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⑵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高考资源网

  ⑶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⑷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⑸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  )谈不到,广泛的博通(  )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⑹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难望再有彻底的变化,要做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时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大公报》(重庆版)1940年2月4日 “星期论文”专栏

1.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对第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 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 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 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3.第⑸段中作者认为造成“学术界太专的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联系上下文,为第⑸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3分)

⑴也    更        ⑵既    又

5.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4分)

6.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不超过45字)(3分)

鲁迅  朱光潜  马克思  爱因斯坦

 

1.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1分,关注点1分) 2.D 3.大学轻基本课程,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一点1分) 4.⑵“真正的精通”与“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与“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的并列关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张要“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据此判断。(选项1分,答对一点理由即得2分) 5.培养“通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6.鲁迅在我们中国文坛、教育乃至革命上,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所以说他是“通人”。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在数学等领域也有独到发现,所以说他是“通人”。(任选一个人物,涉及一个领域2分,涉及两个领域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从原文“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很容易从反面推断出“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具体指的是“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准确地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综合分析理解在四项选择中选出一项符合题意的选项。从原文“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看,“再进一步”是从结构上更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而“‘历史专家’与‘历史家’”只是作者证明观点所举的一个例子,应从论证层次分析,而D项分析的是例子的具体内容,根本与要求不搭界。故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从原文“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可筛选整合出,“为”是标志,后是答案。主语是“大学”,所以为“大学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轻视(不重视)基本课程”。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在两项中选出一项并进行分析,这是关联词语在一定语境中的运用。从后文“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可推断出,是并列关系。画线句中“真正的精通”与下文“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与下文“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是并列关系可以判定应选并列关系的⑵;作者主张要“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从字面上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作者强调的是大学生这两方面都不行,据此判断。理由答对一点即可。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对原文充分阅读,分别找出作者说明培养“通人”的重要性。先写“培养‘通人’”,然后找“重要性”,从⑶中“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可概括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从⑷中“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可概括出“有利于做一个 ‘十足的人’”,从⑸中“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可概括出“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从⑹中“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可概括出“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首先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在对原文的理解基础上,运用文中作者对“通人”的表述,概述该人在各个领域的成就,最少两个领域,不然不能说是“通人”。写完理由之后,记住最后要写“所以说他是‘通人’”。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满了发出黎明金光的口袋。”

这句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游灵岩天平山记

朱德润

    ①吴郡之西为湖,东为江,独灵岩天平为山之胜境。予昔陪宋尚书诚夫来游,距今十有七年矣。其山峦林麓陂池之美,盖尝粗记而未能再览其详也。

    ②至正已丑春暮,判簿顾君定之等,约余为山行。於城西之枫桥入,先抵吴安山下,即乘肩舆行。二三里至观音山,又行抵北山,还宿衍福精舍。

③明日,复就肩舆,由吴安山左,度天平岭,瞻文正范公故祠:乔木森茂,异石林立。转过野桥村店,山回涧曲,樵歌牧唱,相与应答於翠微空旷之间,里人所谓鸡经山、虎子谷者,突然乎其左;琴台山献、羊肠岭者,兀然乎其右。迤值上陂陁,经荦确,皆陟险攀缘而上,直抵灵岩山永祚塔寺后。回望诸山,皆在其下;山色苍茫,湖光镜净,瞰飞鸢於木杪,睇云帆於天际。乃环山而归,复抵天平之白云寺。入拜范公祠下,出则日色已晡,烟光黯淡,诸峰默立,如拱如揖,如迎如送

④余谓定之曰:“人生聚散之踪,来不可期,去不可追。矧岁月奔驰,一俯一仰,悉为陈迹,物是而人非者有矣。今则天和日晴,川朗山秀,心开而目明,意适而情畅,有朋侪足以倡和,酒肴足以献酹,岂知非它日之观美乎!则斯游也,不可以不记。”

    注释:⑴肩舆:轿子。⑵矧:况且。

(选文有删节)

1.概述第①段的主要内容。(2分)

2.天平山的“山峦林麓陂池之美”体现在       。(3分)

3.试对第③段中“诸峰默立,如拱如揖,如迎如送”一句进行赏析。(3分)

4.下列对“岂知非它日之观美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难道不知道这在其他日子所能看到的美景吗!

B怎么知道这不是在其他日子里来此观看美景!

C怎么能不知道这不是其他日子所看到的美景!

D哪里知道这不是其他日子所能看到的美景啊!

5.阅读全文,概述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①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也。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少而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②元海之为左贤王,闻而招之,元达不答。及元海僭号,人谓元达曰:“往刘公相屈,君蔑而不顾,今称号龙飞,君其惧乎?”元达笑曰:“是何言邪?彼人姿度卓荦,有笼罗宇宙之志,吾固知之久矣。然往日所以不往者,以运期未至,不能无事喧喧,彼自有以亮吾矣。卿但识之,吾恐不过二三日,驿书必至。”其暮,元海果征元达为黄门郎。人曰:“君殆圣乎!”既至,引见,元海曰:“卿若早来,岂为郎官而已。”元达曰:“臣惟性之有分,盈分者颠。臣若早叩天门者,恐大王赐处于九卿、纳言之间,此则非臣之分,臣将何以堪之!是以抑情盘桓,待分而至,大王无过授之谤,小臣免招寇之祸,不亦可乎!”元海大悦。

③在位屡进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刘聪即位,聪每谓元达曰:“卿当畏朕,反使朕畏卿乎?”元达叩头谢曰:“臣闻师臣者王,友臣者霸。臣诚愚暗无可采也,幸邀陛下垂齐桓纳九九之义,故使微臣得尽愚忠。昔世宗遥可汲黯之奏,故能恢隆汉道;桀纣诛谏,幽厉弭谤,是以三代之亡也忽焉。陛下以大圣应期,挺不世之量,能远捐商周覆国之弊,近模孝武光汉之美,则天下幸甚,群臣知免。”元达苦谏不从,忧愤而死。及其死也,人尽冤之。

注:⑴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⑵亮:通“谅”。⑶捐:除去。⑷免:同“勉”。

(《晋书•陈元达传》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吾知之久矣(        )          ⑵卿但之(        )

⑶元海果元达为黄门郎(        )  ⑷既至,见(        )              

2.下列各句中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距其院东五里(《游褒禅山记》)

A 君其惧乎(《晋书•陈元达传》)                

B 其暮  (《晋书•陈元达传》)      

C 及其死也(《晋书•陈元达传》)  

D 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3.第②段中,元达的话使“元海大悦”的原因,可概述为       。(3分)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⑵臣闻师臣者王。

5.阅读全文,概括元达的性格特点。(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

赤  壁

清·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诗歌的第一句说一阵东风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

B 第二句是说赤壁一战,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

C 颈联写秋日高照,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

D 这首诗歌让我们自然联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进行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驿寄梅花,          ,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转朱阁,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7.一水护田将绿绕,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8.一语天然万古新,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