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戏曲艺术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熔铸了千百年来无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戏曲艺术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熔铸了千百年来无数中华百姓的人生观、是非观,是培养中华儿女爱国、爱民情怀的重要文化哺育。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屡受欺凌,动乱频仍,政权和朝代更迭不断,是什么能使我们国家与民族生生不息、历劫不灭?是什么维系着中华儿女血脉传承的认同与凝聚?只有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文化一个重要的传承渠道是靠民间说唱、民间戏曲传播普及,并代代相传。

无论是改朝换代的兵燹战乱,还是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戏曲没有断绝过其活跃在民间的顽强生命,它和民众像不离不弃的患难兄弟,并且千百年来始终成为历朝历代华夏子孙赖以慰藉心灵的精神依托与艺术依赖,这在世界艺术史上堪称奇迹。戏曲艺术应和了人民大众对从中沐浴伦理教化,获得历史文化,满足艺术欣赏的情感渴望、思想诉求和文化需求。戏中的忠臣良将,勇御外寇,成为大众民族意识和家园情怀的楷模;戏中的忠正义士,披肝沥胆,中正刚直,成为大众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和道德行为的榜样;戏中历经磨难的悲欢离合,感天动地的忠贞爱情,在赢得观众泪水与欢喜的同时,也为他们面对生活的磨难增添了乐观的情绪,为他们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动力。中国戏曲对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在大力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中国戏曲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爱国意识和传统美德,理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了解和感受传统戏曲中承载的具有普世价值和当代性的思想、文明、伦理、道德,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中华戏曲是世界艺术遗产中的一份无比珍贵的财富。文化艺术固然有其经济方面的意义,但从本质上说其核心价值一直表现在精神层面。一个民族只有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戏曲是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其艺术价值,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倍加珍惜,而后才会自觉地传承,并由此可能有创新与发展。                

(节选自孙家正《倍加珍惜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戏曲艺术的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戏曲艺术是让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

B.戏曲艺术是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更重要的,她也是一笔不可小视的物质财富。

C.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当前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D.戏曲艺术使我国民众的爱国意识和爱民情怀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2.下列不能解释中国民众对戏曲艺术有深厚感情的原因的一项是

A.当中国民众遇到艰难困苦时,戏曲艺术总能与他们相伴左右,给予他们正面能量。

B.中国民众在戏曲艺术欣赏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受。

C.戏曲作品中的人物为中国民众树立道德榜样,提供人生智慧和经验。

D.中国民众理解并珍惜戏曲艺术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创造。

 

1.B 2.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相关概念的能力。C项,“更重要的,她也是一笔不可小视的物质财富”错。原文是“戏曲艺术固然有其物质价值,但其核心价值应是其精神价值”。本末倒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符合题意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求筛选“不能解释中国民众对戏曲艺术有深厚感情的原因的一项”,即有三个选项是“能解释中国民众对戏曲艺术有深厚感情的原因”的,D项不是对原因的解释,是对“戏曲艺术的价值”的理解、珍惜和继承、创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六国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

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                 :途径。

B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其,他们的。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决定。

D 六国互丧,赂秦耶                     率:大概。

2.下列句子中“则”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A. 小获邑,大则得城

B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C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于其身也,耻师焉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弊在赂秦”四字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并总贯全篇,接着以历史事实为据,从“赂者”“不赂者”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B.第三段围绕赂秦问题,运用对比、比喻、引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赂秦非但不能苟存,反而会削弱实力导致颠覆的看法。

C.从本文看,燕国灭亡的原因在于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而赵国灭亡则是因为良将李牧“以谗诛”。

D.文章最后一段流露了苏洵作文的目的,“苟以天下之大……”的假设使得文章对宋朝的尖锐批评在语气上委婉了许多。

 

查看答案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有这样的国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胁迫,每天每月地割地,以至于灭亡。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如果没有过错,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都到你这里来了。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过去自己所喜爱的事物,顷刻之间已成为陈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触发感慨。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而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端水送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大王来何操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游目骋怀    

B行李之往来

C黎民不饥不寒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