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顾准:道德的实践者 关纯 在“讨伐”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顾准:道德的实践者

关纯

讨伐中国经济学家的声浪中,我蓦然想起了顾准先生——“用鲜血作墨水写作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我刚刚读完新近出版的《顾准画传》,书页上留下斑斑泪痕。我不是性情中柔弱的人,可是顾准先生的人格魅力,让你无法自已。顾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更是一位令人景仰的道德的实践者

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称誉顾准先生是中国经济学界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今日之中国,市场经济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然而在50年前,敢提出如此超前的见解,那是需要具有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丰厚的学识底蕴的。1957年顾准发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正是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启发下,对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深刻反思。顾准的文章有的放矢,针对当时国家计委一位高官的某些不正确观点予以批评。  

说顾准是中国的脊梁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当之无愧。顾准的超前思维令人惊叹。早在1971年,顾准就在《十年来的苏联经济》文稿中写道——“他们的经济是有发展的,但是,这仍是备战经济体制的发展,一句话,斯大林主义的经济体制,对他们已经积重难返,成了不治之症了。顾准还更加犀利地指出,苏联的经济体制本质上是一种浪费和窒息的制度20年后的苏联解体,证实了顾准的预言;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

顾准敏锐的思想洞察力缘于他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1974年他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以冷峻的笔墨,深刻地分析了城邦制度与东方专制主义的区别。……也就是我们古代的专制主义政体与希腊民主制度的截然区别。这样的结论可能有人不能接受,但是感情当然不能代替事实。顾准命途多舛,两次被戴上右派帽子,他戴着沉重的精神枷锁,走进书斋,攻读《资本论》,长夜难明赤县天,警世华章留后人1957年中苏联合考察黑龙江,他看不惯苏联专家大国沙文主义的蛮横态度,采取了据理力争、针锋相对的立场。结果被考察组的人员记录在案,以破坏中苏关系的罪名划为右派1964年,因为直言批评毛主席的个人迷信,再次加冕右派。然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准始终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宁鸣而生,不默而死,埋头读书,独立思考,在精神世界里,天马行空,创造思维,成为中国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顾准悲壮的道德实践,对我们今天的某些公共知识分子倒是一面镜子。许纪霖教授为某些知识明星画像——“为了迎合传媒,吸引公众,成为很可笑的文化思想明星。他们不在学理上像顾准那样下功夫,而是在修辞上努力,起劲地煽情、作秀、唱高调。虽然他们的思想在追遂时髦的人看来很尖锐、很独特,但是在真正有思想的人看来,会发现那些华丽的辞藻和机智的修辞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空荡的灵魂,一个苍白的手势,纵然能够泛起一时的摩登泡沫,但很快成为过眼云烟,像大浪淘沙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顾准本来有一个官宦前程,而且前程似锦。但是他糟蹋了这一前程,走上了一条了无始终的不归之路。他在黑暗中求索,给后人写作,而不是给自己的学术前程写作。顾准临终时,在床榻旁一直陪伴他的吴敬琏握着先生的手,看着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魂魄归西,离我们而去。

顾准是一座巍然屹立、高耸入云的山峰。不管是天赋的聪明才智方面,还是道德文章方面,我们都不一定能接近于他所达到的境界。

顾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时代更需要像顾准这样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作者读《顾准画传》而在书页上留下斑斑泪痕,是感念于顾准先生的人格魅力,出于对这位伟大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更是道德实践者的景仰。

B.顾准先生第一个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见解,他的这一理论是在《论十大关系》的启发下对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深刻反思。

C.顾准先生在苏联解体20年前就已经清醒地看到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积重难返,预示了苏联解体的必然结果,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D.参与中苏联合考察黑龙江的顾准看不惯苏联专家的蛮横态度。不惜破坏中苏关系也要为祖国而据理力争,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立场,结果遭到打击。

E.顾准本来有一个似锦的前程,但他自己却毫不在意,走上了一条只求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不归之路,这一执着却成就了他令后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2.顾准先生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作者为什么说顾准先生是“‘用鲜血作墨水写作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请简要回答。(6分)

4.文章以顾准:道德的实践者为题,至少包含了顾准重道德”“顾准重实践”“警示知识明星’”三方面的内容,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1.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2.①有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丰富的学识底蕴;②眼光犀利独到,思维超前,预言准确;③埋头读书,独立思考,在精神世界里畅游,忧国忧民。(每点2分) 3.①不惜开罪高官,也要发表自己的反思文章;②虽然曾两次被打为“右派”,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发表自己对历史研究的成果。(每点3分) 4.【观点一】做人以道德为准绳。(2分)①用自己的职业道德,践行一个经济学家的本分;②虽然受到迫害,还坚守着一个思想家的道德操守;③以自己忧国忧民的道德境界为祖国埋头著述,不求自身前程,只求为后人谋利。(回答出一点给3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观点二】搞学术从实际出发。(2分)①不盲从,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②深入剖析,挖掘经济现象的本质;③攻读专著,对历史深入研究和思考。(回答出一点给3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观点三】当今“知识明星”的浅陋。(2分)①某些“知识明星”只求迎合传媒,吸引公众;②某些“知识明星”不在学理上下功夫,只是追求时髦;③某些“知识明星”缺乏思想深度,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回答出一点给3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不求面面俱到,选取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错误在于,原文中有“经济学界”的界定,可此项却没有。D项错误在于,“不惜破坏中苏关系”并非顾准的主观态度,而是考察组人员给他戴上的“罪名”。E项错去在于,“只求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说法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顾准先生的人格魅力”一语在文本中筛选有关信息。此语最早出现在文本第一段末,然后文章便据此发挥。在第二段中有“具有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丰厚的学识底蕴”一句,在第三段中有“超前思维”和“犀利”二词以及预言被证实的说法,在第四段中有“忧国忧民”和“埋头读书,独立思考”等词。这些都表现了顾准的人格魅力。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重点在弄懂“用鲜血作墨水写作”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顾准的写作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答案应根据这点在文本中筛选。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实际上是要从“重道德”“重实践”和“如何看待所谓‘知识明星’”三方面在文本筛选顾准的相关事实,谈自己的看法。同时要分条陈述。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碳写下的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庄周《逍遥游》)

3.潮平两岸阔,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苒苒:渐渐,慢慢。颙望:抬头远望。恁:如此。

1.上片重点写景,请简要说明上片写景的特点。苏轼对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有不减唐人高处的赞叹,试做分析。(5分)

2.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在下片中,词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襚:向死者赠衣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陀委营,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 

B.即斩关外兵             纳:容纳

C.策其马世充             谢:告别

D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走,击退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的状态。所谓,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有别于,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20101129《光明日报》有删节)

1.题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只有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道讲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不研究,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