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
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涵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解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及其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的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的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
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置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认识提出来的。
B.“畏天命”告诉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C.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成分。
D.“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孔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2.对文中孔子的“人”与“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
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神秘性,所以要“畏天命”。
C.“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
D.孔子提出的“学”与“思”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
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自然万物。
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因为“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
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孔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
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重自然保护。
名篇名句默写。
1.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2.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 (陶潜《饮酒〈其五〉》)
3.)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受中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1月23日是某校100周年校庆,学校准备举办一台“唱响梦想,舞动青春”的文艺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要求:(1)主题鲜明,语言生动;(2)5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鉴于有些学生在期末试卷上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某大学教授给他的两个研究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寒假作业——练字。对此,两人都赞成,但角度不同,各有道理。
一个直截了当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打了个比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眼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又语言得体。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仿照给出的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循环往复的四季,寄寓着大自然不一样的感情。春风送暖,给大地披上新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雪带寒,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雪对大地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