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彭城郎玉柱,其先世官至太守,居官廉,得俸不治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彭城郎玉柱,其先世官至太守,居官廉,得俸不治生产,积书盈屋。至玉柱尤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父在时,曾书“劝学篇”粘其座右。郎日讽诵,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非为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昼夜研读,无问寒暑。年二十余不求婚配,冀卷中丽人自至。见宾亲,不知温凉,三数语后,则诵声大作。客逡巡自去。每文宗临试,辄首拔之,而苦不得售。

一日方读,忽大风飘卷去。急逐之,踏地陷足;探之,穴有腐草;掘之,乃古人窖粟,朽败已成粪土。虽不可食,而益信“千锺”之说不妄,读益力。一日,梯登高架,于乱卷中得金辇径尺,大喜,以为“金屋”之验。出以示人,则镀金而非真金。心窃怨古人之诳己也。居无何,有父同年观察是道,性好佛。或劝郎献辇为佛龛。观察大悦,赠金三百、马二匹。郎喜,以为金屋、车马皆有验,因益刻苦。然行年已三十矣。或劝其娶,曰:“‘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何忧无美妻乎?”又读二三年,迄无效,人咸揶揄之。时民间讹言:天上织女私逃。或戏郎:“天孙窃奔,盖为君也。”郎知其戏,置不辩。

一夕,读《汉书》至八卷,卷将半,见纱剪美人夹藏其中。骇曰:“书中颜如玉,其以此验之耶?”心怅然自失。而细视美人,眉目如生;背隐隐有细字云:“织女。”大异之。日置卷上,反复瞻玩,至忘食寝。一日方注目间,美人忽折腰起,坐卷上微笑。郎惊绝,伏拜案下。既起,已盈尺矣。益骇,又之。下几亭亭,宛然绝代之姝。拜问:“何神?”美人笑曰:“妾颜氏,字如玉,君固相知已久。日垂青盼,脱不一至,恐千载下无复有笃信古人者。”郎喜,每读必使女坐其侧。女戒勿读,不听;女曰:“君所以不能腾达者,徒以读耳。试观春秋榜上,读如君者几人?若不听,妾行去矣。”郎暂之。少顷忘其教,吟诵复起。逾刻索女,不知所在。神志丧失,嘱而祷之,殊无影迹。

选自《聊斋志异·书痴》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非为禄                     求取

B 又读二三年,无效           最终

C 益骇,又之                 磕头

D.郎暂之                     跟从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书痴之“痴”的一组是(3分)(       )

①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   ②而益信“千锺”之说不妄    ③以为金屋、车马皆有验,因益刻苦

④天孙窃奔,盖为君也      ⑤我何忧无美妻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 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书痴爱书如命,家里穷,可以卖任何东西,但舍不得不卖一本书。他读书时一律大声朗诵,“织女”认为这是他不能中举的原因。

B书痴读书不分昼夜,不论寒暑,专心致志以致年届三十尚未婚娶,但他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考取功名,绝不成亲。

C.有一次大风吹走了书痴的书,书痴在追书时,陷入一个地洞,挖掘后发现是古人的地下粮仓,由此他对“书中自有千钟粟”深信不疑。

D有一次他把在书架上找到的一个金辇,献出作为佛龛,与他父亲同榜及第的道员赐给他金银马车,他越发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分)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4分)

 

1.D 2.C 3.B 4.⑴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明保护的。 ⑵天空看起来是苍青色,那样的色彩是它的本来色彩,还是因为太远了而无法看清? ⑶虽然没有丝竹管弦演奏音乐的盛况,但是一边饮酒一边咏诗,也足以尽情地表达内心幽深的情感。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郎暂从之”意思是他暂时听从了,“从”在这里是“听从”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珍惜父亲的教诲;④天孙窃奔,玉柱知其戏。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B项“不考取功名绝不成亲”表述不合原意。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凡”,总共;“殆”,大概。⑵句中“其……其”,是……还是。⑶句中“虽”,虽然;“觞”,动词,饮酒;“幽情”,幽深的情感。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彭城有一个叫郎玉柱的人,他的先祖曾经做官到太守,为官廉洁,得了薪俸不去购置田地、财产,却积了满屋子的书。到了郎玉柱这里,对书痴爱。家里贫穷,无物不卖,只有父亲的藏书,他一卷也舍不得丢弃。他父亲在时,曾写了劝学篇,粘在他座位的右边。郎玉柱天天讽诵,还用白纱蒙住,唯恐磨坏了。他不是为了求官做,而是真的相信书中真有黄金粮食。他昼夜研读,冬夏不间断。年龄到了二十多,不求婚配,希望书中丽人自己到来。见了宾客、亲人,不问寒问暖,几句话后就大声诵读,客人只好尴尬地走开。每次学使组织考试,都得第一名,可苦的是乡试却考不中。 一天,正在读书。忽然狂风骤起,将书卷刮走了。他急忙去追,脚刚落地,地陷了下去,他在里边一看,是个地穴,里边有腐烂的草。又挖了一下,却是古人地窖里的粮食,已经腐烂成粪土。虽然不能吃,可他更加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不假,读书更加卖力。 一天,登梯子上了书架,在乱书中找到一根直径一尺的金块,大为高兴,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话应验了。拿出来让家人看,却是一块镀了金的轻铁,而不是真金块。他心里私下怨古人骗自己。 过了不长时间,有一个和父亲同年考上进士的人,来本地任观察之职。他爱好佛学。有人劝他把金块献给观察当佛龛。观察大为高兴,赠给他黄金一百两,马两匹。他极为高兴,以为“金屋”“车马”都应验了,因此学习更加刻苦。可年龄已经三十了,有人劝他娶妻。他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愁什么没有美貌的妻子。”又读了两三年,最终无效。人们都讽刺他。这时民间有传言:说天上的织女私自逃走了。有人戏弄他说:“仙女私奔了,都是因为你。”她知道是戏弄自己,听任他们去说,也不争辩。 一天晚上,读《汉书》到第八卷,将读到一半,见里边有一个用纱剪成的美女夹在页间。惊骇地说:“书中的颜如玉,难道真的应验了。”心里怅然若失。可细看美人,眉目简直像活的一样,背面隐隐约约有字“织女”,大为惊异。于是天天放到书上,反复看着玩,有时忘了吃饭,睡觉。一天,正注目间,只见美人忽然弯腰起来,坐到书卷上微笑。他吃惊的站起来,伏拜案下,等到起来,美人已经长到二尺长了。他更加害怕,又叩头。见美女竟下了桌子,宛然是一名绝色美女。他拜见问到:“是那里的神?”美人说:“妾是颜氏,字如玉,和你本来相知很久了。承蒙你看重每日盼望,倘若没有一个人来,恐怕千年后再没有人相信古人了。”他大为高兴,每次读书,一定让织女坐在身边。织女劝他不要读,他不听。女子说:“君所以不能飞黄腾达,就是因为死读书,你看黄榜上像君这样的有几人?你再不听,妾就走了。“他暂时听从了,一会儿又忘了,又诵读起来。读了一阵,再找女子,却不知哪里去了。顿时神志丧失,跪在地上祈祷,可还是不见踪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4年,年已古稀的里根同年轻的蒙代尔竞争总统。里根发表竞选演讲后,一名支持蒙代尔的记者向他发问:“您不认为在这次选举中,年龄会成为问题吗?”里根微微一笑后,答道:“我不打算利用我的对手年轻和阅历不深这一点。”记者的发问,貌似提出一个漫不经心的问题,实则有言外之意:里根年事已高,可能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毛病,恐怕不能胜任总统这一职位了吧。面对记者这一带有质疑和诘难性质的提问,老道的里根回答得十分巧妙,试点评里根这句妙答。(5分)

 

查看答案

读下面材料,概括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三大严重问题,不超过14个字。(4分)

近20年来,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因大力开采地下水导致一些地下水开采区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量锐减;任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使一些地区污水渗透加大,使地下水出现明显恶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不顾地下水的承载能力,盲目地集中开采,导致当地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摆脱了物质的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中国人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耀武扬威了。

B.各自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以后,两位科学家一拍即合,当年便开始正式合作,研究试管婴儿。

C.要在这样的高平台上开设公开课,校长首先想到了本校的特级教师,所以这个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到了于老师身上。

D.竹笋炖鸡冒着热气,油闷大虾闪着亮光,面对这顿精心准备的饭菜,心情不好的他浅尝辄止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3分)(      )

A.目   梯   晕   染  然泪下

B.印   诚   客   制  驴技穷

C.声   闻   薄   心  雨雪

D.   刻   沉   臼  百争流

 

查看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史记》和《战国策》中所记荆轲刺秦事文字高度重合,其真实关系究竟为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看法。而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受制于已知材料难以决断,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方法犹可商榷。事实上,战国史料中并不存在一个司马迁在其基础上“增益”以作《荆轲传》,且为刘向编入《战国策》的文本。唐人所见《战国策》已非刘向古本原貌。从隋唐时存世的东汉高诱撰注的《战国策》二十一卷本不载荆轲刺秦事来看,三十二卷本《战国策》中的“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并非刘向原有,而是出自晋时孔衍的《春秋后语》,孔衍撰写荆轲刺秦事主要采自《史记》,在体例上沿袭了《战国策》按国别编排的方式。隋初至唐约四十年间,两次由朝廷出面大规模有偿征集遗书活动,隋志著录之三十二卷本《战国策》,孔衍改写的《春秋后语•燕语》之荆轲篇已被附于《燕策》三卷尾。司马迁可能参考过某个早期文本,但这个文本较《史记•荆轲传》要粗陋得多,司马迁只是将其作为素材,而不是在其基础上“增益”。无论是《史记•荆轲传》还是《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其著作权都是属于司马迁的。

1.针对《史记》和《战国策》所记荆轲刺秦事文字的关系,这段材料质疑了哪种看法?(5分)

2.材料认为《战国策》二十一卷本和三十二卷本哪种更可靠?为什么?(4分)

3.材料认为司马迁是《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的作者,主要依据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