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满分5 manfen5.com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满分5 manfen5.com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

(《孟子·尽心下》)

【注】 满分5 manfen5.com(tiǎn):探取获取。窬:从墙上爬过去。

1.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个选段谈谈你对道听途说德之弃也一句的理解。(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同: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说的话不能说。(1分)异:孔子所说的“言”,是属于智慧问题;(1分)孟子所说的“言”,是属于道德问题。(1分) 2.没有根据的话,不经求证就传给他人听,是失德的,不符合正义的。(2分)君子只说该说的话。(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难度较大,选文文句简短,要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抽象概括,相对不容易。答题时,考生可以将题目分解为两个问题,即先考虑孔子孟子分别认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然后再回答两人的观点有何异同。从文段内容看,孔子认为要根据对象的值不值得来确定该不该说,而孟子则认为要根据说话的内容是否正确来区别该不该说。因此,孔子和孟子的共同观点是“话不能乱说”,不同点则是区别该不该说话的条件不一样。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是命题人援引的作者观点,而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显然在于所给的材料。“道听途说”之言当然不该说,而不该说的理由,从语段①来看,是因为不符合“智者”的要求;从语段②来看,是因为不符合“士”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7)

材料一 46日上午,雷州市北和镇谭葛村约170名村民自发地到保伯(陈光保)的甘蔗地里无偿帮助保伯抢收甘蔗。据谭葛村委会主任吴桂梁介绍每到果实收获的季节当地群众都会无偿自发地到保伯的果园帮忙。

在雷州大家都亲切地尊称陈光保为保伯。保伯离休后承包荒地让荒山野岭变成了花果山带动周边群众劳动致富。保伯捐资助学造福一方是大好人。

材料二 由广东省文明办、羊城晚报和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联手发起设立以资助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广东好人为宗旨的基金。

对关爱好人这一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依据要求回答问题。(4)

①“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改作风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政治责任。只有在思想深处密切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在党性修养上强化执政为民这个责任才能将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只有持之以恒真转实改才能彻底摒弃观望风杜绝一阵风打消干部群众的顾虑让民心与党心贴得更近。

1.请在句空白处填入一个恰当的成语。(1)

2.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改正。(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  )

二十年前当互联网刚刚向人类敞开一扇小窗时我们还无法想象这个新生的网络空间将会向世界展示何种风景或提供何种可能我们也很难预料到这项新技术”(  )改变了世界(  )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可谓雷霆万钧,它造成的后果和状态可谓不可逆转,它衍生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谓不可战胜。如今,当网络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拓展我们的社会关系并成为我们“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有力支撑时,我们(  )猛然发现,这项“新技术”所创造的“第二空间”竟然如此浩瀚、精密、复杂和充满灵性。

A虽然 但是 才     B.不仅 而且 才

C只要 就  则  D.因为 所以 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天监元年封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乱后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属饥年以私财赡百姓所济甚多。

六年为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时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迁荆州刺史加都督。立学校招隐逸。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是岁魏县瓠城人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曰:彼待我为援援之宜速待敕非应急也。即遣兵赴之。

及沮水暴长颇败人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荆州常苦旱咸欲徙市开渠秀乃责躬亲祈楚望。俄而甘雨即降遂获有年。及去任行次大雷风波暴起船舻沦溺秀所问唯恐伤人。

十三年为郢州刺史加都督。郢州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至以妇人供作。秀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境内晏然。

夏口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秀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

迁雍州刺史在路薨。武帝闻之甚痛悼焉。初,秀之西也,郢州人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咸为请命。及薨,四州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秀美容仪,每在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都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

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南史·列传·梁宗室下》有删改)

【注】 坚船以为斋舫:南朝梁武帝时佛教达到鼎盛,故视斋物为圣物。②征士: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人。③胤:后代。④郢州:隋以前的郢州一般指后来的鄂州,治今武汉市武昌区。南朝宋分荆、湘、江、豫四州置。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兵革人户流散      被:遭受

B迁荆州刺史加都督  寻:不

C使长史萧琛州贫老单丁吏  简:挑选

D百姓安境内晏然  堵:安定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萧秀敬重士人的一组是(3)(  )

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 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 ()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 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 ⑤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 ⑥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重点表现了萧秀仁惠爱民的事迹萧秀每到一处就任,都招纳难民,安抚民众,抚恤百姓,以私人财物供给百姓,救济了很多人。

B文章介绍了当时京口、郢州、夏口百姓多次遭受兵祸人户流散、赋敛繁重、不堪重负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百姓生活的艰难。

C萧秀到江州任刺史时不按崇佛的时俗办理将坚牢的船拨给参谋僚佐用下等的船运载斋物这是因为他预测到船队会遭遇风暴下等的船要毁坏沉没。

D萧秀容貌仪表俊美引人注目。他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相关记载招揽学士编撰《类苑》;性情仁慈宽容计较下属的过错。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 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  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在长江北岸。黄机南宋词人身处中原沦丧时期。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该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