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阅读(6分)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

古代诗歌阅读(6分)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在整体感悟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景物描写,来分析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从而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诗歌通过对“飞雪””绿树碧檐”“外边寒”“旋干”这些关键词的描写,对比突出了宫外寒冷,宫内融融春意的差距,有力讽刺了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歌以“游乐万机轻”来咏叹帝王追求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树长生”点出了诗人感叹帝王升天,王朝兴衰一场空的结局。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28分 )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翔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三,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然,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惭愤。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乃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聊斋志异·棋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日登高,与客弈             会:相约

B.神情懊然,若不自             已:停止

C.父愤悒恨而死                 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之               系:捆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视,面目寒俭                    癖误人也,如是夫

B.自晨于日昃                      戏耳,何

C.酌之酒,亦不饮                  故未敢缧绁系之

D.公礼之三,坐                    公叹咤良久,悟其鬼

3.下列句子中,句式和逡巡局侧相同的一句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夫晋,何厌之有?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下列句子中,字和见弈遂忘其死中的含义相同的是(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会其怒,不敢献。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

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

父愤悒赍恨而死                   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7.翻译句子(10分)

1)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5分)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分)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3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春节民俗艺术对年味的强化

吕品田

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在春节这个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的确是这样。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

其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新年节艺术,我们与其在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以至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

因为交通受阻,时下网上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红火,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现在年味淡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

B.当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C.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D.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新年节艺术活动缺乏真正的民间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在有些人认为年味变淡了,想加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其主要原因在于以前春节那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

B.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前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不积极乐观的,而后者则凸显乐观主义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

C.有人在网上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交通受阻;但这种倡导其实是无力的,因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几乎人人都想回家过年。

D.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就能有力地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普遍对春节有着期待的心理,这也体现在它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又可以具有审美欣赏的作用,还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B.在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民间艺术无疑是极具有表现力的,它不刻意模仿客观事物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有强烈主观色彩。

C.虽然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中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

D.若要充分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那就要解决作为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但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锁匠有两个徒弟,他决定来一次考试以确定谁是接班人。他准备了两个保险柜,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将近二十分钟。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彩: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时,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有看见里面有什么,因为您只让我开锁。老锁匠郑重地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接班人。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何必温馨

周国平

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

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俨然一位通俗红歌星。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

可是,仔细想想,究竟什么是温馨呢?温馨的爱、温馨的家、温馨的时光、温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朦朦胧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许,正是词义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这个词的魅力,能够激起说者和听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联想。

正是这样:美好,然而空洞。这个词是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温者温暖,馨者馨香。暖洋洋,香喷喷。这样一个词非常适合于譬如说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用来描绘自己对爱的憧憬,一个初为人妻的少妇用来描绘自己对家的期许。它基本上是一个属于女中学生词典的词汇。当举国男女老少都温馨长温馨短的时候,我不免感到滑稽,诧异国人何以在精神上如此柔弱化,纷纷竞作青春女儿态?

事实上,两性之间真正热烈的爱情未必是温馨的。这里无须举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

比较起来,温馨对于家庭来说倒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不过,一味地温馨,结果不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至于说以温馨为一种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气了。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和逆境当然一点儿也不温馨,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入彻悟。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悟到了温馨这个词时髦起来的真正原因。我的眼前浮现出许多广告画面,画面上是各种高档的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等等,随之响起同一句画外音:“……伴你度一个温馨的人生。一点也不错!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温馨一词的确切的现代含义!这个听起来好像颇浪漫的词,其实包含着非常务实的意思,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一种讲究实际的人生态度。不要跟我们提罗密欧了吧,爱就要爱得惬意。不要跟我们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轻松。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

我丝毫不反对实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时代到处膨胀的权力野心相比,这是一个进步。然而,实在的生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决非限于舒适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温馨这个流行词所标志的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在这个女歌星唱遍千家万户的温软歌声中,我不禁缅怀起歌剧《卡门》的音乐和它所讴歌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人生来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要说:

爱,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人生,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有删节)

1.怎样理解文章中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的含义。(2分)

2.作者认为温馨”“美好,然而空洞,这种空洞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请简要梳理作者的思路。(4分)

4.文中第段用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哈姆雷特、歌剧《卡门》等文学性的内容作素材,这在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内容方面有何作用?(6分)

5.从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的角度看,对个体而言,选择温馨与否是自由的,但作者为何还是要批判温馨这种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对作者的观点,你如何评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1)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无食桑葚!

4)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5)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7)舞幽壑之潜蛟,                 

8)寄蜉蝣于天地,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10)狗吠深巷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