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天监元年,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天监元年封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乱后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属饥年以私财赡百姓所济甚多。

六年为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时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迁荆州刺史加都督。立学校招隐逸。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是岁魏县瓠城人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曰:彼待我为援援之宜速待敕非应急也。即遣兵赴之。

及沮水暴长颇败人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荆州常苦旱咸欲徙市开渠秀乃责躬亲祈楚望。俄而甘雨即降遂获有年。及去任行次大雷风波暴起船舻沦溺秀所问唯恐伤人。

十三年为郢州刺史加都督。郢州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至以妇人供作。秀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境内晏然。

夏口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秀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

迁雍州刺史在路薨。武帝闻之甚痛悼焉。初,秀之西也,郢州人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咸为请命。及薨,四州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秀美容仪,每在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都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

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南史·列传·梁宗室下》有删改)

【注】 坚船以为斋舫:南朝梁武帝时佛教达到鼎盛,故视斋物为圣物。②征士: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人。③胤:后代。④郢州:隋以前的郢州一般指后来的鄂州,治今武汉市武昌区。南朝宋分荆、湘、江、豫四州置。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兵革人户流散      被:遭受

B迁荆州刺史加都督  寻:不

C使长史萧琛州贫老单丁吏  简:挑选

D百姓安境内晏然  堵:安定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萧秀敬重士人的一组是(3)(  )

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 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 ()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 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 ⑤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 ⑥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重点表现了萧秀仁惠爱民的事迹萧秀每到一处就任,都招纳难民,安抚民众,抚恤百姓,以私人财物供给百姓,救济了很多人。

B文章介绍了当时京口、郢州、夏口百姓多次遭受兵祸人户流散、赋敛繁重、不堪重负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百姓生活的艰难。

C萧秀到江州任刺史时不按崇佛的时俗办理将坚牢的船拨给参谋僚佐用下等的船运载斋物这是因为他预测到船队会遭遇风暴下等的船要毁坏沉没。

D萧秀容貌仪表俊美引人注目。他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相关记载招揽学士编撰《类苑》;性情仁慈宽容计较下属的过错。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C 3.C 4.(1)萧秀教导他说:“我这个刺史并无恩德,水涝为患,怎么可以因此而获利呢?” (句意对、语言通顺,1分;“潦”意为“水灾”,1分;“利之”,意动用法,“以之为利”,1分) (2)他登车离开了,到上朝结束了也没有吃饭,也没有指责那个厨师。(句意对、语言通顺,1分;“竟”,意为“结束”,1分;“弗之诮”,宾语前置,即“弗诮之”,没有批评他,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堵,本义为“墙”,文中引申为“家”。 试题分析: 2.是表现萧秀爱民惠民的,不是“敬重士人”。 试题分析: 3.C项“这是因为他预测到船队会遭遇风暴,下等的船要毁坏沉没”有误,原文仅说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意即萧秀仅仅是出于“爱士”的原因,才把好船给参谋僚佐。 试题分析: 4.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 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  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在长江北岸。黄机南宋词人身处中原沦丧时期。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该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万夫雄打虎传

泾川有万姓字夫雄者少负膂力以拳勇称初亦未尝事猎也。一日与夙所莫逆尔汝昆季范姓友,早行深山中。忽林莽出巨虎,范以去。范号曰:万夫雄救我!救我!万亦茫然不知所措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经里许震天一呼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因挺击虎中其项。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万乘势一再击之虎毙矣。母虎暨虎子相寻至。万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又奋鼓生平之勇纵送格扑而二虎复相继而毙于其手。

嗟乎!万夫雄一乡野鄙人耳素不识《诗》《书》为何物亦不识交道为何事而仓卒间不忍异姓兄弟之意,卒毙三虎以救其友,其义岂不甚伟?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余尝见世之聚首而处者,交同手足之亲,谊比金石之固,设有缓急,即蜂虿微毒,不致贻祸杀人,当其纷纷未定之时,虽夙昔周旋,密迩徒辈,靡不潜迹匿形,鸟飞云散,悄然而不一顾焉。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或云:一人而毙三虎颇似不经殆属乌有子虚之谈。嗯!诚有之矣!家九宣从泾川来为余述其事最奇。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与之语意气慷慨须眉状貌殊磊【注】不凡飞扬跋扈犹可想望其打虎时英风至今飒飒云。盖义愤所激至勇生焉;即后亦不自知其何以至此也。从古忠孝节义,蹈水赴火,为人之所不能为,并为人之所不敢为,往往以蚩愚诚朴而得之。万夫雄有焉。

南村野史曰,余友苍略氏,闻其事而异之,太息曰:“士亦视所托身为贵耳!得交万夫雄,其人虽陷入虎口,猛虎不能害也。甚矣,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选自《虞初新志》有改动)

【注】 磊:形容仪态豪放洒脱。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  )

A初亦未尝事猎也       田:耕作

B忽林莽出巨虎范以去  搏:捕捉

C不能中止且却且前  度:估计

D仓卒间不忍异姓兄弟之意  负:辜负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万夫雄义愤所激至勇生焉的一组是(3)(  )

少负膂力以拳勇称 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 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 卒毙三虎以救其友 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 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面对朋友身陷虎口的危急情况万夫雄一时也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勇敢地冲上前去连毙三虎使朋友虎口脱身。

B作者对万夫雄救朋友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世人对手足之情、金石之谊的珍惜同时也批判了那些不能急朋友之难的人。

C作者讲到家九宣曾向他描述过万夫雄打虎的事迹同时家九宣还与万夫雄有过直接接触这有助于证实万夫雄打虎事迹的真实性。

D从古到今忠孝节义之人赴汤蹈火做别人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常常因为愚拙朴实而能达成,万夫雄就有这样的秉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3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注】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 本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饮泉亭记

[]刘 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愈伯文集》有改动)

【注】 司马氏:代指西晋。征士:不赴朝廷征聘之士。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  )

A与利史相先后       卒:最终

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幻:惑乱

C而不乎外  假:借助

D贪相承习为  故:缘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3)(  )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明而自信笃也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二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

C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D末段指出以给泉水命名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这首诗曾在抗日战争中让无数爱国男儿热血沸腾。请问这首诗的哪些情感打动了他们?(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有特色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