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翻:同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请从动与静的角度,鉴赏颈联的艺术效果。(5分)

 

1.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偶集的惊喜之情和诗人的羁旅之愁。(2分)第二联写诗人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与朋友偶然相聚,大家高兴地还以为是在梦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2分)第四联写诗人劝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可是等到分别的早晨大家相互挽留,谁都害怕报晓晨钟的响起,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愁。(2分) 2.颈联上句写风吹动了树枝而惊动了夜宿的鹊鸟,这是动(1分);下句带着露水的草覆盖着秋夜熟睡的虫子,这是静(1分),诗人以动衬静,(1分)描绘了寂静凄凉的秋夜景象,暗寓了他乡羁旅生活的辛酸况味。(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题目和诗中语句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此诗写的是友人偶然在客舍会集时的情况。由“翻疑梦里逢”一句可知作者对此次集会高兴得怀疑是在梦里;由尾联可知作者对羁旅生活愁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几点:一是必须从“动和静”的角度分析,一是只能分析颈联语句,一是必须写出其作用。分析“动”,主要抓动词,如句中的“惊”和“覆”;分析“静”,主要根据诗中意象的具体情况,比如“鹊鸟”的飞是“动”‘“露草”和“寒虫”则是“静”。这样的好处就是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歌韵译及简析】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露草里唧唧地哭叫着寒虫。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全后面问题。(16分)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杲卿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其年十一月,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养死士,为拒贼之计。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后杲卿函贼将钦凑之首,械泉明、贾深等二贼,遣子送于京师。至太原,节度使王承业留泉明、贾深等,寝杲卿之表,自上表献之,以为己功。玄宗不之知,擢拜承业大将军,牙官获赏者百数。玄宗知杲卿之功,乃加卫尉卿、兼御史大夫。

杲卿既斩贼将,收兵练卒,乃檄告河北郡县,言朝廷以荣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哥舒翰为副,统众三十万,即出土门。郡县闻之,皆杀贼守将,远近响应,时十五郡皆为国家所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其月八日,城陷,杲卿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至气绝,大骂不息。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刚直,有吏干        干:才干

B养死士               阴:暗中

C.玄宗知杲卿之功       寻:探明

D至气绝               比:等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杲卿在代理常山太守期间,安禄山起兵反唐。颜杲卿担心叛兵顺势攻陷潼关,危及唐王朝江山社稷,于是与堂弟颜真卿联手阻击叛兵。

B.颜杲卿整饬军队,训练士兵,同时发布了朝廷从土门准备反击叛贼的消息,得到了许多郡县百姓的响应,当时就替朝廷守住了十五个郡。

C.天宝十五年,史思明攻打常山郡。因为寡不敌众,加之耗尽了守御的装备,常山城被攻陷了,颜杲卿也被叛兵抓了起来送到了东都洛阳。

D.当安禄山指责颜杲卿辜负了当年他的上表推荐而与他为敌时,颜杲卿则以牙还牙,表明了自己忠于朝廷的决心,揭露了安禄山狼子野心的本性。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5分)

2)城陷,杲卿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全后面问题。(12分)

顷之未发,太子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6分,每空1分)

1)迟:             2)仆:              (3)祖:            

4)就:             5)币:             6)遗: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和宾客知道了这件事情,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给他送行。

B.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给他送行。

C.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给他送来了白色的衣服和帽子。

D.太子和宾客知道了这件事情,都给他送来了白色的衣服和帽子。

【小3】题下列对选段及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担心荆轲反悔而不去刺杀秦王,就又一次委婉地催促荆轲出发,并准备先派秦武阳去。

B.荆轲没有按时出发,并不是太子所认为的有改悔,而是另有原因的,他是想等一个他的宾客。

C.高渐离击打着筑,荆轲唱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这让所有来送行的人都泪流满面。

D.荆轲到秦国后,用价值重金的财物买通了蒙嘉,借蒙嘉的引荐而有了靠近秦王的机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或现象,人们总试图用语言给它以定义,或是贴上标签,以便称呼、了解和研究。“打工诗人”也没有逃脱这种命运。从最早对“打工文学”进行研究的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说起,他对“打工作家”的命名并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对打工作者的身份由“基层打工的业余作者”到“一批关注并深入打工生活的有才干的作家”,再到“下层打工者自己”的界定来看,这种定义并不是十分正确。由此推及“打工诗人”,同样也不甚周密。我们从诗歌的创作主体来给它一个诠释,它显然包含着基层的打工业余作者和写“打工诗歌”的文人作家两个群体。但无论定义正确与否,“打工诗人”的标签总算是名正言顺地贴了上去。从话语权的分配状态考虑,有些诗人似乎并不乐于接受这种可能带有歧视色彩的标签,甚至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如作为诗人和评论家的柳冬妩认为“‘打工诗人和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是充满抵触色彩的被污名化了的社会群体,他还认为从社会的公平角度看,必须淡化现有打工诗人的身份。然而《打工诗人》的主编许强则认为“‘打工诗人是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是在社会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文化类别,是一个具有社会明显特点的身份象征“‘打工诗人这个身份象征仅仅是一个代名词,只是区别其他诗歌流派的一个代号,除去代号,诗歌作者的作品不会因此更加富有文学气味,加上这个代号,作品更加不会贬值。其实,所谓的打工诗人,并不是什么带有贬义色彩的标签,它同大学生诗派朦胧主义诗派等称谓一样,只是从不同的身份或特点来加以命名而已。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个称号而怀疑作者和作品,它们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像诗人中原马车所说的:如果过于关注一个诗人的社会属性,就会疏忽其艺术品德,会降低对艺术的请求。因而,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作品的意义与诗人的心坎,是诗人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打工诗人精神宣泄与升华的打工诗歌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现象,它不是学院派躲在屋子里引经据典的呕心创作,也不是某些知识分子殿堂里朦胧玄奥的低吟浅唱,而多是些底层打工者自己在艰苦的生存状态中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作品。在题材的生活性、琐碎性、现实性和语言的俚俗化、口语化方面,打工诗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所以有人说,打工诗歌不具有前卫和先锋性,既非先锋之作,也非试验之作。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加以肯定,那就是打工诗歌在内容方面培养了诗歌新的生长点,拓展了诗歌的题材与写作空间。它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真实情感为依托、以通俗的语言为工具、以低文化的打工者为诉说主体、以都市恶、乡村美的观念为基调定位的写作。它是对浅薄媚俗诗歌习性的唾弃,是诗歌真实品格和良知的失而复得。

打工诗人同许多打工者一样,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着人间的屈辱与辛酸。他们孤单地流浪在异地他乡,这种无根的流浪,让他们永远感到是城市里的客人。从他们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诗歌的豪情是火热的,而他们的经历又是沧桑的、辛酸的,他们同时恨着也爱着这个世界。他们是这个时代特别的歌者,是走在路上的行吟诗人,是一群用诗歌书写着命运的流浪汉。

——选自《当代诗坛的一面镜子——“打工诗歌片论》,有删改

1.下列有关打工诗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学院派和某些知识分子的创作不同,打工诗歌多是底层打工者自己在艰苦的生存状态中创作的诗歌作品。

B打工诗歌虽然在题材生活性和语言俚俗化方面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但在内容方面培养了诗歌新的生长点。

C.作为打工诗人精神宣泄与升华的打工诗歌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现象,它既非先锋之作,也非试验之作。

D打工诗歌以低文化的打工者为诉说主体,唾弃浅薄媚俗的诗歌习性,是诗歌真实品格和良知的回归。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过于关注一个诗人的社会属性,就会疏忽其艺术品德,会降低对艺术的请求,因而,我们更应关注诗人的心坎与作品的意义。

B.许强认为,打工诗人是个约定俗成的称谓,加上或除去这个代号,诗歌作者的作品都不会因此更加富有文学气味或贬值。

C.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或现象,人们总试图用语言给它以定义,或是贴上标签,以便称呼、了解和研究,作者并不赞同这种做法。

D.许多打工者同打工诗人一样,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着人间的屈辱与辛酸,他们同时恨着也爱着这个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从诗歌的创作主体诠释打工诗人,它包含着基层的打工业余作者和写打工诗歌的文人作家两个群体。

B打工诗人孤单地流浪在异地他乡,这种无根的流浪使他们对城市没有归属感,他们用诗歌书写并改变沧桑、辛酸的命运。

C打工诗人打工作家的命名都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种定义不甚周密,也不十分正确。

D.作为诗人和评论家,柳冬妩认为打工诗人是被污名化了的社会群体,他对打工诗人这一标签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们发现,有时顶花带刺、细长匀称的鲜嫩黄瓜放了两三天之后会变得一头很粗,一头很细。难道这是基因突变吗?一位健康专家对此的解释却是:

这是黄瓜让种子成熟的天性表现,不这样才不正常!人类为了吃到鲜嫩的黄瓜,就得在黄瓜种子成熟之前把它摘下来,否则就老了。但黄瓜却决意要传宗接代,但它没有了土壤营养供应,就会把自己自身的营养浓缩到一端,让少数种子长大成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冬日里,阳光总显得那么可爱。它温情柔媚,不热烈不浮躁,轻轻地抚慰着每颗寒冷的心。 

1_____                                                                

2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