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氓》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氓》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          ”。

《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③李密《陈情表》中“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写出了祖母的病重。

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⑤陆游在《钗头凤》中用                             ,错!错!错!”表达了分离带给他们的满怀愁怨。

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将士勇武、刚毅崇高品德的高度赞扬。(屈原《国殇》)

 

①其叶沃若,其黄而陨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日薄西山,人命危浅 ④.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⑥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杜  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注: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有一段时间曾经滞留在夔州(现四川奉节)的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首句以‘月’点题首联中“残夜”与“四更”承接、照应,交代了月所处的特定时间。

B.颔联借“镜”“钩”等意象写出了月光与月形,令人心旷神怡,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感情基调。

C 颈联的“兔”与“蟾”无不与月有联系,“疑鹤发”与“恋貂裘”分别从侧面写出了月色之白与月光之寒。

D 尾联的“姮娥”就是“嫦娥”,一个“寡”字突出了嫦娥的孤寂,同时也带有诗人自况的意味。

2.“四更山吐月”中的“吐”字颇得后人欣赏,苏轼“乱石穿空”中的“穿”字也被历代评论家赞美。你认为“吐”与“穿”字有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妙?(4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如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取材自《列子·说符》)

 

查看答案

找出第二大题所选的文言文阅读文本中描述萧统带头用行动来转变奢侈之风的语言片断(把语言片断开头两字和结尾两字分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横线上),并用现代汉语写出萧统的行为表现。(4分)

语言片断       ……      

②行为表现: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也。

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皆属思便成,无所易。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统幼,绐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为,具言帝,帝笑而从之。

太子自加元服,帝便使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前。太子明于庶事,每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天下皆称仁。

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惭而止。

普通中,大军北侵,都下米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及有流离道路,米密加振赐。若死亡无可敛,则备棺椁。四月乙巳暴恶,时年三十一。谥曰“昭明”。都下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及疆徼之人,闻丧者哀痛。

(取材于《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所易             点:评点

B 帝便使万机         省:察看

C.多所全宥             :宽恕

D.四方氓及疆徼之人   庶:百姓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是皂衣何者       B.有司统幼

   则备棺椁          米密加振赐  

C.不知为          D.具言

填塞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或做剧韵,皆属思便成

   有时用险韵,都能稍加思考便可作成。

B 是皆可念,我得判否

都是可怜惜的人,我能判决吗?

C.太子因命菲衣减膳

   太子便命令(给他)减衣缩食。

D 都下男女,奔走宫门

京城中的男男女女都跑到宫门外(致哀)。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昭明太子萧统是武帝的长子,读书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才思敏捷,每当出游宴会或饯别亲友时,赋诗可达十数韵。

B 太子十二岁时,在宫内看到司法官员准备判案,就征得同意,接过案子,把司法官员认为要判徒刑以上重罪的都批为杖五十。

C.太子自行冠礼之后开始理政,能明辨是非真伪,并宽以待人;审理案件,所有人都得到赦免或从宽处理,天下都称颂太子仁德。

D 太子关注民生,每逢雨雪不停的天气,就派心腹左右巡视街巷,看到贫困的家庭和在道路上流浪的人,就私下赈济。

 

查看答案

下列作家作品常识表述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大学》和《中庸》本来是《礼记》中两篇,南宋朱熹把它们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撰《四书章句集注》。《礼记》是“十三经”之一。“格物致知”出自《大学》。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出自春秋李耳所著《老子》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主张无为而治”,在经史子集中属于“经”。

C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最大的类别是“集”部。收集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例如《白氏长庆集》,收录众人作品的称为“总集”,梁朝萧统编的《文选》就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D“愚人食言”的故事出自佛经《百喻经》,南朝萧齐时,天竺(古印度)僧人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