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扎实/军队扎营 雏形/橱窗 广袤/玳瑁
B.靡费/望风披靡 柠檬/盟约 愚昧/联袂
C.喷泉/头喷棉花 央浼/媒介 收拢/垄断
D.钻床/钻牛角尖 沪剧/扈从 癸丑/诡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中奥菲莉娅因爱情而脆弱,因欧洲封建宗法制而驯服与无知,最终她随剧情的发展发疯死去。
B.《红楼梦》中林黛玉爱贾宝玉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从不曾劝贾宝玉去求什么功名利禄。正是在超脱了世俗偏见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宝黛之间建立起相互爱慕高于其他一切的纯真爱情。
C.周朴园让“下人”取雨衣,鲁侍萍问是不是绣着梅花的那件。因此,这件绣着梅花的雨衣就成了戏剧的一个道具,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
D.《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奥巴马成功连任后发表胜选演讲,对支持者表示感谢。他说:“现在经济正处于复苏期间,十年的战争即将结束,我们的竞选也已经将告尾声。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我会成为最好的总统。”
B.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的初生之犊,无照驾驶,肇事打人,寻衅滋事,其行为引起了人们对“星二代”的抨击。
C.“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迹传开后,前来探望的热心群众摩肩接踵,医护人员不得不采取措施,以保护她的休息和治疗。
D.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再到现在引发民间热议的吴英案,最近,废除死刑这一原本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法律命题,开始在普通民众层面引起了争议。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好作文题,能让考生将对生活和生命的想象与细节溶入其中,从而诠释其中蕴含的深层次内涵。
B.这本书能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批判与建设同在,真知灼见频现,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
C.压岁钱,对孩子来说本是一种关爱,但现在有些孩子,不仅不存感恩之心,而且滋生挥霍之念。
D.央视蛇年春节晚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绘声绘色,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管新闻栏目还是其他节目,越接地气,越契合民声,具体的工作往往就越庞杂,其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国际上各大电台也会出错,但权威性和公众欢迎度不受影响就很说明问题。
B.当各种早点的叫卖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时,西塘便彻底醒来了。早餐店伙计笑容满面,软糯的普通话带着江南的味道,如一杯米酒,绵软悠长,清甜如怡,让人温暖。
C.他弃文从政也丝毫没有装腔作势、半推半就,而是大刀阔斧地倡导改革。短短3个月,他对政府部门做了一番研究,发现机构臃肿、叠床架屋,这大大影响了行政效率。
D.十年的历史再次证明,中东地区各国的命运和前途必须由那里的人民自己决定,越俎代庖和动用武力不仅给这一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必定会使谋霸者自己陷入万劫不赴的深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个了不起的怪老头:辜鸿铭
①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②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南北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他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③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香了吗?”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鸿铭。毛姆的朋友就给辜鸿铭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其前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他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就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措。
④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公开对学生们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用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良敦厚的品德,去晓谕那些四夷之邦。”在那个时候,他还称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⑤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须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⑥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他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鸿铭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
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⑦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辜鸿铭既是一个博学多才,言辞敏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的、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个顽固守旧、行为狂放的怪老头。
B.文中多处引用辜鸿铭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和思想,第④自然段中他在北京大学的讲话,蕴含着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
C.面对西方人的嘲笑与无礼,辜鸿铭总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毫不留情,这令西方人对辜鸿铭很反感。
D.文章第⑤段承上启下,既揭示了上文人物言行反映的深刻思想,也阐明了下文人物狂放态度的根源,使文章内容收放自如。
E.辜鸿铭努力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却在国内屡遭自己同胞和学生的嘲笑和误解。
2.从文章后五段看,辜鸿铭的“了不起”“怪”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一段中辜鸿铭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有什么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第⑤段画线句子,试分析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