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4.舜发于畎亩之中,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7.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8.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9.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
10.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至湖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①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②。
【注】①折:弯曲。②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诗句“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①其籍。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暍,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蠲,免除。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逋米数千石 逋:拖欠
B.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 闻:闻名
C.不则货诸民,民且病 病:患病
D.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资:供给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 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③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
④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 ⑤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⑥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行凶的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自逮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王陶常常因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任虔州知州时,他竭力救济护送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拿出俸禄帮助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译文:
(2)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译文:
对下面句子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⑤沛公安在 ⑥若属皆且为所虏 ⑦大王来何操
⑧欲呼张良与俱去 ⑨珍宝尽有之 ⑩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A.①⑧/②⑩/③④/⑤⑦/⑥⑨ B.①③/②④/⑤⑦⑩/⑧/⑥⑨
C.①③/②⑩/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②④/③⑧/⑤⑩/⑥⑦⑨
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嘉为先言于秦王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为变徵之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乱易整,不武 以次进
B.秦王还柱而走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C.夫晋,何厌之有?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