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国学大师南怀瑾。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人贵有自知之明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鸵鸟身重翅小,不妄想飞向蓝天;海豚无脚不徒劳爬上陆地。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自知者能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不自知者往往一念之间前功尽弃,贻人笑柄…… 韩信甘受胯下辱 闹市间,一位气宇轩昂的七尺男儿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一个市井无赖的胯下爬过。难道他没有人格与尊严吗?不,他此举是为了实现他的鸿鹄之志。他深知自己的价值绝不能与无赖等同,他深知自己的兵韬武略当用于救助天下苍生,而不是与一个无赖斗气。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因为自知,他才能临磨难而不苟,愈挫而愈奋,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帮助刘邦平定天下。 试想,韩信若没有自知,其人生怎能放出夺目光华;若没有韩信的自知,如何能有刘汉天下的一统。 人当须明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马谡“无知”失街亭 马谡虽熟读兵书,深谙兵法,但他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无知----对于自身的无知。没有了自知,便仅剩下了狂妄,甚至狂妄到连军师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叹诸葛空爱马谡,却反被马谡的不自知误了骋淮蠹疲槐罡鹉窍Р胖幔慈鞲桓?ldquo;无知”之人。诸葛先生泉下可知,你一生追求的事业,就是毁于一个人的不自知啊!“出师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泪是洒给诸葛,而这憾却是马谡的“无知”所一手造成的啊! 人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才能! 巾帼“自知”胜须眉 “别了,生我养我的父母;别了,我所深爱的这片土地。”镜中那位绝色美女满眼含泪,但很快她便拭去泪痕,毅然踏上了那条风沙漫天的路。 她明白自己此去将永无归期,但她更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担负着面姓对和平的企盼,担负着苍生对幸福的追求。正因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她才甘愿“一去紫台连朔漠,甘愿用一生的幸福去换取大汉与匈奴几十年的和平。黄昏下的“青冢”不是哀怨,而是一个深知自己历史责任的女子,对天下的深情回眸。 人要知道自己的责任!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知才能将自己的人生点染出亮丽的色彩。朋友,欣逢盛世,怀古思今,我们是否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才华,看清了自己的价值,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大意是自己的道德与学问不够,但位置很高,被推到受人尊重的位置;低下的智慧却要谋策远大的事业;能力微小却负着重大的任务,这三种错误现象就是“不胜其任也”,也就是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有时也指用人不当 。构思时,可从材料本意考虑,也可反弹琵琶,从与材料大意相反的角度分析。因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1.人要有自知之明 2.要量力而行 3.要合理使用人才 4.要有远大志向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3.____________,用之不竭。(《赤壁赋》)

4.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5.歌台暖响,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6.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__。(《离骚》)

7.一夫当关,____________。(《蜀道难》)

8.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9.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

10.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锦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写出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6)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写景的顺序或者从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3 )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 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之       宗:尊奉

B.晚乃于光、黄间            遁:隐遁

C.见方山子两骑              从:听从

D.往往狂垢污                阳:假装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方山子过隐人生活的一组是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方山子自幼攻读而颇有豪侠之气,终因驰骋当世之志未酬,晚年归隐山野。

B.与苏轼在歧亭相遇,彼此均感意外,但方山子对苏轼被贬遭遇并不觉奇怪。

C.方山子世有功勋、家有田产,自己文韬武略,却将富贵抛弃,是有所觉悟。

D.苏轼为方山子立传,写他不遇于当时而归于淡泊,从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怀。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6)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6)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B.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C.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世家》)

D.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管仲列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