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献诗经常“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伐檀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

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1.A 2.C 3.B 【解析】 1.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作 (本大题60分)

就在微博上“炫富事件”层出不穷之际,一个题为“炫富的那么多,哪能有炫苦精彩”的相册爆红网络了,其主人左扬民成为众多网友追捧的对象。左扬民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自动化专业,于2010年4月留学国外考研。端盘子、卖寿司、送报纸,手指上全是裂开的痂疤,“天天担心学费、房租,正常睡一觉、安稳坐一天都很难”,一年瘦了40斤。2011年2月左扬民在人人网上设立了留学相册,曝光自己留学国外一年“艰苦生活”。他说:“不拼爹,不炫富,人生路靠自己 再苦再累心也甜!”左扬民备受网友推崇被称为“炫苦哥”,他们说,一咱要炫就炫苦,这才励志,炫富的人已经太“二”了……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宣传语,比如彩云之南说的是云南,好客山东当然指齐鲁大地,熊猫故乡一下子就能让人想到四川,重庆城市的宣传语是:“重庆,非去不可。”请从形式和内容上简要点评这句宣传语的特色。(4分)

(1)形式 :                                                        (2分)

(2)内容: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相关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吴菊萍,2011感动中国人物,阿里巴巴员工,浙江嘉兴人。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杭州滨江区一住宅小区,2岁女童妞妞不慎从10楼坠落,楼下经过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小女孩后来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最终康复,救人的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较重。其事迹感动国人,感动世界,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经网友提议,杭州市政府出资为吴菊萍在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建造了一座雕像。

这座雕像的底座上还需要镌刻一段文字,请你完成。

要求:(1)语言富于文采,不少于两种修辞手法;(2)字数在25—50字之间。

 

查看答案

把下面几个句子重先排序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                              

①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②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③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④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⑤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⑥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正确的顺序是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4分)

风靡数十年的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将迎来第六次改版,据报道,“时代不同,孩子们的问题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是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的直接原因。当年孩子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疑问;现在孩子的兴趣和知识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深受网络和影视剧的影响,想搞明白“我能穿越回清朝吗”“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吗”……据说在征集的问题中,“2012是世界末日吗”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几百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