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齐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 :“(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母不拜                 忧:这里指丧事

B.其椿者,咸谴责焉        附:依附

C.嘉隽守正不              挠:邪曲

D.遂遣大兵魏兴             顿:驻扎

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备设帷帐几杖,时节列拜     斧斤时入山林

B 远行往返,亦之             沛公起

C 灵太后嘉之,左军将军       而燕国见陵之耻

D 令郡县立庠序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各项和“弗之敢逼”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3分)

①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②遂访主还之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⑥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B 虽然寇隽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寇隽仍在自己平时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

C 灵太后摄政时,曾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主管官吏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 寇隽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梁朝的将领曹琰之经常侵扰边疆,寇隽派人活捉了曹琰之,从此梁朝人惧怕。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2)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1.C 2.A 3.D 4.B 5.B 6. (1)就(于是)说道:“不好的树木下的阴凉,不可以(能够)暂时休息;盗泉的水,不允许(不能容忍)错喝。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是我不能选择的。”(“乃”“容”各1分,句意通顺3分) (2)史底是贫困的百姓,杨公还要强行夺取他的土地。如果要侵损不充足的人来补给有闲余的人,让我也和别人一样做,我不敢听从命令。(“史底穷民”判断句,“见”“雷同”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挠”在此是“屈服”的意思。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介词,按照。B项,动词,像;动词,往、到。C项,动词,授予官职;动词,解除。D项,副词,于是;副词,竟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D项和例句都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A项,“于”表被动,被动句。B项、C项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均为定语后置句,分别意为“利的爪牙”“强的筋骨”“大的宇宙”“盛的品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①陈述寇隽与同族和谐相处;⑤是孝庄帝做的事情,且孝庄帝谴责的对象是攀附杨椿的人;⑥突出表现寇隽的军事才能,皆与寇隽坚守正道无关。②③④全部能表明寇隽守正。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原文“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中“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并非是寇隽在自己平时所居住的房屋内,而是在父亲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内。做本题要对照原文,注意细节,关注人、事、时、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乃”,译为“于是,就”;“容”译为“允许,容忍”;“见”译为“让,使”;“雷同”译为“和别人一样”。句式:“史底穷民”,无标志判断句,译为“史底是贫困的百姓”,注意翻译时要有“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寇隽字祖俊,是上谷昌平人。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兄长寇祖训、寇祖礼和寇隽,都有志向,有德行。寇隽一家友好和睦,和祖辈人住在一起。虽然他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在父亲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好事坏事,一定要先对着灵位稟报,离家远行往返,也都像这样。性情又清廉仁爱,不将财利放在心上。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在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道:“不好的树木下的阴凉,暂时休息也不行;盗泉的水,不可错喝。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我是不愿这样做的。”于是寻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他。他平时的美好志向就是如此。 因为朝廷量才选用人才,寇隽成为魏孝文帝挽郎,任命为奉朝请。大乘贼反叛,燕赵动乱不安,寇隽参与监督军事东讨,因功授予员外散骑侍郎,升任尚书左民郎中。因为母亲去世没有赴任。正光三年,授予轻车将军,调任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很快升任主簿。当时灵太后摄政,减去官吏俸禄的十分之一,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建造费用极多,下级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寺庙建成后,十分壮丽。灵太后表彰了寇隽,任命他为左军将军。 永安初年,华州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打田产官司。长史以下的官员,因为杨椿是权贵,全都说杨椿有理,要将田地给杨椿。寇隽说:“史底是贫困不堪的百姓,杨公还要强行夺他的土地。如果要损不足以给有余,让我也和别人一样做,我不敢听从命令。”于是将土地还给史底。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隽坚守正道不屈服,马上委任他为司马,赐给他一百匹帛。那些投靠杨椿替杨椿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 永安二年,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当地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奖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用礼让勉励他们,数年之中,风俗顿时为之一变。梁朝派遣他的将领曹琰之镇守魏兴,日夜抢建魏兴城墙。曹琰之经常侵扰边境,边境的人都很担心。寇隽派遣长史杜休道率军队攻克魏兴,活捉了曹琰之。曹琰之是梁大将军景宗的最小的弟弟。从此梁朝人害怕了。适逢魏朝发生了很多事,梁州又很偏远,梁朝人知道梁州没有外援,于是派遣大军驻扎在魏兴,目的是攻取梁州。寇隽安抚激励将士,大家人人都愿舍命效力。梁人得知他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不敢靠近梁州。寇隽任州刺史简朴清苦,不置办家业。任职期满,他儿子等人都步行回去。州吏百姓给寇隽送行,一路留恋不舍,经过多时才走出州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没有制作过专用的文字载体。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骨之类,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易复制,不易储藏,不易递运,故很难成“书”,以供跨时空阅读、使用。

到了两三千年之前,我国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于是人们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这竹片非常廉宜,叫做竹简。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它廉宜,可以批量复制,可以传输,可以储存,一句话,可以成“书”了。我国周秦两汉魏晋两三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传世至今的上古经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简书”。

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空前的变革:时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铜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西晋时期,有个叫不(fǒu)准的人,盗掘了汲县的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简就装了十几大车,还被他当火把烧掉了不少。后经人整理,清理出了《古本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好几种书,记载了炎黄舜禹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它的发现,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的存在。

《论语》中又有“子张书诸绅”的话,绅是丝织品,在丝织品上录文记事,看来已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另外,元魏时的《齐民要术》中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以丹书帛,置于枕中,以为国宝”。加之考古发现先秦人手抄的帛书《老子》,这又证明那时节确有帛书的流布。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不无缘故。

简的出现,使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这才有了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这才为诸子著作的涌现准备了前提,也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条件,中国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文化学意义怎么估量也不算高。

(摘编自陈洪彝《闲话“简书”》)

1.下列关于古代文献“文字载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一般就地取用一些天然材料作为文字的载体,而不会去制作专用的,但这些天然材料都不易复制、储存和递运,所以很难成“书”。

B.“甲骨卜辞”是将文字刻在龟甲、牛胛骨等甲骨类材料上,而“金石文本”则是将文字烧制或铸刻在陶、玉、青铜等材质的器皿之上。

C.两三千年之前中国先民找到新的书写载体,其中“帛”虽然轻柔美好但价格昂贵,相比而言,以竹木加工而成的“简”轻巧细长且非常廉宜。

D.竹简(或木简)拥有之前甲骨、金玉等文字载体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专用文字载体,也是中国甚至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创造。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周末年,人们开始以简书、帛书替代甲骨与青铜器皿契刻,这一巨大的转变是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

B.西晋盗墓者不(fǒu)准从战国魏襄王的墓中挖掘并整理出《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从而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存在的事实。

C.《论语》和《齐民要术》中在织物上书写的相关记载,再加上考古发现的先秦时期《老子》手抄本,可以证明先秦时的确已有帛书流传。

D.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诸子著作的涌现以及私人办学的兴起,很大程度 上是因为“简”的出现使得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周秦之后至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中一些成为传世至今的经典文本,这些“简书”具有极高的文化学意义。

B.邓析用竹简录写国家典刑——“竹刑”、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等,都可以说明至迟在春秋后期,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

C.从《论语》“子轼负版者”以及“子张书诸绅”等话中可以看出,在木牍和丝织品上录文记事,几乎已经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

D.《齐民要术》上记载越国大夫范蠡以帛书为国宝,足见当时帛书的珍贵,由此大概可知为何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成功会向你招手。

有人曾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呀’。18岁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呀’。”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新风景,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保定赛区决赛现场场面庄重而热烈,五个参赛学校的学生展开激烈比赛。保定市某中学代表队五名同学一举夺得团体第一名,主持人请一名同学上台发表获奖感言。假如你是这名同学,你会怎么说?注意说话得体。不超过80字。(5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石钟山记》是苏轼的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记,     ,浓厚的考辨色彩深寓着对实践和为学的深刻的哲思。     ,带儿子苏迈夜游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就是对这一点的有力证明。     ,认为读书“唯勤”,且“多为之,自工”;练书法则要“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古人提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                         。可以看得出中国古代确实不主张与外部世界热情交往,不倡导离开家乡宗族独自出行的生活方式。

中国文化的理想是老子所说的“安其居,乐其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但却只适用于太平盛世的读书人

中国古代愿意摆脱科举制诱惑跋涉旷野的读书人很少

多数中国人心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安土重迁”的观念

这种境界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又有生动描述

A.②④③⑤①    B③②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    D③②④⑤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