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发竹下①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 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吹:通

1.分析颔联中叠词使用的妙处。(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简析颈联。(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薄薄轻轻”描绘出了雾的虚无缥缈,(1分)“重重叠叠”表现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1分)叠词的使用写出了山中黎明时的朦胧美,同时又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1分) 2.颈联选取了炊烟、树丛、溪水、小桥等意象,描绘出碧穗般的炊烟从树顶上笔直升起,绿绸似的溪水从桥下弯弯流过的景色。(1分)上下映衬,一碧一绿,一直一弯,一静一动,表现了山村错综变化之美和宁静的特点。(1分)透露出诗人观景时的轻松愉悦心情。(1分)(景物的赏析2分,景物中诗人的情感表达1分,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对叠词的使用的赏析。“妙处”既要包括内容、情感方面的好处,也要包括形式上的好处。运用叠词,在内容情感上的作用是“强调意象特征,突出诗人情感”,而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则是增加诗歌的音韵、节奏之美。第(2)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题干对答题的方向提出明确的限制和提示,答题时,应首先指明“景”和“情”的具体内容,然后分析其达到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什么意境特征,情景关系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游君山记

袁中道

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耳。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雕镂之巧。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冷不成寐。

辰起猛风乍作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

(节选自《珂雪斋集》有改动)

【注】 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鸭脚:银杏。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污隆:高低不平。米老:米芾。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初日出     甫:才

B有野趣  极:非常

C雕镂之巧  穷:穷尽

D别山灵  趣:趣味

2.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  )

东风细细波平如掌 乔木蓊郁,亏蔽天日 ③新篁绿色照人 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

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

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

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2)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4)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注】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的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有怎样的意蕴?(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广德湖记

[]曾 巩

鄞县张侯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葵莼莲茨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又因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产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节选自《曾巩文集》有改动)

【注】 张侯:名峋。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茭蒲葭、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

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  直:面对

C既成而田不旱  病:缺点

D而其余及于县旁州  比:相邻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一项是(3)(  )

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 ③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④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 ⑤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 ⑥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的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

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

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 (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晓发中牟

[]陈维崧

马前残月在人语是中牟。

  往事空官渡西风入郑州。

  角繁乡梦断霜警客心愁。

  野店扉犹掩村醪何处求?

【注】 中牟是开封与郑州之间的一座城邑。陈维崧清代词人宜兴(今属江苏)人。(lo):酒。

这是一首叙写乡愁羁恨的诗本诗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游丰台记

[]方 苞

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曰:盍为丰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林、余宗弟文辀、门生刘师向共载以行。

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止此矣!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所以为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游若此之者。

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难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辀也;事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篛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兹游者恐亦未可多遘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

(选自《方苞文选》有修改)

【注】 ①醼:同遘:遭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未得一观          造:到

B五色间  厕:同旁边

C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者  适:适意

D即诸君子踪迹分  乖:分离

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丰台之游”的一组是(3)(  )

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 扃闭不得入 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 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 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 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出丰台之游。

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依然流连忘返。

C在写丰台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

D本文语言古雅、精练无华丽的辞藻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质无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