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芜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 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徙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二十八日,舟彭泽     次:排列   

B.至牧羊亭上,芜充斥      秽:杂草

C.乃相与然而去              怃:失意   

D.久之,佐郡,人或愤其不足  起:起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登者忘其险//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乃相与怃然去 //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郡政非有大损益也 // 沛公居山东时,贪财物

D.一知当为,即以为己任 // 尔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

译:

(2)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译:

(3)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译:

 

1.A 2.C 3.D 4. (1)看到这座山雄伟突出险要雄壮,心中涌起极大的感慨。 (2)我已能想象出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样了,你应当替我记下这件事。 (3)由此可以推想而知道,他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一定能够毫无疑问地有所作为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通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B、C、D三项在所处语境中词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A项,根据语境,“次”应解释为“旅途停留”。 考点: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2. 试题分析:C介词,对、对于。A句末语气词,表陈述;句中语气词,表停顿。B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D代词,代他(自己);副词,表期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先要准确理解各个句子的意思,并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本题要求选出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句子。筛选时注意关键词“直接”。第①句写登小孤山的背景及缘由;第②句写登山途中由于有石级和护栏而给人平稳的感觉;第⑥句是对李维肃的期待。它们与“新修一柱峰亭”无直接关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延祐五年时,我奉天子的命令,到临川征召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船在彭泽停留。第二天,攀登小孤山,看到这座山雄伟突出险要雄壮,心中涌起浩大的感慨,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山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乐于那样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 从前有一座亭子在半山腰,在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脚下容纳天下的流水,从这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安然地坐在那里,可以一整天欣赏美景。石级盘旋向上,用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栏杆扶手完好坚固,攀登的人忘记它的险要了。这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距离现在六十二年。看守此亭的人存心不诚,一天天倒塌毁坏,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 到了牧羊亭上,到处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不能在亭上停留。这时候,彭泽县令都在场,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管理好。询问看守此亭的人,却回答说:“这里不是彭泽县管辖的地方。”于是大家失意地离去。第二天,经过安庆,府判李维肃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他。他说:“这是我的管辖地。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那所说的‘一柱’,将超出一般,赫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江水震动,高压,冲击,灌注,从八方一起涌来,始终不为之摇动;让它的排斥上天、浇灌太阳的气势,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也都将倒下驯服,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不是这座山峰谁能够抵挡这种强大势力呢!我已能想象出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样了,你应当替我记下这件事。” 李侯是真定人,在朝廷做官几十年,历任郎官,可以说是有资历的老臣,温文尔雅有高超的才能,因为正直有骨气而自我坚持,很被迎合世俗风气的人们顾忌嫌恶。时间久了,被起任佐助郡守。有的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李侯认为不值得和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况且一座小小的亭子,对郡里的政事没有多大的损害或补益。到郡任职不到十天,一知道自己应当做的,就立即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想而知道,他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一定能够毫无疑问地有所作为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l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2012年6月《看历史》)

1.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大学的独立自由相当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咄咄逼人的权力、巧言令色的功利和匍匐在地的庸俗。

B.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

C.在中国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培育和自省。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至三自然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青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B.文章四至八自然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引证具体论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于大学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九自然段,指出中国的大学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吁早日建立和养成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轴心组织”。

D.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再旁征博引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最后针对现实呼吁建成真正的大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大学里的师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贾政扶贾母等人灵柩到了南方原籍,安葬了。一日接到家书,看到宝玉、贾兰得中,甚是欢喜,后又见宝玉走失,复又烦恼。(《红楼梦》)

B.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向袁术借雄兵数千。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三国演义》)

C.堂·吉诃德看见车上装着两头狮子,以为是魔法师派来对付他的,便不顾别人的劝告,执意让押送人打开车笼,准备与狮子一决雌雄。堂·吉诃德盯着狮子,专等它跳下车,可狮子困惫,一点斗念都没有,堂·吉诃德硬要押送人激怒狮子,押送人只好说他英勇无比,狮子未战已败,还要为他请功,堂·吉诃德因此而沾沾自喜。(《堂·吉诃德》)

D.在巴黎愚人节的狂欢活动中,爱斯梅拉达优美的舞姿使侍卫队队长弗比斯为之倾倒,神甫克洛德指使加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抢走。在这危急时刻,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加西莫多擒获。(《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B.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美学。

C.在泰山脚下,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山东小吃和极具地域风情的舞蹈,登泰山,游孔祠,更是让人深深地感受到齐鲁文化的雄浑厚重。

D.国家自从明确了全国统一的“五一”“十一”放假日之后,中国的假日经济就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校长的书法大作曾获书法界最高奖――兰亭奖。品读其字中乾坤,但觉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看似随意,实则谨严。

B.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

C.据报道,中国渔政已经派出“渔政202号和“渔政203号渔政船赶往钓鱼岛海域,进行接力宣示主权的行动。无独有偶,台湾方面也派出了几艘船只前往该海域。

D.《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两会委员呼吁市政府建立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②从今天开始,新京报将连续6天推出100版大型系列特刊,从清华大学百年风物、历史、学子、老师和成就诸方面,      这座中国名校的历史风云,探究它的精神和未来。

③在纯粹的领域中,每颗灵魂都是孤独的,纵然是爱也不能消除这种孤独,      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          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应付  再现  也/就    B应付  展现  但/才

C应对  展现  也/就    D应对  再现  但/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