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不懂外文的翻译家
林纾出生时,大清王朝已病入膏肓。青年时代的林纾被乡里视为“狂生”,这与他的秉性有关,更因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蔑视。1882年,林纾作为以文名显于乡里又不断赴京应试的举人,出入于士流之中,奔走于南北之间。他感受着时代风雨和民族的危难,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1884年,甲申中法之战在林纾故乡福州海面上爆发。停泊在马尾港的法国舰队突然向中国的船只发起进攻,一个多小时就击沉了中国全部船只,摧毁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马尾造船厂,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林纾悲愤莫名,与挚友林崧祁抱头痛哭,引以为奇耻大辱。1884年11月,左宗棠来福州督办军务,林纾与好友拦马告状,控告当时主持福建军务的人谎报军情,掩盖败绩。当时林纾目光如炬,纵谈败状,未尝有所顾忌。告状后,林纾与友人相约“不胜,赴诏狱死”。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高涨。林纾走进维新派的行列,不过他凭的是文学。1897年,林纾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闽中新乐府》,这是在他“每议论中外事,慨叹不能自已”的特定情况下写成的。这部诗集实际上是仿照白居易的讽喻诗为儿童创作的带有启蒙性质的通俗歌诀。“每日国仇似海深,救国须鼓儿童心”,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养蒙者所宜奉为金科玉律”,影响甚大,后来流传到海外。1897年,这位不懂外文的落第举人,正式走上了翻译西洋文学的道路。这是维新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林纾成为维新派的有力标志。戊戌变法前后,伴随着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发起了具有革新意义的文学改良运动。他们倡导“诗界革命”,又倡导“小说界革命”等。译介西洋文学正是“小说界革命”的一大方面。这年夏曾佑、严复在《国闻报》上主张译介欧美小说以“使民开化”,次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又主张“特采外国名儒所撰述,而有关切于中国时局者,次第译之”。林纾在实践上从事小说翻译,与他们在理论上倡导小说翻译是同步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是,第一部在近代文学翻译史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竟是友人王寿昌手捧法文原著,口译小说内容,林纾“耳受手追”,摇笔整理成篇。小说发表以后,引起了轰动。接着他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购置欧美文学原著。然后请人给他“口译”,再由他进行“笔述”。其用力之勤,搜罗之广,译作数量之多,都是惊人的。
1899年,林纾举家移居杭州。他眷爱杭州的湖山之美,曾尽力维护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每游西湖,就留心查看何处缺树,一一记在心头。第二年清明节前,他亲购垂柳幼苗千株,着人补栽在缺柳之处,此事在杭州传为佳话,他以此自号“西湖补柳翁”。他和魏易又进行了《黑奴吁天录》的翻译。他们认为中国刚刚经历八国联军入侵之辱,亡国灭种之祸迫如燃眉,此小说深刻地暴露了种族压迫的罪恶,可以警醒国人。他们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翻译工作。林纾在《跋》中指出“非巧于叙悲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显然,林纾已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翻译与中国的反帝斗争结合在一起了。这时他已是举国瞩目的文学家了:用“新学”的眼光来衡量,他奉献给国人的是西洋小说,因此维新派为有这样一位翻译家而自豪;用“旧学”的眼光来衡量,他的译文是文言,颇有马班韩流的神韵、传统文学的风采,因此嗜好“旧学”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无论新派旧派都承认林纾的文学才华和地位。林纾的译笔有其独自的特色,又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他借助他人口译来翻译的小说,其成功译作至今还具有生命力。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此后的十六七年间,他几乎是无间断地在译坛上辛苦耕耘,译作的总数达179种,涉及11个国家的98位作者,被誉为“译届泰斗”。
然而,从政治立场看,辛亥革命之前的林纾,一方面强烈要求反帝救国、热血澎湃,一方面却不赞同以改朝换代谋求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伴随着政治立场的落伍,林纾身上亦新亦旧的二重色彩更明朗化了。辛亥革命后,林纾对“共和”制下的民国是否优于那个未曾实现的“君主立宪”产生了疑惑,对于民国初年的乱哄哄的“共和”渐渐不满,失望乃至绝望。他写道“时局日坏,乱党日滋。天下屹屹,忧心如焚。无暇作谑,但有深悲”。前清已矣,现实又给他当头棒喝,他的立场复归到辛亥革命前的立宪派那里。他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 (摘编自张俊才《林纾评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林纾虽然年轻时就以文才出名,但“狂生”的名声使他仕途坎坷,他不得不一次次地赴京赶考,最终还是成为落第举人。
B.中法之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左宗棠督办福州军务后,林纾和好友拦马告状,控告有关官员掩盖败绩的罪行,表现出林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林纾的诗集《闽中新乐府》以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成为向人们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著作,被奉为金科玉律,影响很大,流传很广。
D.林纾十分喜爱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查看并补栽垂柳幼苗的举动在当时的杭州传为佳话,他也高兴地自号“西湖补柳翁”。
E.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材料融记叙和评论为一体,记述了一代翻译家林纾的突出成就,也没有回避他的缺点,记叙清楚,评价公允。
2.林纾受维新思潮的影响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
3.林纾为什么被誉为“译界泰斗”?请简要分析。(6分)
4.林纾是怎样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 师
凌 鼎 年
在娄城餐饮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饭店开张的,你不请市里的头儿脑儿可以,不请场面上露脸的那些款爷富婆可以,但假如你不请戚梦萧光临,不请他说几句好听的,那我敢打赌,你这饭店的生意必好不到哪儿去。
为何?难道说这戚梦萧比市长还市长,比书记还书记?
嗨,你还真的说对了一半,戚梦萧在餐饮界的知名度牛着呢,外号“美食家”。据说其祖父是清朝皇宫里的御厨,其父亲曾是上海国际饭店特聘掌厨,他本人呢,虽不是啥名厨,却整理出版过一本《娄城历代名菜谱》,还被《美食家》杂志特聘为刊物顾问。连省电视台摄像人员也专程到娄城为他拍摄《娄城美食家》的专题片。
由于他有如此知名度,娄城的那些老饕们自然十分注意他的动向,如果他不肯捧场的饭店,他们自然也就极少光临。如果戚梦萧在哪个饭桌上哪个场合说了某某厨师或某某菜味道不错,那必有不少人会慕名去尝一尝。影响最大的一招是戚梦萧闲来无事时还会写篇把千字文,或介绍一道传统名菜,或介绍一道特色名点,文中间或还会批评、表扬一两家饭店或起色了或滑坡了。这就使得戚梦萧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娄城的餐饮界。因此,宾馆、饭店、酒家的老板谁不巴结他,只要他一到,“戚老,戚老”“老法师”“美食家”之称呼就不绝于耳,必上最好的菜,最靓的汤,让他品评,请他指点,唯恐怠慢了他,得罪了他。
却偏偏有不识相、不领行情的。这不,刚开张的大学士街的王记药膳菜馆,竟没有请戚梦萧。
据知内情人透露,开张前有人提议不请谁都可以,戚梦萧是非请不可的,谁知菜馆的总经理王一脉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似乎对戚梦萧不屑一顾。
王记药膳菜馆的反常举动引起了媒体的好奇,他们很想知道菜馆吸引顾客的绝招何在,就去采访了王一脉。
王一脉告知记者:四百多年前李时珍来娄城拜访其先祖王世贞时,请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序,这本《本草纲目》在王世贞处一放就放了十年,直到1590年王世贞临死前才看完了全书,写出了序言。其中有一个细节外人不知,王世贞请人抄录了其中的药膳部分,共有400多个食疗医方呢,这个食疗医方成了他们王家的传家宝。现在传到了他手里,他正是根据这些食疗医方才开这爿药膳菜馆的-----哇,来头还不小呢,老记者们一个个顿时来了兴趣,要请王总经理详谈一下有关药膳的知识。
谁知这一问问到了王一脉的脉上,他侃侃而谈起来,什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什么“肺宜辛,心宜甘,脾宜苦,肝宜酸,肾宜咸”;什么“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一套一套的,听得见多识广的老记者们也一愣一愣的。王一脉趁热打铁,邀请老记者们吃一顿便饭,尝一尝他的手艺,免得被人说“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老记者们已被他说得口水都要滴出来了,都说:“你不请我们吃,我们也不走了。”
王一脉叫手下端来了玉米须炖龟、姜汁拌海螺、泥鳅钻豆腐、百合鲤鱼、天冬炖鸡、陈皮扒鸭掌、杜仲腰花、荸荠狮子头、枸杞汁熏麻雀,素菜类有琥珀莲子、冬菇萝卜球、口蘑椒油小白菜、酿煎青椒、韭菜炒胡桃、葵花豆腐,还有竹荪芙蓉汤与茯苓烙饼小点心,最后上了芡实粉粥与山药粥各一盆。
吃得老记者们一个个都说:“味道好极了!”
王一脉在边上介绍如何选料、用料、配料,如何掌握刀法、器具、火候,如何做到形、色、香、味俱全,还一口气说了要“不偏不倚,不过不离,不韧不糜,不老不嫩,不坚不滑,不燥不寒,不涩不腻,不咸不淡,不艳不暗,不大不小”,听得老记者们个个目瞪口呆,其中一个专跑饮食线的老记者由衷地说道:“你王总才是真正的美食家,今天我们算是开了眼界,享了口福,饱了耳福。”
第二天,市报上一篇《访药膳大师王一脉》的专访登了将近半版,还配发了照片。
电视台则播放了一则《别具一格的药膳菜》;电台则播了《真正的美食家王一脉访谈录》;网站则把陈皮野兔肉、田七鸡杂炖鲫鱼、东坡童子甲鱼、绿豆汤西瓜盅、蟹黄鱼翅、当归构杞鸡、壮阳乌龟汤等多盆菜的照片放到了网上。
这股宣传势头使得王记药膳菜馆一时名声大噪,食客盈门。
戚梦萧原本以为王记药膳菜馆早晚会请他的,但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他有点儿坐不住了。他是个吃遍娄城皆上宾的美食家,现在如此美食品尝不到,他浑身难受。从另一方面讲,他也实在想去实地看一看、品一品,到底是名大于实呢,还是实大于名,可他又实在不好意思自己跑上门去吃。总算有人看出了道道,请了戚梦萧去品尝药膳菜。
戚梦萧去之前,特地翻了唐代孟洗的《食疗本草》、南唐陈士良的《食性本草》、明代汪颖的《食物本草》等,以防到时出洋相。
无论怎么说,戚梦萧乃老吃客了,嘴早吃得极刁极刁,但当他品尝了百花色肚、香酥飞龙、柳蒸羊羔、蝴蝶海参、卤猴头菌、燕窝人参羹等药膳菜后,一语不发。席散后,他突然大喊道:“你们把老板叫出来!”
请客者蓦然一惊,怕戚梦萧说出些不得体的话来,忙说:“戚老,你今天喝多了,走吧,走吧。”
哪能想到戚梦萧坚持不肯走,非要见王一脉不可。
王一脉见是戚梦萧,忙说:“失敬失敬!”
戚梦萧也不客套,直截了当地说:“虚头话不说了,拿笔墨来!”
笔墨拿上来后,戚梦萧略一凝神,提笔写下了“良厨犹如良医,诚药膳大师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一开始就写戚梦萧的权威地位,是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为下文写其受到王一脉的冷遇做铺垫。
B.王一脉的菜馆开张不请戚梦萧其实是一种经营策略,是为了引起媒体的好奇,以达到让媒体为他做义务宣传的目的。
C.小说结尾通过神情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戚梦萧内心的触动,十分生动含蓄地点出了王一脉的精明。
D.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写了两位餐饮界人士之间的矛盾斗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读来耐人寻味。
E.小说在构筑故事情节的同时,融入了很多的餐饮术语,主要是想使读者在阅读中既欣赏故事,又获取知识。
2. 小说多次详尽地介绍药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请简要概括王一脉的形象特点。(6分)
4.你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戚梦萧还是王一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2) ,悬泉瀑布, 。(《三峡》)
(3)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4)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 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
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 责:责令
C.被旨入见便殿 被:遭受
D.询及民间利病 病:疾苦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④岁凶,发廪赈民
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B.赵炳处事尚宽。平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
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5分)
(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 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由与今人不同处,世代相去久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教老子也火了两千多年,道教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对“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因为这个青年不可能也有过那样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几乎没多少影响。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 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 看,孔子思想的影响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但西汉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于是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
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 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