年不离图书馆,以图书馆为“太上研究院”,为终生最高学府。1990年,为了编著《周易思想要论》,蔡尚思仍以85岁高龄每天挤公共汽车去上海图书馆,早出晚归,坚持数月。在中国,这样勤于请图书馆当老师者,恐怕也是无人出其右了。
(选自2004年5月2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蔡尚思先生年少就熟读韩愈之文。读韩文的最大收获,就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为求大发展,他入京求学。
B、蔡尚思先生能成为中国古书的博学之人,完全得益于他的求师之道,没有人比他更勤奋拜师和泡图书馆。
C、蔡尚思拜众多学者为师,每有所学,均有收获。但他最崇拜的是柳诒征老师,因为其给自己的教益最多。
D、蔡尚思的母亲并不是他的老师,但是教给他“为百姓而读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许多儒家经书。
E、文章从做学问和树信心两方面逐一介绍了蔡尚思的求师之道,给人思考和启发。
2.请概括说明蔡尚思从非老师那里学到了哪些思想。(4分)
3.结合文本,说说一代大师蔡尚思的求师之道对我们有什么重要启迪。(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坐大巴
范子平
娘家舅舅摔伤了,金爱听说了,恨不得一下子跑过去看望。舅家在赵村,和娘家李村相邻,金爱就想坐大巴过去。
金爱老公叫郭为民,是这个县级市的“老一”。金爱想用车不用给老公说,一个电话打过去,机关事务局保证会以最快速度开过来。但金爱一是平民意识强,从心底里不爱搞特殊化;二是逆反心理强,用小车越方便越想坐大巴新鲜一下。另外这次坐大巴还有政治意义呢。这几天上级正在考察班子,要推荐一位德才兼备的副厅级领导。金爱想,关键时刻,没准儿自己坐大巴走亲戚,会成为老公廉政建设的又一个闪光点,为他的副厅级增加票数呢!为了躲避干扰,趁早饭时街上人少,金爱拎了礼品就走,万幸没碰见熟人。她步行到一个站点,等了一辆大巴上去。车上就有迟迟疑疑的目光扫过她的脸,金爱回看觉得其中一个面熟,就主动打招呼。一搭话才知是小学时的同班同学,几十年没见面了,这个小菊四十好几了还得来城里打工,人呀真是没法说。
坐大巴其实挺方便,赵村村口下车,拐两个弯儿就是舅舅家。但刚拐过村口,就见一辆摩托车呜呜叫着迎面过来,金爱认得正是表弟老胖。她打招呼说,老胖,你爸腿伤好些没?老胖一听喊才转过头,好像大吃一惊的样子说,我姐夫……?金爱嗔道,光记得你姐夫,我不是来看你爸么。老胖就拐过车头,把金爱的东西放车上,推着往家里送。路上碰到辆捷达车迎面过来,到他们跟前刹住车,一张年轻的脸从车窗口伸出来道,老胖,来贵客了?老胖闷着头说,我表姐来了。对方立即现出吃惊模样:郭书记家你表姐?咋来的呀?老胖低头走路。金爱不无骄傲地说,坐大巴来的呗!到家门口,老胖把东西拎屋里,说姐你跟老爸说话,我跟别人约好得走。金爱赶忙过去问舅舅的伤势,谁知道舅舅也是先问她咋来的。金爱不由得叹气道,管我咋来干啥!你的腿受伤才是大事。谁知舅舅就有些急,反驳说我这条老腿算啥?就是折断也不会要老命,你坐啥车来才真是要紧,你坐辆好车来一趟,乡里村里头头至少一年都不敢低看咱家!你也坐大巴来,不是跟咱乡下人趟齐了?
谁知事情远比舅舅说得要严重——两天后推荐副厅级老公差了几十票!以至于落到“老二”后边去了,以前从没出过这种情况呀。老公暗让亲信了解。了解来了解去,问题竟然出在金爱身上!原来有些人见堂堂“第一夫人”坐大巴走亲戚,就想当然认为“老一”出事了,反正这年头出事的“老一”也不少,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竟然闹得满城风雨,这次投票就直接受到了影响。从来对夫人说话和风细雨的老公终于发了脾气:你做事怎么这么欠考虑,一点政治也不懂!你看你带来多大的危害!
后悔莫及的金爱满腹委屈:我本想……谁知……好,从今再不坐大巴!
(选自2013年1月1日《平原晚报》)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金爱想坐大巴新鲜一下,考虑到老公的因素,为了躲避干扰,故乘人少时走。这样写为文末出现意外结局埋下了伏笔。
B、舅舅关心金爱坐啥车来,是希望乡亲们知道自己有个有权有势的亲戚。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社会上某些人炫耀权势的错误观念。
C、金爱堂堂“第一夫人”坐大巴走亲戚,遭遇了人们异样的眼光,是因为人们的思想境界低,不能理解她的平民意识。
D、主人公金爱坐大巴是有她的政治考虑的,最终却被斥为“一点政治也不懂”。这里两个“政治”的含义是相同的,只是认识不同罢了。
E、小说写了金爱“坐大巴”去探望舅舅的普通事情,折射了社会百态,从而揭示了廉政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发人深省。
2.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列举两个特点并举例说明。(4分)
3.结合文本,说说文中主人公金爱坐大巴的遭遇带给你的深刻思考。(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强壮科普 让双翼齐飞
周一平
科学家不到位导致科普成为无源之水。曾经多次主持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大光认为,我国科普事业的最大问题是科学家没有调动起来,科普活动中科研人员参与程度太低。而在发达国家,科学共同体早已成为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桥梁,科学家与大众媒体的默契合作,更是造就了诸如阿西莫夫、卡尔•萨根等众多科普明星。反观我国,科学共同体只是专注于科研,科学家与大众媒体的信任度远未建立。
一位热心参与科普工作的院士曾经感慨,科技工作者自认为搞科研是唯一天职,打心底关注科普工作的研究人员简直是凤毛麟角。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师昌绪也表示无奈,“现在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是看学术成果,而科普并不在评价体系之中。”不愿拿搞科研的钱来做“出力不讨好的科普”,这是科技工作者的普遍心态。
科普理念落后导致公众缺乏支持热情。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普工作基本是将科学知识“推”向公众,有专家形容是“你不知道、我来告诉你”的居高临下姿态。这种传统的科普方式在教育水平落后、信息不公开、公民意识尚未形成的年代尚具有意义,但在一切都已发生改变的今天,传统的科普方式或许隐含着一种不平等的思想。这种强制灌输式的、忽略公众认知心理和意识的理念,亟须改变。
在西方,科普工作经过“大众科学”、“科学传播”,发展到今天“公众理解科学”,名称演化的背后是科普理念的转变,公众逐渐从科学之外融入到科学之中、领会科学方法,最终形成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转变科普理念,在与公众进行充分互动交流的前提下,将“推知识”转为“拉兴趣”,是我国科普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选自2013年4月1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科学家不到位导致科普成为无源之水”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研人员参与科普活动程度太低,科学家没有调动起来是最大问题。
B、科学共同体只是专注于科研,科学家与大众媒体的信任度远未建立。
C、科普理念落后,传统的科普方式忽略公众认知心理和意识的理念。
D、科技工作者自认为搞科研是唯一天职,关注科普工作的人只是凤毛麟角。
2.结合文本,说说应该如何改变我国当前落后的科普现状。(3分)
3.结合文本,概述“将‘推知识’转为‘拉兴趣’,是我国科普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的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