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武侠小说与历史的有机结合,为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武侠小说与历史的有机结合,为武侠小说本身营构了一个更为广阔、深远的文学表现空间,同时也使武侠小说本身跳出了纯娱乐文学的范畴,有效地提升了这一小说品种在整个文学园地中的地位。

与其他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家相比,金庸有着更为清醒、自觉的历史创作意识。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构筑了一个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巨大历史时空。在这个巨大的历史时空中,侠客们的笑傲江湖、行侠仗义与历史人物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彼此纵横交错,虚实相生,共同演绎出一个迷人的艺术世界,历史文本与武侠小说得到有机统一。

金庸总是别出心裁的择取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之与武侠小说情节编码的传奇性原则保持高度一致,这样,历史与武侠之间不仅消解了伟大的神话对立,而且形成了一种相互转换、相互生成的良好循环关系。综观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的历史题材,我们发现其来源渠道大约有以下三种形式:某些尚有争议的正史;富有传奇色彩的野史;生动的民间历史传说。上述三类历史题材本身富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却又并非空穴来风,自行其是,使得金庸在处理武侠与历史的关系时可进可退,可虚可实,为其艺术才情的纵横驰骋营构了一个游刃有余的表现空间。

这种处理历史题材的艺术手法符合金庸本人的历史审美观:没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小说作者可选择其中一种说法来加以发挥。通过历史文本传奇化的艺术手法,金庸成功地把历史纳入到武侠小说的传奇轨道中,使历史与武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大大提升了武侠小说的可读性。

文学文本的历史化是金庸在武侠小说中成功还原历史的主要手法。所谓文学文本的历史化,就是凡在武侠小说文本中涉及到尚有争议的传奇性历史题材时,金庸均引经据典,采取学术论文中脚注、尾注或按语的形式,对争议之处一一详加说明,让历史走出文学语境,重新回到历史文本中。

历史文本对武侠文本的这种有意识嵌入,使历史文本与武侠文本构成了一种互文性,两者相互对照,相互说明,这种处理手法既使干瘪、抽象的历史题材在武侠文本中焕发出迷人的艺术光彩,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持、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反映了金庸本人高度的审美自觉与历史自觉。   

(摘自《华文文学》)

1.金庸写武侠小说偏爱三类传奇性历史题材,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这类题材能使武侠小说跳出纯娱乐文学的范畴,有效提升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

B.在作者看来,没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武侠小说创作中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C.金庸喜爱的三类历史题材本身富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又有一定的历史事实根据。

D.这类题材使金庸在处理武侠与历史的关系时可进可退,可虚可实,便于发挥其艺术才情。

2.结合全文内容看,对末段中互文性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侠小说与历史的有机结合,为武侠小说本身营造了更为广阔深远的文学表现空间。

B.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与武侠小说情节编码的传奇性原则保持高度一致。

C.历史与武侠之间不仅消解了伟大的神话对立,也形成一种相互转换、相互生成的良好循环

关系。

D.历史文本与武侠文本相互对照、相互说明,使历史题材焕发出迷人的艺术光彩,又最大限度地

保持和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3.依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按照金庸的历史审美观,他在创作武侠小说时,一般无意采用已有定论的历史题材。

B.引经据典,采用学术论文中脚注、尾注或按语等形式是金庸武侠小说成功还原历史的唯一手法。

C.武侠小说如不能很好处理虚拟的江湖世界与真实的历史或现实世界的关系的话,就会缺乏可读性。

D.武侠小说编排故事情节时要符合传奇性原则,金庸喜好的三类历史题材正好符合这一原则。

 

1.A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辨识,做出判断。A项,表述不属于其原因,它所体现的是武侠与一般历史题材的关系。其原因表述集中在原文3、4两个自然段。所以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对于这种对概念“互文性”的理解,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到与“互文性”解释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的解释,对选项进行辨识,做出取舍。D项,由原文内容可知,“互文性”的主体必须是“历史文本与武侠文本”,所以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及大意的基础上,把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内容的细微之处进行辨识,再做出判断取舍。B“历史的唯一手法”表述不正确,”“唯一”应为“主要”,语出原文第5段。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多年前,英国《泰晤士报》曾刊出一道难题,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距离是什么?许多人从地理位置上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最后只有一个答案获奖,那就是:一个好朋友。

作家毕淑敏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要我们珍爱;友情这棵树上只结一个果子,叫做信任,红苹果只留给灌溉果树的人品尝。

这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作文。要求准确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且勿套作。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信口开河、油腔滑调不是潇洒。

什么是潇洒?

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洒,它会让你不局限于名利

                                                   

                                                   

朋友,学会潇洒吧!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面问题。(4分)

满分5 manfen5.com

1.请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许超过10个字。(2分)

2.阐述漫画的寓意。(2分)

 

查看答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近日表示,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崇拜、贪婪的属性早已经使人们失去了对知识拥有的分辨与警惕。但是这些书对我们而言是否有价值?他认为,现在更特殊的问题不是是否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要读就要读有文脉的好书。在他看来,有文脉的书是指打精神底子的书,比如鲁迅的作品。而今天的书太多太多是没有文脉的,这些书不利于我们成长。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4.舜发于畎亩之中,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7.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8.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9.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

10.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