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               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               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

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   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2.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3.请概括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歌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1.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送别诗 2.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虽处异地,情感相通,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3.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 切思念。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标题中的关键词“送”即可知为送别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王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严诗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注:①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1.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作过苏州刺史。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他名为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2.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3.谢榛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简要分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诗“优”在何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①蔡家亲:指表亲。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上冷寂悲怆的气氛。

B.颈联中“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愧”字流露出因处境困窘而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C.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的达观情怀。

D.诗歌题目虽有“喜”字,但全诗却喜里含悲,悲中有喜,真切地写出了诗人的境遇和与外弟的情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注释:①涅:刺字涂墨。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涅臂以戒      姑:暂且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    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新政        沮:阻止

D.蔡京宫僚之旧            以:凭借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交趾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百姓大多逃匿,后有千余人被捉回,徐绩为他们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绩担任太平州知州时,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神宗正史》久未编成,徐绩认为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其主张和建议得到皇帝肯定。

  D.徐绩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他回乡看望亲人时,蔡京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反对,皇帝没有同意蔡京的说法。

4.将下列的文中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②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5.文中说,徐绩鄙视、厌恶舒亶和蔡京的为人,所以当舒亶举荐他御史时他拒绝不回应皇帝下令

让他与蔡京共同校订史书时,他坚决不与蔡京共事。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徐绩

这一做法的认识。(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①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善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②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里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         (深奥/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③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辑的残骸;④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         (诀别/告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南美洲人坐拥群山,多少憬异域的智者于峰峦外探寻出路,于是成就了烛照人类的《百年孤独》。

诚恳         (淡然/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         (驱逐/放逐)。

(取材于余秋雨的《废墟》)

1.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zhuó)伤  B(n)大  Cchuàng)然   Dchōng)憬

2.文段画线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奥     诀别     淡然     驱逐

B.深沉     告别     坦然    放逐

C 深沉    诀别     坦然     驱逐

D 深奥     告别     淡然     放逐

4.文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依次被替换,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心惊胆战     B.平心静气     C.百般无奈     D.前倨后恭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

B.杜甫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和政治动乱,比如《卖炭翁》。

C.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者是马尔克斯。

6.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比起悲剧,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B.作者在第二段引用诗句表达的意思,与原诗作者表达的意思不同。

C.作者认为废墟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能够以史为鉴,进而更好地在现代生活。

D.作者认为中国人不能直面废墟、想努力遮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的一生要过很多节日,节日播散在日子中间。传统节日意蕴丰厚,舶来的洋节风味十足。你有着怎样的过节经历?你对过节有哪些思考?……

请结合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