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 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

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

这两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与思考?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种子与阳光 人生好比一朵花。是它的种子决定了这是一树飘扬的繁樱还是一朵墙角暗芳的夜来香;然而若没有阳光的哺育,春雨的润泽,它一辈子或许都不会生根发芽。如果幸运得多,遇见春阳与甘露,那么它会绽放得更加灿烂。 人们说的都没有错。“你是谁”即为人的本质,是蕴藏在种子里的品种;而“遇见谁”则是外部条件,是阳光和雨露。你脚下踏着的路昭示着一路将会遇见的人,然而“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也无法在两个时刻作为同样的一人。遇见了,无论经历的是欢声笑语亦或是憎恶泪水,分别之后,你就总会汲取些什么,而有别于原先无知的懵懂的自己。 一切都要回到那颗种子说起。初心决定着你是谁,你要走怎样的路。梵高在心中埋下一颗色彩的种子,罗丹在心中埋下一颗线条的种子,尼采在心中埋下一颗唤醒的种子……正是有了种子的扎根,才会绽放这样一位天才的后印象派大师,这样一位敢于把真实赤裸裸呈现于世人的艺术家,这样一位敢于用“雷霆与火焰”向人类说话的神我论者。先驱者往往怀着探索的种子,才会选择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才会遇见最黑暗的夜和最美的黎明。 种子发芽,雨水、阳光的到席便尤其重要了。中国诗文化的种子从《诗经》中发芽,倘若没有魏晋古体诗的浸润,汉乐府的四六尝试,唐代诗语言最灿烂的话又怎么会绽放呢?然而于其生长中,却总是有不断的创新和失败罢了。 这样想来,或许只有艰难的环境才更能促成人生的绚烂吧? 杜甫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凄苦中才极致地表现了文学的人道主义关怀。倘若没有那场安史之乱呢?他是否还是那位能看到路边冻死骨的“诗圣”? 我想,他依旧会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却不会有如同现在的惊人动魄之作。从岩缝中破顶而出的苍松愈加雄起苍劲;在冰雪中傲然绽放的梅愈加冷傲凄美。温室的气候培养千篇一律的娇贵,只有在风霜雨雪中磨砺过的花才饱含生之热情。 现代人却往往贪欲太甚,补习磨平了自己的心性,而眼巴巴盼望多遇见些权势之人。伸长了枝干往空气混浊的暖气棚里探头探脑,最后也只微微开出皱纹满面的枯花。 要谨记于心得便是相信我就是我,在命中无数次巧合的遇见之时,接受苦难也接受阳光,避开污浊不染淤泥。请攀紧冬日的阳光,让种子开出风姿绰约的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从思维角度看,本题关涉范畴思维与辩证思维,有一定难度。抓住材料中的“你”、“谁”两个词语,“你”是指内因,“谁”是外因。事物的发展有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再提高一步就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尔后再谈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你是谁,便遇见谁。唯有安于心,才能创造出最好的自己,遇见那些对的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只有我们自己的心才能决定自己是谁。遇见谁,你便是谁。实之不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外界的人与事只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只能加快或延缓事物的发展,并不影响其内在。因此,遇见谁,并不能决定你是谁。安于心,无论遇见谁,你还是你。不难看出,并不是你是谁,便遇见谁,也不是遇见谁,你便是谁。最主要的是寻到那一方净土,做好自己,做对自己。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12分)

王昭君谢汉帝疏①    [北宋] 柳开

臣妾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敢谢陛下以言,用明臣妾之心无怨愤也。

②臣妾少奉明选,得列嫔御;虽年华代谢,芳时易失,未尝敢尤怨于天人;纵绝幸于明主,虚老于深宫,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虑烦师征,用竭民力;征前帝之事,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臣妾安敢不行矣。况臣妾一妇人,不能违陛下之命也。 

③(甲)今所以谢陛下者,以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是大臣之事也。(乙)今用臣妾以和于戎,朝廷息轸顾之忧,疆场无侵之患,尽系于臣妾也。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移于臣妾之身矣。(丙)臣妾始以幽闭为心,宠幸是望,今反有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戎,静边戍之名,垂于万代,是臣妾何有于怨愤也。(丁)愿陛下宫闱中复有如妾者,臣妾身死之后,用妻于单于,则国安危之事,复何足虑于陛下之心乎!

陛下以此安危系于臣妾一妇人,臣妾敢无辞以谢陛下也!”

【注】①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和亲。  ②掖垣:指皇宫。   ③轸顾:深切顾念;侵渔:即侵夺。

 

1.“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我们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学过与本文问题相同的课文是《___________》。(1分)

2.下面的句子插入文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处最恰当。(2分)

食陛下之重禄,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

3.对第②段画线句的写作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交代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背景。

   B突出当时汉胡战事正酣,君王迫不得已派昭君出塞。

  C陈述常年战争耗尽民力,显示出塞和亲的重大意义。

  D描写匈奴南侵势不可挡,表明昭君出塞是为君分忧。

4.全文代拟王昭君口吻上疏汉文帝,其写作用意是                    (3分)

5.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16分)

先生鑘  [明] 张大复

①庆符令先生鑘,清强有守。

②初试如皋,以盐使者牒,掣监仪真。故事:掣者至,燕饮月余,箧肥乃去,则藉手报使者。先生往还才六日,徒手归报。御史面誉之,心衔之矣。

③遂改知安乡。人或尤之,先生曰:“吾少贫。吾母以缝纫衣我。挟策诣熟,线溪①新故也。后婚,当亲迎。念所著履故敝,假他鲜履著之。吾父见,让曰:‘若耻履敝,吾耻耻敝履者。’遽解去,蹑故履往。吾失欢上官以归,故履尚在也。”

④嗟夫!世固有为令抗御史者,自遂其性为务,至有上官所不能堪。名高耳!先生不易其志,抗御史之所不言,人莫闻知。故足重也。后补庆符,年五十七,诡引年律②以老。

⑤陶会稽曰:“先生尝云‘令威威所事也。监司部刺史,持法诇③刺以威我,故威吾所威者。五达之市,三户之校,心评口誓,其为监司部刺史多乎哉!令谨事吾民,不胜事也,其曷敢不威?’予读其言凛凛矣!”

⑥再补庆符,行京口,舟几覆。有巨艘拯之。其人曰:“如皋令君耶?”以其徒拜樯下。曰:“德公无以报,天乃假此手于此!”

⑦斯非自威之取效也哉?

【注】①线溪:针脚。  ②年律:年岁。  ③诇:侦察、刺探。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故事:掣至者,燕饮月余     (       )   (2)线溪新故也    (       )

(3)名高耳                  (       )   (4)行京口       (       )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盐使者牒              子之道,移之官理

B箧肥去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知尔丑

C有巨艘拯              久,能以足音辨人

D世固有令抗御史者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若耻履敝,吾耻耻敝履者

(2)德公无以报,天乃假此手于此

4.根据文意,“刺史之威”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自威”源于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5.本文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先生的形象,请择其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后面题目。(8分)

永遇乐  [南宋]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①,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②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③无寐,满村社鼓

【注】①李易安《永遇乐》: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②缃帙:本义是书籍、书卷。这里指李清照南渡时丢失的书籍等。  ③釭:油灯。

1.词中最能体现上元节景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序中说“托之易安自喻”,表明作者借写李清照身世,来抒发自身在乱世中的感慨。

B上片通过今昔对照写出了本应欢乐的场景却因战争和天气的因素显得格外冷清、萧条。

C下片用“此苦又谁知否”这句话来呼应序中的“悲苦过之”,强调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D下片运用了李清照、杜甫的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让诗歌的意境更为开阔深远。

3.有人说,画线句曲折说来,又多少眼泪,请作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2)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3)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里仁》)

(8)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21分)

石磨忆   和谷

①山塬上的故乡人,无论是小康的日子,还是困顿的家境,自古都少不了有一盘石磨的遗产。富则磨麦面,穷则磨糜谷,吃粗咽细,人总是要吃五谷茶饭的。

②故乡人将石磨叫“磑子”,磨坊也称为“磑窖”。磑窖不宽展的人家,石磨只好盘在窑院里外的露天里。这种景况,加上窑洞和窗花以及门楣上挂的辣子串儿,通常被异乡客与诗画之人作为山塬风情的一种标志。

③距村子十里不到的磑子河,兴许是出产石磨的地方。父亲年青的时候,常吆喝着骡子,驮上磑子去陇东一带换粮食。上下两扇石磨,有二百来斤行当,各搭在骡背的两侧,摇摇晃晃,风里雨里,走哪儿天黑在哪儿歇息,来回一趟得四十余日。脚夫们为了生计,奔波的路径象磨道一样,循环重复,曲迂旋转,印满疲惫的足迹。石磨毕竟是粗石头凿打成的两个简单圆圈状的石器,既沉重笨势,又很廉价,生意也便逐渐萧条。再说,一盘石磨可以耐过几辈人,谁又能需要多少盘呢?

④我记得家里是有一盘很好的石磨的,安置在村头窑边的磑窖里。因崖势低矮,窑口只露出缺月似的上部的弧形,进了窑内却也不小,属于地窑之类。尽管面朝东南,却很少照进日光,潮湿而黯淡,显出几分粗朴与丑陋。只有窑畔上的野酸枣刺长得极盛,到了开花与结果的时节,磑窖上下似乎有了彩色的衣冠,米芡的小花,嫩绿的叶片,殷红的果子,散发出清芬和酸甜的气息,惹来蜜蜂和顽童的笑声。

⑤石磨却常是默默地呆在窑里,像一尊石雕。十天半个月之间,那么嚯嚯地响上一大晌工夫。那些一个个大半天,是童年时的我,同母亲在这窑子里度过了不少时光。    

⑥推的时候,我从饲养室里牵来了牲灵,将眼罩踮着脚戴在牲灵头上,再钻到牲灵脖颈底下,系好轭头套绳,乞啾地吆喝着,石磨便缓慢地旋转起来,指针似的拨子在顶上划着圆圈,麦粒从眼里漏着,被磨成碎末,小瀑布似地垂落在磨盘上,积成一圈尖锥形的小山。 

⑦母亲端着簸箕,一边揽着磨盘上磨碎的麦子,一边拢着磨顶上的麦粒,也习惯地吆喝着磨道里缓慢行走的牲灵。而后又侧坐到木箱前,撬着用两根筷子似的木棍支着的箩圈,面粉便被筛落在木箱里,箩上的麸皮又倒在磨顶上去。我也常争着箩面,看粉白的麦面雪一样雾一样飘落,厚厚地积沉在木箱里。待末了,满身满脸都成雪白的,一种柔腻而绵润的感觉。

⑧拉磨的性灵,被蒙上了眼睛,据说是怕它晕眩。但性灵因负重和缰绳的牵引,永远不会迷路似的,而沿着磨道的圆圈无休止地走着。重复过无数次的路径和无数个蹄印,将磨道都要踏成一条沟了。没有起点却有起点;没有终点却也有终点。尽管是绕着磨盘行进,半天也走不出窑,却也不是单调的枉然的旅程。

⑨我总爱数着石磨与牲灵一圈又一圈的旋转,一晌究竟能转多少圈儿,却从来没有一次数清过,觉得是一种颇有趣味的神秘。可那粉雾弥漫的情景,麦香与牲灵粪尘的气息,加上嚯嚯的磨声,哐哐的箩面声和母亲习惯性的吆喝声,以及牲灵的响鼻,终是鲜亮而深切地留在我的忆念中了。

⑩后来,兴起食堂化,窑便成了蛛网、麻雀、老鼠的世界,门前也长起了萋迷的篙草,成为一处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麦面馍成为记忆,从小学校里回家,只盼望着饱尝那半黑瓷碗豆腐渣的香甜美餐。上顿完了愁下顿,故乡人生活的情热和希冀,似乎被沉重的压力磨碎了。

突然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村上拉了电线,安装了电磨子。—个残留已久的石器时代,在日、月、地球的旋转中,从我的山塬上的故乡结束了!跨沟过梁的电线,套绳一样绷得紧紧,是新的时代在牵引着我祖祖辈辈所栖息的这一方磨盘状的山塬啊!钢磨子的形状不同于磨盘,滚动着,飞快地旋转着,故乡人叫“钢滚子”。这钢滚子转得那么急促,响声那么昂奋,节奏那么雄沉,一下子代替了全村上的几十盘石磨

这几年,故乡人有了粮食,上顿蒸馍下顿软面,电磨子黑明昼夜地转个不停。和日月星辰,和地球以及地球的这一点山塬,一起运转不停。

我家从塬底下的古窑院里搬往塬畔,住新庄院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执意要把那盘遗忘了的石磨搬来。我不解父母的意思,终还是搬了来,至今仍撂在新院的墙角

1.故乡人把沉重的又廉价的石磨视为“遗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④段从孩童的视角描写窑外景色,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②段提到异乡客与诗画之人把石磨等看做“山塬风情的标志”,洋溢着对故土的自豪感。

B第③段画线句,用反问语气,能够更为深沉地表达作者对特定年代的父辈生计艰难的感慨。

C第⑦段用“雪一样雾一样”的状语描写麦面飘落,照应了第④段,说明我家石磨很好用。

D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一组情景列举,突出童年与母亲磨麦面的印象失分深刻,历历在目。

E第11段以石磨时代“突然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结束,写出了乡亲们时代的变迁颇感意外。

F本文以作者感情的变化作为线索,采用了倒叙式的叙事结构,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4.第⑧段关于“拉磨”的文字耐人寻味,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牲灵“沿着磨道的圆圈无休止地”拉磨,象征了山塬上祖祖辈辈默默地承受苦难的坚忍。

B牲灵拉磨“重复过无数次的路径和无数个蹄印”,暗示旧时代苦难人生漫长曲迂循环重复。

C“没有起点却有起点,没有终点却也有终点”,意在悲叹故乡的无边苦难不知何时是个尽头。

D拉磨旅程“也不是单调的枉然的旅程”,揭示苦难省会也会丰富人生阅历,成为精神财富。

5.本文明写和暗写相结合,根据文意填写表格。(3分)

明写

暗写

石磨的沉重、廉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塬人的韧性

电磨和日月星辰、地球、山塬,一起运转不停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说“我不解父母的意思”,从全文看,你认为“我”对父母的意思究竟是“解”还是“不解”?请说说你的根据。(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