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50字左右)(5分) 我国1400年左右的考试史,...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50字左右)(5)

我国1400年左右的考试史其中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作文分占100%的。从民国开始194940年中作文分占100%是屡见不鲜的;知识、阅读题型间或有一些只是某种点缀(如古典诗文的标点和翻译,古典文献名称的解释),从来就没影响作文分占压倒的局面。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以后百分比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分值占70%80%(折合成今天的分值应该是105120)。例如1955年和1956年作文分占80%1957 年作文分占100 %

——摘自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我认为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不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测。首先,语文能力内涵丰富,写作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靠一篇作文不能全面检测语文能力水平的高低。其次,一个现象存在时间的长短不能成为其正确合理的理由。最后,作文评价的主观性因素也使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在可信度上存在一定问题。示例二:我认为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测。首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在作文写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因此通过作文的考查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其次,语文考试以作文为中心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写作体现应试者的语文素养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最后,脱离讲话和作文的语文知识考查意义有限。 (观点明确,阐述2点理由即可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后的出处注解,显然可以判断,材料所谈及的现象是“以往的语文考试以作文为中心”,因此,考生由材料引发的观点只有两种,一是赞同语文考试以作文为中心,二是反对以作文为中心。支撑观点的理由是本题答题的重点和难点,考生应结合材料,将“以作文为中心”具体化为“作文分占80%以上”,然后才能找准赞同或反对的角度,换句话,考生不能反对考试时对作文的偏重,只能反对作文分所占比例过高(以作文为中心)的考试形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中国梦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 字。(3)

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据有关学者测算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

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答:中国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福州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三坊七巷内亦有很多对联格调高雅,令人流连。但光禄吟台上“追昔亭”中的这副对联有些不妥,请修改。(不考虑格律)(2)

夜月明楼清梦魂;春涨平堤映眉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

A古人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的这种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历来为文人所称赏。

B截至20129月底某运动品牌公司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大幅减少,而在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老股东大幅减持,更无异于釜底抽薪

C赵本山的小品作为一种讽喻艺术天生就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一种代表下层民众情趣和社会正义感的艺术表达形式。

D电视剧《兵王》的主角沈笑曾经玩世不恭经常违背上级的命令头角峥嵘但经过一番磨炼之后竟然成长为一代兵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李安:心中卧虎

2013 2 25 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第八十五届奥斯卡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导演四项大奖为此记者柴静对他进行了采访。

柴静:您为什么不去做您已经很熟悉很安全的事情比如说您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您在当中把握得游刃有余里面有您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

李安:没有做过的才有意思我打一个比较俏皮的比方。比如说在婚姻中你要很忠诚拍电影不需要越新鲜的越好越没有做过越刺激。

柴静:跟您的年龄和处境有关吗?

⑤李安:有关。跟我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做电影职业做了二十年,入行二十年,就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又没有意思没有挑战,我的那个斗志没有了。

⑥柴静:您不怕失败吗?

⑦李安:怕,怕才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小孩跟老虎漂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一个让他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心态是他需要的,心理状态的良好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害怕这样的话,自己也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那我当然不希望。

⑧柴静:以您现在在电影界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您的敬重,您还会有这种担心吗?有被淘汰的恐惧。

⑨李安: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一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

⑩柴静:以往您曾经说过,您说您摸着您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拍这部的时候您有吗?

李安:有当然有。

柴静:什么样的感觉?

李安:很奇怪有一种对信仰的好奇还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想要去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点罪受吧希望精神能够提升。

柴静:我看到您上午说您做这个片子的时候精神上曾经受过很大的折磨感觉就像您是派在大西洋当中漂流没有尽头的样子那是因为什么?

李安:拍片嘛很困难看不到底琢磨不到东西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当然有压力你没有解决之道或者看不到什么出路的时候就像派一样感觉在漂流。

柴静:您说过您曾经颓废得想要放弃我看以前所有您拍电影的访问当中没有出现过颓废这个状态。这次是怎么了?您担心过自己可能到不了那个头吗?

李安:会常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好汉一条再往下拼嘛。

柴静:您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过程当中您会发觉自己的未知这个电影让您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李安:很难讲真的很难讲我发觉就像派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只老虎还是搞不定。

柴静:这个老虎对您来说是什么?

李安:这个不能讲。

柴静:是您在《电影梦》里面写到的不断重复出现的那个元素吗?

李安:您看我这个脸很平和很温和的一个人那为什么我拍电影会这么冒险我想跟老虎有关系。

柴静: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李安: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有一种野性。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拍女人拍同性恋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卧虎藏龙吧。

(选自《名人传记》2013年第 4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

A李安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他不熟悉的题材是因为他希望在拍摄中找到新鲜感和刺激让自己的斗志不消失。

B李安现在在电影界有地位受大家的尊重但他仍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就要被淘汰。

C派在海上漂流看不到出路没有尽头李安在拍片的时候就受过这样的折磨。

D抱着一种对信仰的好奇渴望一种想要受苦受难的感觉李安决定要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E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李安曾颓废得要放弃以前每次拍电影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他觉得最难熬的。

2.文章段用了追问的访谈技巧结合文章说说这一技巧的好处。(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题目是《李安:心中卧虎》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中的理解。(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论语·子张》)

【注】 抑:但是不过。表示转折。倦:疲倦。诬:诬陷、欺骗。

1.子游认为何为(2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子游的质疑子夏做出了怎样的辩驳?请简要分析。(4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