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巴甘的蝴蝶 鲍尔吉·原野 巴甘的妈妈不知得的是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巴甘的蝴蝶

鲍尔吉·原野

巴甘的妈妈不知得的是什么病。晚上巴甘躺在妈妈身边。妈妈摸着他的头顶的两个旋儿看他的耳朵、鼻子捏他的小胖手。

巴甘妈妈要走了。

去哪里?

妈妈到了那个地方就不再回来了我走了之后每年夏天变成蝴蝶来看你。

变成蝴蝶?妈妈这么神奇她以前为什么不说呢?

有一天村里人来咱们家把我抬走。那时候你不要哭也不要喊我。我不是能变成蝴蝶吗?

没过几天妈妈真的被人从家里抬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赫热塔拉开始大旱巴甘看不到那么多花了也看不到蝴蝶妈妈变成蝴蝶之后要用多长时间才能飞回赫热塔拉呢?也许中途累了要歇一歇;也许它见到河里的云彩,以为是真的云彩,想钻进去睡一会儿,结果被水冲走了。巴甘常常这样想。

那年敖包过节后,巴甘坐舅舅的马车拉化肥,在来哈河泵站边上看见蝴蝶。他跳下马车,追那些紫色的蝴蝶。蝴蝶在沙丘上飞,穿过一片蓬蓬柳。它好像在远方,一会儿又出现在眼前。巴甘不动了,看着它往远处飞。一闪一闪,像树叶子。

后来,他们俩把家搬到奈蔓塔拉,舅舅给一个朝鲜族人种水稻,他读小学三年级。

学校有一位青年志愿者,女的,叫文小山,香港人。文老师领他们班的孩子到野外唱歌,讲故事,大家都喜欢她和她包里无穷无尽的好东西,遇到谁表现好,她就拉开包,拿一样东西奖励他。

有一天下午,文老师拿来一卷挂图,用图钉钉在黑板上。

“同学们,”文老师指着图,“这是什么?”

“蝴蝶。”大家说。

“对。这个呢?”她指着一个像栗子带尖的东西,“这是蛹。同学们,我们看到美丽的蝴蝶其实就是蛹变的,你别看蛹很丑,但变了蝴蝶之后……”

“你胡说!”巴甘站起来,冲上讲台,一口咬住文老师的胳膊。

“哎哟!”文老师大叫,教室里乱了。文老师捧着胳膊看带血的牙痕,哭了。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几个女生惊恐地抱在一起。

晚上,文老师来到巴甘家,她想和巴甘单独谈一谈。

文老师伸出打着绷带的手摸巴甘的脸,“告诉老师怎么了?”

“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过来,它会在萨日朗的花瓣里喝水,然后洗脸,接着飞。太阳落山之后再飞。在满天星光之下,蝴蝶像一个精灵,它也许是白色的,也许是紫色……”文老师没想到今天巴甘会说这么多话。

“蝴蝶让你想起了什么,孩子?”

巴甘摇头。

文老师叹口气,她从包里拿出一双白球鞋——皮的,蓝鞋带儿,给巴甘。她说:“蝴蝶是美丽的。巴甘,但愿我没有伤害到你。”

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暑假时,盟里组织了一个优秀学生夏令营去青岛,包括巴甘。最后一天,他们参观了昆虫博物馆。

蝴蝶!大玻璃柜子里粘满了蝴蝶,大的像豆角叶子那样,小的像纽带扣,有的蝴蝶翅膀上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巴甘心里咚咚跳。

蝴蝶怎么到了这里?是因为青岛有海吗?赫热塔拉和奈蔓塔拉已经好多年没有蝴蝶了。蝴蝶迷路了,它们飞到海边,往前飞不过去了,落在礁石上,像海礁开的花。

孩子都出来了,没有人发现巴甘。

巴甘走到讲解的女老师面前,鞠了一躬,把钱掏出来,有纸币和手绢包的硬币,捧给她:“老师,求您一件事,请把它们放了吧!”

“放了?”女老师很惊讶地看着这个草原来的孩子。

“放了吧,放它们飞回草原去。”

女老师很意外,笑了,看巴甘脸涨得通红并有泪水,又止住笑,拉住他的手进屋。

巴甘沉默了一阵儿,一股脑儿把话说了出来。

女老师用手绢揩拭泪水。等巴甘说完,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盒。

“这个送你。”女老师手里的水晶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紫色镶金纹,“是昆山紫凤蝶。”她把水晶蝶放进木盒给巴甘,眼睛红着,鼻尖也有点红。她说:“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今生一样,来生还是一样。我们相信它,还要接受它。这是一只巴甘的蝴蝶。”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下面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巴甘的母亲没有直接将死亡说出而是以孩子的视角与巴甘达成了一个约定避免对孩子产生伤害这也为下文巴甘对蝴蝶的追逐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B巴甘一直认为蝴蝶是美丽的纯洁的;而文老师却认为蝴蝶是蛹变成的是丑陋的这样的解释深深伤害了巴甘的心所以巴甘咬了她。

C巴甘看到许多美丽的蝴蝶被禁锢在玻璃柜子里没有自由觉得这很残酷所以请求女老师放飞蝴蝶让它们重回自然的怀抱。

D女老师最后送给巴甘蝴蝶并告诉他要接受母亲已经离开他的事实,要他把母亲和他之间的爱永远寄托给美丽的蝴蝶并深深埋在心里。

E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了巴甘的典型性格语言简洁、细腻清新婉转极富表现力。

2.请以蝴蝶为线索简述小说的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巴甘的蝴蝶为题目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E 2.①母亲去世前,与巴甘约定化为蝴蝶来看望巴甘; ②巴甘在路上看到并追逐蝴蝶; ③文老师讲解蝴蝶是由蛹变成的,伤害了巴甘对母亲的情感而使他咬伤了老师; ④在青岛看到蝴蝶被关在玻璃柜子里,巴甘央求老师放飞蝴蝶; ⑤老师赠送蝴蝶给巴甘。 3.纯朴、执著,有些冲动,坚信母亲临终前的约定并守护这个约定,不愿别人伤害这个约定;善良纯洁,希望放飞蝴蝶,热爱母亲,始终维护母亲在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性格内向却又心思细腻,平时沉默但内心却有很多美好的想象。 4.观点一:使主题更加生动形象。①小说讲的是孩子对母亲的深厚情感的平常故事,但作者在故事中加入了“蝴蝶”的意象,用“蝴蝶”象征母亲;②“蝴蝶”还带给失去母亲的孩子巴甘以无限的遐想和温馨的感觉;③“蝴蝶”还象征着人间至深至真的亲情,母子之间的爱与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感人。①“蝴蝶”轻盈美丽,始终陪伴着巴甘,正契合母亲温柔、美丽、慈爱的形象;②作者在“蝴蝶”前面冠以“巴甘的”,强调了“蝴蝶”在小说中对巴甘的特殊意义;③巴甘与蝴蝶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巴甘与母亲之间生死相随的感人故事。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连贯。①“巴甘的蝴蝶”构成了小说的线索,使情节更加完整;②全文围绕“蝴蝶”和巴甘之间的关系构建框架,美丽而感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③以巴甘、文老师、青岛女老师对蝴蝶的态度的异同构建小说的情感世界,很好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 【解析】试题分析: 1.A项,“这也为下文巴甘对蝴蝶的追逐这一情节埋下伏笔”不全面,埋下伏笔的情节还有咬文老师和求讲解女老师等。B项,文老师并没有说蝴蝶丑陋,而是说蛹是丑的,文中有“但变了蝴蝶之后……”说明文老师也赞成蝴蝶是美丽的。C项,由文意可知,巴甘希望蝴蝶回归草原,即母亲能回家。 2.考生要抓住文中巴甘与蝴蝶相关的情节和语句,并形成前后关联,考生不难发现开头巴甘与母亲关于蝴蝶的约定、巴甘在路上对蝴蝶的追逐、文老师对蝴蝶的讲解伤害了巴甘、在青岛巴甘请老师放飞蝴蝶都是以蝴蝶为线索的。考生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考生要关注描述主人公形象的句子,从中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巴甘与母亲的对话,体现其天真纯朴的特点;他咬老师表现其冲动,也体现出对母亲形象的维护,从而看出他对母亲的热爱;平时不擅言谈的巴甘对文老师说了很多,表现他内心的细腻多思等。 4.考生首先要明确蝴蝶的寓意、蝴蝶与巴甘的关系,然后要注意作者对此的态度情感,再注意题目的一些常规作用,如作为小说的线索、构建人物之间关系的桥梁等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门引

张 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

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满分5 manfen5.com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

天顺元年擢信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

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修前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

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统七年进士        举:考中。

B又置新斛旧加大        视:比照。

C信钩考                属:隶属。

D论者之                韪:认为……正确。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

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满分5 manfen5.com助之 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座,斩杀四千五百多人,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迪书斋望月

钱 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 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魏司空林之六世孙也。祖悦仕石季龙位司徒右长史。父潜仕慕容日韦为黄门侍郎。并以才学称。

宏少有俊才曰冀州神童。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拜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原郝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近代所未有也。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郝轩叹曰: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满分5 manfen5.com雀飞沈岂不惜哉!

仕慕容垂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所历著称。立身雅正虽在兵乱犹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

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闻其名遣求及至以为黄门侍郎与张衮对总机要草创制度。时晋使来聘帝将报之诏有司议国号。宏议曰:三皇、五帝之立号也所生之土,或以封国之名。故虞、夏、商、周始皆诸侯,及圣德既隆,万国宗戴,称号随本,不复更立。唯商人屡徙,改号曰殷。然犹兼行,不废始基之号。故《诗》云‘殷商之旅’,此其义也。国家虽统北方广漠之土,于陛下应运龙飞。虽曰旧邦受命惟新。以是登国之初改代曰魏。慕容永亦奉进魏土。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斯乃革命之征验利见之玄符也。臣愚以为宜号为魏。道武从之于是称魏。

道武崩明元未即位清河王绍因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宏独不受绍财长孙嵩以下咸愧焉。诏遣使者循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宏与宜都公穆观等案之,帝称其平当。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

(选自《北史·列传第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曰冀州神童          号:被称为。

B闻其名            素:向来。

C因所生之土          或:或许。

D于陛下应运龙飞    逮:直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宏有俊才的一组是(  )

并以才学称 众务修理处断无滞 左迁著作佐郎 弃郡走海滨

道武从之于是称魏 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宏是魏司空崔林的六代孙。他的祖父崔悦在石季龙手下做官他的父亲崔潜在慕容日韦手下做官。祖父和父亲都凭才学闻名。

B崔宏少年时才智卓越被称为冀州神童苻坚听说后征召他为太子舍人。他以母亲生病为借口推辞没有前去就职。

C道武帝下令商议国号时崔宏建议继续使用魏这一称号不再创立新国号,并引经据典地说明了这样做的理由。

D道武帝死后明元帝没有即位清河王拓跋绍趁人心不稳拿出大量财物布帛赏赐朝廷官员。只有崔宏没有接受拓跋绍的财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 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大号: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文辞                        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寄目偿所愿焉                 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于此阁              燕:通,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之腐黑挠折者    槛:门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四年,言事斥守揭阳

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又不得过南昌观所谓滕王阁者

故舍汝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

积土成山,风雨兴

D.子为我记之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庶几乎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

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B.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

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C.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

/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D.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

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