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论语·述而》)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1)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可以横绝峨眉颠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3)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辽人常越境而                    汲:取水。

B.灌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甲              彻:穿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献诗经常“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伐檀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

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查看答案

写作 (本大题60分)

就在微博上“炫富事件”层出不穷之际,一个题为“炫富的那么多,哪能有炫苦精彩”的相册爆红网络了,其主人左扬民成为众多网友追捧的对象。左扬民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自动化专业,于2010年4月留学国外考研。端盘子、卖寿司、送报纸,手指上全是裂开的痂疤,“天天担心学费、房租,正常睡一觉、安稳坐一天都很难”,一年瘦了40斤。2011年2月左扬民在人人网上设立了留学相册,曝光自己留学国外一年“艰苦生活”。他说:“不拼爹,不炫富,人生路靠自己 再苦再累心也甜!”左扬民备受网友推崇被称为“炫苦哥”,他们说,一咱要炫就炫苦,这才励志,炫富的人已经太“二”了……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宣传语,比如彩云之南说的是云南,好客山东当然指齐鲁大地,熊猫故乡一下子就能让人想到四川,重庆城市的宣传语是:“重庆,非去不可。”请从形式和内容上简要点评这句宣传语的特色。(4分)

(1)形式 :                                                        (2分)

(2)内容: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