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
。 。 。 ,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①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
②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
③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
④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
⑤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
⑥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
A.⑤①③②⑥④B.①③②⑥⑤④C.⑤④①③②⑥D.①④⑤③②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
B.为了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规定。
C.受雾霾天气影响,沈阳桃仙机场和长春龙嘉机场先后陆续有30多个出港航班被迫取消,部分乘客情绪激动,与机场地勤人员发生冲突,致工作人员受伤。
D.当年,斯里兰卡是受海啸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约3万人死亡,数千人失踪;巨浪沿着海岸线留下了一连串破坏痕迹,甚至波及内陆两千米的地方。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拼爹游戏”肆意上演,教育公平被踩在脚下,大学精神被无情玷污,这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B.“8.16”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后,全市各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我们也要响应号召,鼎力相助。
C.吕晓萌前两次考试进前十名,心里很郁闷,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她终于力挽狂澜,考了全校第三名。
D.宁波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马约翰与清华体育
①从1914年到文革前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凡在清华读过书的学生都会在操场上看到一个惹人注意的身影,他金发黄眼、高鼻梁、深眼窝,脖子上扎着领结,下身无论冬夏都穿着一条短裤,他总是不停地奔跑并大声喊着:“干!干!干!”他就是体育教授马约翰。
②马约翰在清华服务长达52年之久,一生从事他所热爱的体育事业。他培养和造就了清华师生热爱体育锻炼的风气,树立了良好的体育传统,使清华体育长足发展。许多老师称他是学生健康的原动力,是清华生气勃勃的一个象征。
③他是清华体育的倡导者。过去,各大学都不设体育课,至今西方许多名牌大学亦没有体育课程。而清华却从建校初始就把体育课摆在重要位置。那时,清华全校的中国教师、外国教师和校长都因为学生不肯出来运动,而主张采用强迫锻炼的方式: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钟,学校就将图书馆、教室、宿舍都锁起来,让学生出来活动,出来玩。但有一些学生仍躲在树底下看书,马约翰就东跑西跑去说服他们,他要学生们主动、活泼、自由地玩儿,自己去活动。不会活动不会玩儿的,他就耐心教,渐渐地学生们习惯于体育活动,对他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清华体育的普及,都是由他倡导起来的,学生们深受其益。
④马约翰认为体育能增进国人的民族自尊、自强意识。有一次,他跟校长周诒春谈到“清华每年要送出一百学生到美国去,送出的学生,总要像样一点,不能送去‘东亚病夫’”。若干年后陈省身曾回忆到学生中有一个说法:“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
⑤马约翰一向不把获得健康的肌体看作体育教育的主要的、唯一的目的,他认为“体育的功效,最重要在培养人格,补充教育的不足”。在训练学校的体育代表时,他特别强调运动员的体育道德。他说:“球可输;运动道德可不能输。运动员不能说假话,不许欺骗,不许踢人、压人、打人。”当时华北各校,都愿意同清华比赛,通过这种具有良好体育风尚、秩序井然的比赛,各校成绩都提高了。
⑥马约翰不但是体育的实践者,而且有一整套的体育理论。早在1928年暑期,他就与学校其他体育教师举办过“清华暑假体育学校",结合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体育理论的研究。在从50年代到60年代这段时间里,他在多年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写出了多篇关于体育理论研究的文章,发表在《新体育》和《新清华》等报刊上。他还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体育教育工作的论述,其中许多已经成为至理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例如“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体育是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身心健康;因而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体育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美术、音乐等均有广泛的和内在的科学联系”等,这些名言无一不闪烁着智慧与真理的光芒。
⑦马约翰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只为了自己的信念,从不计较名誉、地位与得失。罗家伦来做校长以后,他瞧不上体育,认为体育部还有教授,不成体统。于是他将马约翰降职降薪,改为教员。马约翰没有理睬他。对于罗家伦的这种做法,教授们都看不过去,劝马约翰辞职。马约翰婉谢了他们的好意。不久,他带了清华足球队到天津去参加华北足球赛,赢得了华北冠军。回校时,学生燃放爆竹,热烈地欢迎马约翰,把他从西校门抬了进来。罗家伦一看体育也能为学校争光,马上就升他做了教授,恢复原职原薪,而且还送他一个银杯。马约翰对此却认为:“他们其实是完全不重视体育的。他们把体育只是当作一个沽名钓誉的工具,当做一块招牌。”
⑧马约翰经历了清华几个不同的时代,历尽艰难曲折,但始终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地工作在清华的岗位上,成为一名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同时,他还担任过国家运动队总教练、全国运动会总裁判等,他不仅受到清华师生的尊重,也受到了全国体育界的敬重。今日,马约翰先生的塑像耸立在西区体育馆南侧,只见他眼睛注视着前方的西大操场,露出慈祥的笑容,像是仍在关注着操场上正在锻炼的学子们。
(选自齐家莹《清华人物》,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约翰为清华体育事业奋斗52年,因为他的倡导,而有了清华体育运动的普及,他曾被称为清华生气勃勃的一个象征。
B.对不爱运动的学生,学校采用强迫的简单办法,马约翰则与此不同,他对体育样样精通,能够积极劝导,耐心教授。
C.学生把清华的体育馆与北大的胡适之相提并论,说明清华学生高度认同马约翰,认为马约翰的魅力与胡适之的魅力不相上下。
D.由于马约翰强调体育道德,华北各校都愿同清华竞技,成绩普遍提升,说明优秀的体育成绩要源于良好的体育道德。
E.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卓越的体育教育家的风采,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由衷敬意。
2.马约翰“受到清华师生的尊重,也受到了全国体育界的敬重”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3.文章第⑦段记述马约翰与罗家伦之间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马约翰在体育教育中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热爱体育事业,重视体育道德,致力于体育普及。请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小人物遇到大人物
马丁·苏特
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我们因为意外地遇见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一下子手足无措。我们说话颠三倒四,找寻线索,结结巴巴或者进不出一个字来。
类似这样的事霍力格就遇上过。一场关于目标管理之复兴的报告结束之后,他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排队。他前面的那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先生取了大衣,正在找一枚硬币给那个管衣帽的服务生。霍力格出于着急而不是为了抢先,就递给了他两瑞士法郎。这位先生吃惊地转回头——是马海。
马海!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经济界的巨头!而霍力格却像塞给小厮一样给了他两个瑞士法郎,而他竟接受了!马海把它递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将大衣和围巾搭在手臂上,道了声谢,走开了。
霍力格让人把他的大衣取出来递给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身上最后的零钱都牺牲掉了。,只好给了一脸惊讶的服务生十块的票子,希望还能够赶上马海。
他如了愿。马海站在前厅,正在扣大衣,像是在等着霍力格。总之,他向他伸出手并介绍自己叫“马海’’,好像他不是每两天就出现在一份霍力格看到的报纸上一样。
霍力格也介绍了他自己,然后他们就简单地聊了聊,泛泛地谈了谈目标管理,特别讲到了那场报告。霍力格并不是太专心,因为他一直在用一只眼睛注意着是否有认识他的人看见了他在和马海说话。真的,那是谁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了?是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路易特-k'-~。
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她会注意到这个场景的细枝末节:霍力格一边讲话一边扣大衣的那种随意的姿态,好像他天天都和经济界巨头聊天。马海对他微笑着,仿佛霍力格刚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弗兰肯贝克肯定会装着没看见。他才不会站在一旁看着他与马海谈天,让霍力格得意呢。弗兰肯贝克会扭转头去不看并且忽略所有的细节。
但路易特女士不会这样。她会牢牢记住这些细节,然后逐一地讲给她的老板听。
她朝他们这边看过来,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点头。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路易特女士的时候出了事——马海说:“好,再见,霍力格先生,再次非常感谢。"霍力格回答道:“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这可是肯定有一百公斤重,一百八十五公分高,六十三岁的目家经济界的巨头!马海女士!
命运的安排,使得这个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的董事长和总裁得知了一个叫斯蒂芬·霍力格的人的存在——甚至将他的姓记住了几分钟!他^管他叫马海女士!仅仅因为恰好在告别的当儿,路易特女士,他的最大的嫉妒者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一扭一扭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马海好像没听见。再次冲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向出口走去,他的穿制服的司机可生在那里等着他呢。霍力格像瘫痪了一样立在原地。这瘫软至少使他没有犯试图改口的错误。_嘻,我当然是想说,先生。这不算什么,马海先生。不是女士。先生。"
霍力格的头一个反应就像所有人在遇到大灾难之后的反应:他希望这事没有发生。也许他只是觉得自己说了“女士”,或者他只是在想象中遇见了马海。当霍力格又能走动了之后,他立刻冲向出口。在那里他刚好还可以看见一辆轿车的尾灯从禁止停车区消失,他知道,这不是想象。他替马海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小费,然后又称他为“马海女士"。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中,霍力格平静了下来。也许马海并不是装着没听见。霍力格没把“女士”说得很重。他说得很急促。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完全可以是“先生”呵。在会议宾馆喧闹的大厅里一个Hr(先生)与一个,Fr(女士)根本就听不出差别。尤其不会被一个已经几乎到了退休年龄的、据他所知曾是炮兵军官的老者听出来。他们都有轻微的听觉……障碍。
而且就算他以为听见了“女士",他也会因为这个想法的荒唐,即一个陌生人会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称他为“女士",而将其归为自己的听觉错误。
今天,两年之后,他又在同一个会议宾馆遇见了马海,这次是在男厕所。洗手的时候霍力格鼓起勇气说:“也许您还记得我,我是那个曾在衣帽问替您付了两个瑞士法郎的,斯蒂芬·霍力格。”
马海一边烘干手,一边打量着霍力格。“啊,当然,”他高兴地叫出声来,“霍力格小姐! ”
1.下列各项中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题目是lI=小人物遇到大人物>,这里的小人物指的是霍力格,大人物是马海。霍力格第一次遇到马海就主动拿出两法郎替他付小费,以此来讨好他。
B.霍力格追上马海并和他攀谈,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临别时一句“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又让他陷入不安之中o
C.马海是这个国家经济界的巨头,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
D.弗兰肯贝克是文中没有出场的人物,但是从霍力格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应该也是一个 “小人物”。
E.小说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霍力格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2.霍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霍力格又一次遇到马海,马海高兴地叫霍力格“霍力格小姐”,这样设置结尾有何用意?(6分)
4.霍力格在口误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心理的看法。(8分)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浩荡离愁白日斜, 。 , 化作春泥更 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