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4) ,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渡扬子江》)
(5)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6)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7)有善始者实繁,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说明。(4分)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4分)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各题。
(一)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二)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① 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召有司案图 案:同“按”,按照 B.舍相如广成传 舍:安置
C.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 D.一胜而相如族 族:灭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B.①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②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C.①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②且秦强而赵弱
D.①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 ②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3.以下对两组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池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相关课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4分)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3分)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阅读日”。某媒体机构曾对中国人的阅读现状作了相关调查,其中两项数据如下:
材料一: 2012年中国人纸质图书的平均阅读量(统计对象为18-70周岁人群)
专业图书(本) | 新闻娱乐报刊(份) | 其它期刊(份) |
4.39 | 77.2 | 6.56 |
材料二:2012年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对比(单位:本)
以色列 | 韩国 | 日本 | 美国 | 中国 |
64 | 11 | 8.45 | 7 | 4.39 |
⑴ 以上两则材料中的统计数字,反映了中国人在阅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分)
⑵请你为“阅读日”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3分)
教育部2013年8月22日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下面是部分朋友对“史上最严”的减负新规的评论,请你针对网友的评论,提炼出“减负”效果不理想的四条原因。要求语言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10个字。(4分)
@“踏雪寻镅75”:减负新规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首要原因是我国庞大人口基数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压力带来的社会焦虑与急功近利心态,这个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渡西死亡”:建议真正取消重点校、重点班,严格就近入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肩负起责任。
@“ts10000”:现在课程改革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弄得一人上学,全家繁忙。我是大学毕业生,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他的作业有时我都辅导不了,比如成语接龙什么的。
@“长沙网友”: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改革学制,提倡全面发展,拒绝一考定终身。
@“向玉36158”:减负迟迟不能见效,和政府部门抓升学率息息相关。建议建立规章制度,严防地方片面抓升学率。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8月22日18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纾:解除 ②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悲:同情
B.①敛赀财以送其行 敛:征收赋税 ②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闭、塞
C.①将崇极天之峻 崇:推崇 ②情不胜其欲 胜:禁得住
D.①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隙 ②披帷西向立 披:分开,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